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际,举国欢腾之时,远在我国广西尚未获得解放,尽管衡宝战役我军歼灭不少桂系主力,但白崇禧撤退进入广西时,仍然下辖5个兵团17万人。
从11月7日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集中二野四兵团以及四野第十二兵团、十三兵团,总计45万大军,兵分三路进军广西。
有意思的是,虽然广西是桂系经营了多年的老巢,可白崇禧从一开始就知道,他守不住,因此他在安排好部署以后,便星夜逃到了海南岛,遥控指挥广西战事。
无疑这样的战略安排上,在一开始就落了下乘。
为了不使敌人逃窜,我三路大军进军广西,其中东西两路各采取包抄态势,以防止白崇禧大军流窜入云南、雷州半岛,短短一个月,便击破桂系大军的防线。
至12月11日,四野39军115师343团在凭祥独立营的配合下拿下镇南关,标志着广西完全获得解放。
一
广西全境解放,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工作落幕,相较而言,我军还要面临比较复杂的形势。
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到广西,就不能不提桂系。
如果以时间划分,桂系从1923年前后,又分为旧桂系、新桂系,旧桂系是属于北洋军阀体系,代表人物就是陆荣廷,至1923年,旧桂系出身的李宗仁脱离陆荣廷,成为新桂系。
至此在近代历史的舞台上,桂系势力长盛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旧桂系还是新桂系,他们集团中的人物不一定来自广西,但其首领是广西人,并在广西起家,以广西为地盘。
能让桂系势力在近代史舞台上长盛,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桂系部队的组成。
桂系部队的战斗力很强,虽然在绝大多数时候,他们的装备很差,但无论军官到士卒,都有一种悍不畏死的气势,李宗仁、白崇禧赖以成名的第七军就有“钢军”之称。
早年红军在评价国民党军各派系部队实力时有句顺口溜(据说这话是彭老总说的):
“滇军黔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
解放战争时期,在毛主席与各级将领往来电文中,也常能看到桂系身影,而且我军主张不先打桂系,因为打桂系就意味着伤亡大,缴获少,远不如打国民党军嫡系来的轻松。
三野老兵就曾回忆桂系部队,士兵直至被俘以后还骂不绝口,二野四兵团老兵在解放广西时也提到过,桂系部队比黄维兵团还难对付。
像这样的部队,如果是在抗战时期抵御外侮入侵,或可称之为英雄,但如果是在内战中,称之为是罪人也不为过。
之所以桂系难缠,也是因为广西在过去历史上就民情复杂,当地乡勇多凶悍无畏。
乃至于后来广西解放以后,由于受国民党新桂系军阀的影响,匪患严重,据说当年白崇禧逃离广西时,就有意要利用当地的民情以及地理环境,留下了十几万支枪,用于土匪为乱,而流散在广西民间的枪支至少也有六十多万之多。这无疑给广西的和平建设带来深重的灾难。
二
事实上早在广西解放之前,中央就考虑过对广西一把手的人选问题。
1949年4月中旬,第四野战军主力南下,并迅速解放武汉,当时中原解放区的面积迅速扩大,以原来中原解放区的机构,已经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因此中央撤销了中原局,另组建中共中央华中局(有别于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
林总任华中局第一书记兼军区司令员,罗荣桓任华中局第二书记兼军区第一政治委员,邓子恢任华中局第三书记兼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至七月时,四野连同二野大军即将南下,广西解放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时华中局就谁来出任广西一把手给了中央一个建议。
“速派萧华南下广西,担任广西省委书记。”
应该说华中局这个建议还是比较中肯的。
萧华当年到东北之前,是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后来奉中央命令率领山东军区部队到东北,并在1946年1月出任了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当时国民党军大举进军,我东北民主联军不敌只能逐步后撤至松花江北岸,而当时在江南岸坚持作战的,就只剩下萧华率领的辽东军区以及三纵、四纵部队。
萧华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主持南满斗争,直至我东野主力渡过松花江南下,后来陆续出任东北军区第一前线指挥所政委、东北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
1949年2月,四野成立四大兵团后,萧华出任了第十三兵团政委。
尽管萧华那时不在前线(在北平受毛主席接见),但华中局推荐他作为广西省委书记,无疑也有充足的理由。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当时中央对萧华有另外的安排。
1949年3月31日,毛主席在北平香山接见四野师以上的干部,萧华当时赫然在列,还同毛主席有过交谈,萧华出生于1916年,按照年龄算到1949年也不过才30岁出头,是我党鼎鼎有名的年轻干部(1955年授上将,是最年轻的开国将军)。
当时,中华全国青年第一届代表大会也在北平即将召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将在北平召开,标志着国内青年运动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也就是同一年,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即将举行,毛主席、周恩来经过商量后,决定派萧华率团出席。
1949年8月14日萧华、韩天石率领的中国民主青年代表团出席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大会。大会还选举了世界青年领导机构成员,廖承志当选为副主席,萧华与廖承志、冯文彬、萧华、韩天石、陈家康、钱三强6人当选为世界青年理事会理事。
这样一来,萧华出任广西省委书记一事就完全不赶趟了(尽管萧华在开国大典前就已经回国)。
三
毛主席否定了华中局的建议后,也在思考广西省委书记的人选问题,无疑按照当时的情况,这个人选也应该从四野中选。
可事实上,当时四野也存在干部匮乏的问题。
早在1948年10月,党中央就已经意识到,全国解放已经成为定局,但那时我党地方干部紧缺已经成为一个当务之急,于是中央立即下达给各解放区,要求各解放区着手准备干部南下的问题。
至后来东北全境解放后,东北局、东北军区领导干部又向中央提出从平津地区吸收知识分子作为准备接收了管理新解放区的干部的建议,毛主席看后批示同意。
从1949年1月开始,第四野战军便陆续抽调干部组建南下干部团,并调时任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谭政来出任干部团团长,政治部副主任陶铸和邵式平任副总团长。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黄克诚后来出任了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兼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湖南解放后,又出任了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像黄克诚这样的情况,四野还有很多,比如程子华,出任了山西省委书记。像还有,萧劲光出任了海军司令员、刘亚楼出任了空军司令员。
值得一提的是,萧华率团到布达佩斯出席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时,因为四野十三兵团政委出现空缺,罗荣桓一度想调华北军区的王平到四野,被聂荣臻果断拒绝。
无奈啊,当时华北军区也很缺干部,聂荣臻手里本来就没多少牌。
加上一个因病休养的罗荣桓,显然以四野当时的情况,很难在抽调出干部来支援地方建设。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广西特殊的民情。
对于两广的情况,毛主席并不陌生,当年大革命时期,两广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发源地,所以在安定地方,恢复当地建设的问题上,毛主席计划采用“广人治广”的政策。
像广东,毛主席选择的就是叶剑英,叶剑英是广东梅县人。
对广西省委书记,毛主席也选了一个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去,他就是张云逸。
张云逸虽然是海南文昌人,但革命资历同样很老,他在1929年被派往广西南宁从事兵运工作,并领导了百色起义,建立其了右江苏区。
毫无疑问,张云逸很熟悉广西的风情民情。
事实上,张云逸的确是治理广西最合适的人选,特别是在建国初期地方局势尚且不稳定的情况下,几乎是在很短时间里,张云逸就恢复了当地组织,并发掘了一部分原来红七军的老人重新出来参加工作。
从《张云逸传》不难看出,广西全省后来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张云逸是投下了关键一票的,他认为这个方案“符合我们各民族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
后来事实发展也证明了张云逸的远见卓识。
虽然在建国后,张云逸因为年龄较大,身体也不是很好,长期处于休养状态,但他始终关心广西的经济建设。
1960年,张云逸在广西休养,当时自治区决定在南宁以南的吴汗修建机场,但在征地、搬迁、用水等方面与地为群众发生了矛盾,张云逸听说后,不顾年迈体衰,亲自到当地做群众工作,最终促成了这件事。
张云逸不愧为是广西建设的先驱者。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34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