欧盟重新向中国靠拢,只是害怕特朗普上台那么简单吗?金砖集团内部暗流涌动,印度是否是美国的线人?印媒离间中俄关系,为何说最终不会成功?莫迪夸下海口,2047印度成为发达国家,实现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欧盟重新靠拢中国,害怕特朗普二次上台?
在中欧关系的发展历史之中,美国始终都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北约同盟关系深刻影响着欧盟内部的决策,尤其是在俄乌冲突升级之后,欧盟不得不放弃来自俄罗斯的廉价能源,被美国掐住了能源命脉,因此欧洲如今在政策上更加贴近美国。
欧盟著名的去风险化政策就是在美国对华脱钩断链思想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在2023年到2024年期间,欧盟对中国光伏电动汽车,风力发电机等产业进行的贸易审查,背后也有美国的影子存在,部分欧洲国家还听从美国的要求,停止向中国出口芯片制造设备。
但随着美国国内政局的变化,这种欧盟跟随美国不断强化反华措施的现象,很可能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变化。
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在4月13日就发表了一篇题为“特朗普获胜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欧洲重新与中国接触”的文章,文中认为,出于欧洲经济陷入停滞,俄乌冲突步入僵局,以及特朗普可能赢得2024年美国大选等因素,部分欧洲国家正在选择重新向中国靠拢。
最直接的案例就是,4月14日到16日的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之行,在这趟行程中,有多名德国企业高管随团访问,一名德国政府高级官员还对外表示,德国希望增加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同时降低风险并实现多元化,这意味着在现实的压力面前,德国不得不走向更加务实的政策方向,缓和同中国之间的关系,消除两国之间的贸易争端。
这番论调确实反映出了当前欧盟乃至全球对美外交的一大现实,那就是,勉强应对拜登的最后几个月,重点迎接特朗普的新政。随着特朗普不断冲破来自民主党政治清算,在竞选之中一路高歌猛进,外界对特朗普上台的预期正变得越来越高,准备应对特朗普的优先度已经高于维持与拜登政府的联系,尤其对于欧洲这些美国的亲密盟友来说,备战特朗普将会是一件影响国家利益的重要事件。
在他的第一任期内,特朗普就曾经发起美欧贸易战,对欧洲盟友高筑关税壁垒,并四处退群,拒绝承担国际责任,这给欧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当年欧洲的经济状况还没有差到今天的程度,可以勉强抵挡来自美国的压力。
而如今欧洲整体经济停滞,如果特朗普二次上台,再发起一场贸易战,欧盟就很可能会招架不住,出现经济滑坡甚至金融危机。
此外,欧洲还有一个俄乌的烂摊子需要收拾,美国在整场俄乌冲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市场冲突的直接打动者与参与者,但如今特朗普似乎并不想要为此负责。
他宣称,会在上台后的24小时内解决俄乌冲突,让乌克兰和俄罗斯走上谈判桌,这将会让欧盟各国的立场十分尴尬,甚至可能会让未来欧洲安全局势的主导权被交到俄罗斯手中,这是欧盟所无法接受的。
因此,欧洲各国只能寻找办法来恢复自身的经济实力,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冲击,而中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欧洲合作的不二之选。
因此,欧盟当前整体上更倾向于稳定住中欧的经济关系,等待特朗普与拜登决出胜负,再敲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中国可以借此机会来恢复同欧洲的双边合作,谋求一些共同利益,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欧盟内部有一些亲美派的态度十分坚定,不论美国是哪位领导人上台,都会站在美国的利益角度上鼓动欧盟反华。
还有一部分欧盟政客对中国有着很深的偏见,一直固执地认为中国侵犯了欧盟的商业利益,将中国削减对欧出口,加强对欧进口作为了中欧合作的先决条件。
本次前来访华的朔尔茨,在这些力量中处于中间位置,他既想要维持中德合作,缓解中欧贸易争端,又想向中国提出一些涉及电动汽车倾销等政治正确话题,我们应当有所警惕,在争取求同存异的同时,优先确保自身安全。
金砖集团被安插内鬼?印度嫌疑最大
面对盟友可能降低反华力度的局面,拜登政府似乎并没有慌张,而是抛出了一个惊天大瓜,暗示美国已经在中国参与的全球合作组织中安插了自己的内鬼。
在近日的一场记者会上,有记者向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埃及,伊朗,阿联酋等国加入金砖之后,美国是否担心其在全球舞台上的领导力下降?
对此,沙利文回应称,美国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十分满意,近期,美国达成了一系列的外交成就,包括北约的扩张,美日菲的历史性三边接触,以及美国和东盟之间的关系加强。
随后,他还提起了印度,表示美国和作为金砖成员国之一的印度,在伙伴关系上已经达成了历史性的高度,双方在许多方面都保持合作。
沙利文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印度作为金砖成员国的身份,很显然就是在暗示,印度已经是美国的自己人了,可以根据美国的意愿,影响金砖内部议程。
从印度的现实表现来看,沙利文的这番暗示似乎有所依据,在去年金砖扩员时,印度就是最主要的反对力量,当时印度要求为金砖设立较高的门槛,避免太多国家加入金砖,导致金砖内部难以达成统一,这让很多国家,在那个时候就怀疑印度已经投入了美国的怀抱,故意扰乱金砖内部议程。
但实际上,美国对印度影响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印度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家,印度选择同美国加强双边关系更多是想从中谋利,而非甘愿担任美国的代理人。
2023年时,印度之所以如此反对金砖扩员,很大程度上是,害怕有更多国家加入之后,降低自身的话语权,对于金砖的共同愿景,印度实际上是有所期待的,近些年来,印度也在金砖的发展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精力,不太可能仅仅为了来自西方的一点利益,就把金砖变成一个西方可以随意影响的僵尸组织。
美国想要真正把印度变成在金砖之中的自己人,需要先让印度签下同盟条约,与美国形成不对等的同盟关系,在此之前,美国都不能说是真正控制了印度。而以印度的野心和体量,恐怕不会轻易屈居人下。
但我们也不能完全高枕无忧,对于印度和美国的关系发展,我们应当保持关注,这两国之间相互利用的博弈十分复杂,我们不能排除将来美国找到印度把柄,将印度纳入盟友体系的可能性,届时金砖内部恐怕会迎来一场混乱,而中国需要有提前的预期。
印媒离间中俄关系,背后又有什么小心思?
虽然印度当前还算是认可金砖的共同愿景,但对于同为金砖合作伙伴的中国,却没有那么友善,一直将中国视作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这也是我们需要对印度保持警惕的重要原因。
而近期,印度就再次开发出了同中国竞争的全新方向,试图离间中俄关系,同中国争夺对俄罗斯的影响力。
《欧亚时报》就在4月15日刊登了一篇评论文章,宣称今后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学说更加崇拜印度,莫斯科也需要印度来制衡中国。
文中详细叙述了俄乌冲突升级之后,印度与俄罗斯双边军事合作的强化,鼓吹俄罗斯作为印度的合作伙伴,一直愿意与印度分享其最敏感与最新的技术发展,而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一直不愿意这样做。
随后,文中又提及了俄罗斯与印度的双边合作,宣称即便俄罗斯同中国之间的双边贸易也在快速发展,但印度对俄罗斯来说仍旧是更加重要的合作伙伴,俄罗斯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原油供应国,并正在帮助印度建设六座核电站,还同印度一起开展载人航天计划,以及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研究。
俄罗斯也承认印度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在其外交政策与战略考虑中,或许已经将印度置于比美国或其他国家更高的优先位置。
在文章的结尾中,甚至还插入一段俄罗斯对中国国到恐惧的叙述,以印证印度是更加受到欢迎的合作伙伴,其中,编造出了一个俄罗斯担心本国人口下降之后,西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被中国移民劳工占领的景象,声称中国会使用这种手段来侵占俄罗斯领土,因此,俄罗斯更需要印度来制衡中国。
对于这种充满印度式狭隘眼光的论调,我们甚至无需进行反驳,只要将中俄共同开发远东地区的新闻,以及中俄印俄双边贸易额度的数据对比拍到印度人的脸上,这番论调就会不攻自破。
文中有关俄罗斯慷慨向印度转让最新技术的说法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印度在同俄罗斯的军事合作中,非但没有占到这种便宜,反而经常成为冤大头,著名的一美元航母事件,以及反反复复,最终失败的印俄共研五代机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
至于挑拨中俄的借口,更是充满了印度作风,印度是一个和周边所有邻国都有领土争端的国家,经常通过侵占土地和转移移民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领土主张,俄罗斯能与印度维持友好关系,恐怕还要得益于俄罗斯没有和印度接壤。
用这种拙劣的说辞来挑拨中俄,显然是无法实现的,中国和俄罗斯都是独立自主外交国家,两国之间的双边关系不影响第三国,对于中国来说,印度与俄罗斯不管多么友好,对中俄交往都没有影响,同样对俄罗斯来说,同中国交好,也不影响与印度进行双边合作。
现在,印度最需要的是打开自己的思维,不要再沉迷于地区大国的幻想,与无休止的扩张欲望之中,试图拉拢各方域外大国,打压中国取代中国的位置,最终只会让印度自己成为小丑。
莫迪夸下海口,2047印度要成为发达国家
不过,以印度当前的境界恐怕还无法理解这种层次的道理,现在的印度还沉浸在2047年成为发达国家的幻想狂欢之中。
据《印度时报》报道,在当地时间4月14日,印度总理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新德里总部公布了名为莫迪的承诺的竞选宣言。在宣言的发布会上,莫迪提出了2047年使印度成为发达国家的愿景,他承诺,增加社会支出发展基础设施,将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中心。
莫迪这段承诺中的每一条,很明显,都在对标中国,增加社会支出的目的是改善印度的贫困率与养老困难问题,对标着中国近几年来成功的减贫政策,而发展基础设施,则对标着中国作为基建狂魔,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将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业中心,同样也对标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的身份。
甚至连他所谓的2047发达国家承诺,都很明显在对标中国的两个100年,因为2047年恰好是印度独立100周年,这个时间又刚好比中国两个100年所设定的2049年早两年,显露出了莫迪赢过中国的野心。
只不过基于现在印度的社会现状,想要在2047年步入发达国家行列,恐怕会有些困难,单说现在印度所主打的人口红利优势,就存在着很多问题。
目前,印度几乎没有限制人口膨胀的有效措施,毫无控制的人口膨胀,会在几十年内将印度的人口红利变成人口灾难,印度的生产能力很可能跟不上人口增长的消耗速度。
而且直到当前,印度都没有解决国内人口综合素质较低的问题,没有有效地展开义务教育,随着产业发展与升级,这些没有接受过足够教育的人口将无法胜任岗位,这会大大降低印度人口红利的优势,反而会让失业率飙升。
除此之外,现在莫迪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也还赶不上他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每年都会冒出大量印度基础设施出现问题的新闻,这种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行为,将会在未来,对印度造成反噬。
至于印度的减贫措施,莫迪政府似乎一直没有明白,扶贫不是把钱投进去了之后就万事顺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政府需要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来,让更多的人能够凭借自己的双手脱贫,单纯的承诺增加投入,除了吸引选票之外,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总而言之,2047的战略目标对于莫迪政府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们并非不希望看到印度实现长足发展,带领更多的民众脱贫,而是希望印度能够更加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来干出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