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炒作风向,来了。
年后的热门炒作概念飞行汽车、AI概念和小米汽车概念股在一轮炒作后似开启小幅回调,在青黄不接的空档下,固态电池以行业技术升级出现拐点闯入市场眼帘,场内那些率先布局固态电池及相关产业链的公司迎来满屏大长腿。
技术突破消息强催化,行业拐点信号将至?
当前,传统锂电池行业进入产能过剩阶段,通过技术创新和材料迭代进行提质降本增效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与传统液态锂电池相比,固态电池补齐了性能短板。采用全新固态电解质取代当前有机电解液和隔膜,具有高安全性、高体积能量密度,同时与不同新型高比能电极体系具有广泛适配性,可进一步提升质量能量密度,从而有望成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终极解决方案。
所以在很早以前,全固态电池就成为全球公认的下一代电池,行业内所有相关企业都在积极布局固态电池,是否能领先业内,更早更快的掌握生产全固态电池,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的关键制高点。
新技术的持续开发,将带来相关材料环节的突破和变化,固态电池及相关产业链的沾边的企业,仍有机会受益于产业化进程加快。
特别在北交所内,热门题材股一般关注度较高,后续固态电池能再有利好消息传出,催化跟涨的概率较高,在当下板块内行情震荡,市盈率回调至性价比较高的阶段,可以酌情对相关个股投以较高的关注。
在这先附北交所相关概念股(数据源自犀牛之星APP):
但就当前的行业发展情形来看,受限材料技术、制备技术还不够成熟,生产成本过高等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全固态电池都尚处于研发和试制阶段,业内普遍认为全固态电池距离大规模产业化至少还需5年时间。
为什么会在这个节点掀起了炒作风潮?
最直接的原因源于消息面上传来了突破性的利好催化。
4月10日,中科院青岛能源研究所消息,该研究所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硫化物电解质研究取得新进展,解决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叠层工艺的行业痛点及瓶颈问题,打通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大型车载电池制作工艺的最后一道难关,在硫化物软包电池叠片技术上取得关键性突破。
此外,上汽集团旗下超级智能轿车智己L6将于4月8日举行全球首发仪式,这款承载着国家队大厂高科技实力的旗舰车型,将搭载全球首个实现量产上车的“超快充固态电池1.0”技术,成为智能出行领域的一颗璀璨新星。
早在年初,就有日本电池企业麦克赛尔先是开发出了圆柱形全固态电池。再是,QS的固态电池产品在实验室中通过了大众的耐久性测试。
1月11日,哈佛大学也宣布使用新方法提高了固态电池的寿命。
多家企业的固态电池在性能提升、量产进度等方面不断推进并传来明显进展,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似有望加速,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固态电池拐点已至,才引发了固态电池炒作潮。
但是否能以此作为行业拐点,作为买入信号来看待?
从目前锂电市场的行业现状和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言之尚早。
首先是固态电池距离量产还有较大瓶颈和距离。
行业事实是,当下能开始量产的只有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阶段的产物,半固态电池量产装车,并不意味着全固态电池指日可待,二者制造的难度差异很大。
目前的固态电池只是在实验室中得到了验证,类似概念产品,距离量产落地还有很长时间。真正的全固态电池,就算乐观的估计也要2027~2030年才能量产。
这波消息催化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从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来看,作用几乎为0。
另外,就像飞机的诞生无法抹灭汽车的存在,当固态电池以崭新姿态面世之时,绝不意味着新纪元的诞生,而是打响另一场争夺战。
在性能够用的情况下,成本才是战争的胜负手。固态电池固态电池成本数倍于液态电池,旧事物仍具备相当的性价比,新事物已然准备嗷嗷诞生,新旧之间会多一种竞争。
本身锂电池行业中液态电池本来就产能过剩,加上已开始量产的半固态电池,即便性能逊色,但只要价格合适,仍能在市场上找到愿意让渡性能拥抱价格的买家。
固态电池的技术确实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和突破技术瓶颈,达到全固态电池的那天也终会来临,但要真正固态电池的商业化道路没有想象那么好走就是了,老对手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结语
这波固态电池的兴起,离不开资本的推波助澜。
但需要明确的是,尽管相关企业在动态电池领域动作频频,看上去好像行业的风口越吹越近,现实固态电池现阶段只能在实验室内高成本诞生,规模化应用还遥不可及。
且即便在更远的未来,想要商业化的铺开也仍有相当多问题摆在前面,要想让市场真正对固态电池概念有信念感,那些过去曾画下的“饼”要落到实处才行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33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