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葡萄酒, 收割新一代中产?

啸瞰风云谈商事2024-04-15 18:00:37  78

在中国酒类市场,葡萄酒一直是不温不火的存在。

白酒公司股价跌一跌就会成为大新闻,葡萄酒动静再大也掀不起什么波澜。虽然在消费者的认知里,红酒和白酒、黄酒、啤酒并称为中国人餐桌上的“四大酒”,市场规模却仅占国内酿酒行业总规模的1%,属于妥妥的边缘角色。

可就在不久前,这个沉寂已久的行业却传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好消息。

2023年,中国葡萄酒行业的总产量同比上升3.4%,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是整个行业近十年来首次行业数据回升。

张裕、长城这些头部酒企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张裕2023年的收入为43.8亿元,同比增长11.9%,长城葡萄酒的产量增长了3%,张裕总经理在接受第一财经的采访时称:“2023年是张裕近十年来的一个好年份”。

葡萄酒为何在国内一直销量不振?这里有短期和长期两个原因。

短期来看,前两年的疫情影响了葡萄酒的销售。另外据经销商透露,在疫情之前,有大批的外部资金涌进葡萄酒市场,甚至连烟酒店都能以贴牌的方式从国外引进入门红酒,结果疫情来了,市场上大量低价葡萄酒面临库存积压,市场收缩,酒又卖不出去,很多小企业濒临破产。

而从长期来看,葡萄酒行业的低迷,与它尴尬的定位有关。

大约从2016年起,国内白酒上市企业纷纷开启了高端化的步伐,酱香型白酒攻占高端白酒市场,茅台也迎来了属于他的王者时代。啤酒则走了另一条路径,从拼价格到拼品牌,借助强大的渠道优势向大众人群渗透。

而葡萄酒就没那么幸运了,它既没有走茅台的高端路线,也远不如啤酒那样大众化,再加上国人原本就对进口红酒更加青睐,国产葡萄酒的生存愈发艰难。

2016年以后,国内葡萄酒的销量就进入下行期,到了2021年已经跌破百亿,回到了2005年的水平。除了张裕那样的头部酒企,像ST通葡、威龙股份、莫高股份、楼兰酒庄都处于亏损状态,有媒体甚至用“消失”的中国葡萄酒产业来形容。

即便2023年出现业绩反弹,但从总体来看,大多数葡萄酒企业过得都不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葡萄酒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为104家,较2022年减少了15家,和2017年相比更是减少了57%。

所以,这次葡萄酒行业的回暖,究竟是回光返照,还是长期向好,我们现在还不好做判断。唯一敢肯定的是,葡萄酒行业已经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候。

2

中国人对葡萄酒并不陌生,从汉代起,葡萄酒便从西域传入我国,民间很早就掌握了葡萄酒的酿制技术。

自1892年张弼士先生创办烟台张裕酿酒公司以来,中国葡萄酒的工业化已有超百年历史。但和白酒相比,中国人对葡萄酒仍旧知之甚少。

中国人最熟悉的葡萄酒非红酒莫属,但它仅仅是葡萄酒的一种,按品类划分,葡萄酒可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香槟酒、波特酒、冰酒、起泡酒、白兰地等几大类,消费场景也多种多样。

即便是红酒也分好几种,以葡萄酒圣地法国为例,这里有波尔多葡萄酒、勃艮第葡萄酒、罗纳河谷葡萄酒等品类,它们是法国最好的葡萄产区,除此之外,法国还有十几个葡萄酒产区,每个产区都有上百上千座酒庄。

要区分葡萄酒来自哪个产地,方法之一是看酒瓶,每个产地葡萄酒的酒瓶都不一样,但但除非你经常和它们打交道,否则很难分辨到底谁是谁。

除了法国,世界上还有其他葡萄酒产地。根据“大洲”来划分,葡萄酒产地可分为“旧世界”和“新世界”,旧世界主要是欧洲地中海地区,如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这些地区都出产优质葡萄酒。

而新世界指的是大航海时代之后发现的大陆,包括美洲、大洋洲和非洲,所以如今的美国、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亚和南非也是著名葡萄酒产地。

不过对国内消费者而言,法国的葡萄酒的知名度最高,你肯定听说过拉菲,拉菲就产自波尔多。至于其他国家的葡萄酒品质如何,不是行家恐怕也讲不出。

除了根据产地划分,作为酿酒原料的葡萄也分好几种,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种植技术,导致各地葡萄的口味也有所差异。

目前市场上可以酿酒的葡萄品种包括黑皮诺、梅洛、金粉黛、赤霞珠、西拉、桑娇维塞等等,这些葡萄酿出来的酒,从口味到陈化时间都不一样,比如黑皮诺做的葡萄酒摆三五年能喝,而赤霞珠的酒则得摆10—15年,甚至连酒的摆放方式都不同。

即便在同一地区,葡萄的口味也会因土壤、朝向和坡度产生微妙的区别,这些区别往往得经过数百年的实践才体察出来。

虽然葡萄酒产地众多,但世界公认最好的产地还是在地中海地区,这里四季温差不大,光照充足,适宜葡萄的生长。相比之下,我国新疆虽然也盛产葡萄,但因为气候原因,这里的葡萄糖分很多,而过甜的葡萄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所以中国本土很难出产顶级的葡萄酒。

正因为国内消费者对葡萄酒缺乏了解,让不少商家看到了“割韭菜”的机会。

比如鼎鼎大名的红酒拉菲,它的知名度主要拜国内影视剧所赐。拉菲即波尔多的拉菲酒庄,一瓶酒要卖到3万块钱,一般人喝不起。

拉菲的产量很低,每年也就20万瓶左右,如果葡萄的收成有波动,产量会更少。很多人买拉菲不是为了喝,而是像茅台那样收藏起来,等价格涨了转手套现,这又进一步抬高了拉菲的价格。

在市场上你能见到很多所谓的“拉菲”,但80%都是冒牌货。一些厂家为了以次充好,会把正宗的拉菲酒瓶回收,然后灌上不知名的新酒卖出。

目前很多酒庄都能酿出与拉菲味道不相上下的红酒,但还是那句话:除非你是专业人士,仅靠尝味道,你是分不出真拉菲和假拉菲的。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真拉菲的味道会在开瓶七八个小时内散发出来,但又有多少人有此耐心呢?

退一步讲,就算酒的确来自拉菲酒庄,同一座酒庄内葡萄的质量也不同,商家只会用最好的葡萄酿正宗的拉菲酒,至于品质差一点的葡萄,则被用来做“副牌酒”,市面上称之为“小拉菲”,价格只有正牌拉菲的六分之一。

你看,这是不是跟茅台酒很像,我们都知道茅台酒出自茅台镇,但茅台镇出产的白酒远不止茅台,还有郎酒、习酒、国台酒、珍酒等等,哪怕你叫他们“小茅台”也未尝不可,如果给它们换上相似的包装,外行人或许也分不出来。

总之,葡萄酒是一门大学问,这里面蕴含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从产地、酿制、品鉴到储藏,每个环节都可以单独写一本书,但国内消费者缺乏这些专业知识,这就给葡萄酒的选择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3

用一句话概括葡萄酒的C端市场,那就是:品类已知,品质未知。

我们大多数人都尝过葡萄酒的味道,却不知道葡萄酒的优劣,正是这种认知上的模糊与混乱,让国产葡萄酒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国际上对葡萄酒质量有着复杂的等级划分,目前主流的葡萄酒评价体系可分为100分制、20分制、五星制和三星制。不同的等级对应不同的体系,比如市面上著名的WA、WS、WE、RP等等,他们是不同杂志和酒评家名字的缩写。

其中以W开头的,都是葡萄酒类的专业刊物,比如WA代表《葡萄酒倡导家》杂志,WS指的是《葡萄酒倡导家》杂志,WE是指《葡萄酒爱好者》杂志。

这些专业期刊普遍采用100分制,将葡萄酒划分为六个等级,每年都要对上万款葡萄酒进行品评,这些评分构成了国内经销商卖酒的主要依据。

除了专业媒体的评价体系,个别酒评家也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创立一套体系,比如罗伯特·帕克的RP体系,作为当世最权威的波尔多葡萄酒专家,帕克被业界尊称为“红酒皇帝”,他对葡萄酒的评选非常严苛,只要低于七十分就会被他判定为劣质酒。

其他优秀的酒评家也有自己的评分体系,目前行业公认的酒评家体系包括罗伯特·帕克、杰西斯·罗宾逊和詹姆士·萨克林,他们并称为葡萄酒界的三大泰斗。

然而,100分制虽然应用普遍,但在欧洲不太流行,地中海地区主要采用20分制,个别权威机构喜欢采用三星或五星制,你想要识别欧洲的好酒,就得参照另一套体系。

以上只是传统的评分体系,还有像酒窖追踪网这样的评分网站,这些网站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是根据大量消费者与葡萄酒爱好者的反馈来评分,有点类似于我们的大众点评,尽管不代表权威意见,但能够准确反映市场的偏好。

还有不少垂直的葡萄酒品类,也有自己的评价体系,比如勃艮第葡萄酒网,专门品评勃艮第葡萄酒,众多国际知名的拍卖行与酒类交易所都喜欢参照这个网站的数据。

另外在不同的国家,本国人对葡萄酒还有自己的等级划分,比如意大利葡萄酒种类最多,所以意大利人把自家葡萄酒分成了五个等级,什么DOCG、DOC、VDT······光是记这些名字就让你头晕。

参考标准不是越多越好吗?其实未必。

首先,这些评分系统都是根据欧美消费者的口味和偏好制定的,他们喜欢的,未必是我们喜欢的。

而且这些分数原本就很主观,尤其是专家的打分,和普通人的喜好是有距离的,这就像一些叫好不叫座的文艺电影,评论家连连称赞,观众看了却昏昏欲睡,酒归根到底还是消费品,不是艺术品。

最重要的一点是,评分体系让众多国内经销商走上了“捷径”,他们只需根据分数判断谁的酒好喝,而不必亲自去品尝。

但这恰恰是问题所在,如果一切选择都按照分数来,那么很简单,经销商只需看酒评家的打分,谁高就卖谁,结果自然是国内大公司和进口厂家胜出,这种简单粗暴的选择策略,让很多明明能生产好酒的小厂失去了销售渠道。

这就有点像我们的高考,采取统一的标准选拔人才,尽管也能筛选出优秀的,但总会漏掉一部分人才,他们可能在某些领域天赋异禀,但仅仅因为高考对学科的刚性指标,就被好大学拒之门外。

其实真正有效的做法,是老师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一对一教学,激发他的潜能并加以针对性的训练。当然,这样做成本太高,对教育行业不太现实。但如果是针对商品,你就必须多留个心眼。

更何况你处在国内市场,合格的经销商不仅要看评分,还得尝遍天下好酒,以判断哪款酒更适合国内消费者的口味,根据经验再结合评分,判断这款酒到底值不值得卖。

这里蕴含了一个相当朴素的道理:一个理论体系无论多么完善,也无法取代经验。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从政治革命到企业管理,照搬西方标准只有死路一条。国内已有不少人呼吁,必须制定一套我们自己的葡萄酒评分体系。

4

然而在葡萄酒行业,照搬西方的远不止评价体系,就连酒企的营销,在很大程度上也在缺乏自主意识。

比如在产品定位上,各大葡萄酒厂商普遍拿国外名酒或者酒庄做对比。

以长城为例,它的五星对标奔富407,桑干对标作品一号,天赋对标蒙大维纳帕、海岸对标杰卡斯,华夏对标波尔多列级装,给大众留下的印象是:长城是这些老牌名酒的“平替”产品。

这让我想起了早年的房地产广告,短短几年内,二三线城市遍地都是“黄金海岸”“海德公园”“曼哈顿”,但问题是,消费者对这些陌生的名字没有感觉,即便知道这是西方的豪宅,那又怎样呢?

正如我从来没有尝过奔富,也没听说过杰卡斯和蒙大维纳帕一样,这种装X式的营销策略,更像是商家的自嗨,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另外,国内的葡萄酒厂家还会搞一些品鉴会,这是和白酒学的,但总的来说消费者热情不高,一场品鉴会卖不了多少酒,但是办活动的成本却很高,因为这些品鉴会的环境都很高档,比白酒要奢华得多,可销量却远不如白酒。

这几年又兴起了一种新的葡萄酒营销方式,就是酒企带领大家参观酒庄。目前全球葡萄酒产区都在搞酒庄旅游,有机构预测未来十年内,酒庄旅游的年复合增长率可达到13.1%。

在国内市场,新疆、宁夏、山东、云南等地都是在大力发展酒庄旅游,在风景如画的地方搭建庄园,游客们一边赏景一边买酒,听起来似乎是一笔不错的生意。

但酒庄旅游价格不菲,六天五万需要18999元/人,而且这类旅游十分小众,往往只针对圈层用户,从交通、餐饮到食宿都要包掉,游客一下飞机就得由专车接到酒庄,随后一路享受贵宾级服务,必须给他们尊崇舒适的体验,这对于操盘有着很高的要求。

酒庄旅游面向中高端人群,但高品质的服务也提高了营销成本,至于能不能提高转化率也是个未知数,而且很容易遮蔽顾客真正的购买理由——他们究竟是为了喝你的酒来看酒庄,还是仅仅为了看酒庄,而顺便买你的酒。

但不管怎么说,业内人士仍旧认为,中高端人群更有可能打开国产葡萄酒的销路,他们既有见识又有购买力,相比于普通大众更容易接受好的国产葡萄酒,这对于有志于做高端葡萄酒的国内厂家而言,也未尝不是机会。

5

葡萄酒市场是否会朝着“小众化”方向发展?以后会不会只有富人才喝得起,喝得来葡萄酒?

至少市场趋势告诉我们,葡萄酒市场不会聚集,只会分化。

市场营销里有一个著名的公式:品牌=人群X品类X场景X渠道,只要等式右边的四个要素中,有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就有可能诞生新的品牌。

我们先以人群为例,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红酒的目标用户以男性为主,然而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年酒精饮料用户洞察报告》,女性正成为葡萄酒的重要受众人群。

通过向男女用户的一份调查问卷,男性最近一次饮酒的类别中,白酒占比最高,达到了70.8%,而女性中葡萄酒占比最高,达到了59.3%。

不仅如此,女性也比男性更容易接受高端葡萄酒。调查显示,如果一瓶葡萄酒的价格高于500元,那么男性接受这个价格的人达30.2%,而女性接受的人达34.2%。

毫无疑问,女性市场是葡萄酒企业下一个要争取的赛道,再加上近年来“微醺”“低度酒”“晚安酒”等概念流行,国内已经有不少针对女性用户开发的酒类品牌,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葡萄酒行业也将诞生自己的“江小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像山姆、盒马这样的零售企业,也在重塑中产阶层对葡萄酒的认知。

这些零售企业拥有庞大的采购网络,能够低成本获得世界各地的优质葡萄酒,并拥有良好的品牌与信用背书,能够替消费者选购高性价比的好酒,降低了信息不对称。

以山姆会员店为例,山姆出售的葡萄酒有很多产自勃艮第,这也是著名的黑皮诺葡萄产区,山姆的葡萄酒采购员都持有WSET资格认证(全称“Wine and Spirit Education Trust”,译为“葡萄酒与烈酒教育基金会”),并深入到当地的村级产区进行采购,确保品质的优良。

而且葡萄酒的类型多样,消费场景也不止一种。中国人大多在宴会上饮用葡萄酒,除了宴会,还有生日派对、朋友聚会、庆功会等等,这些都给其他种类的葡萄酒创造了机会。

只要敢于打破对葡萄酒的刻板印象,就有创造新品类的可能。很多人觉得葡萄酒必须搭配西餐,但中国人有几个经常吃西餐?所以山姆搞了一个创新,推出甜度更高的葡萄酒,专门针对中式餐饮,收获了不少好评。

再比如有一款索诺玛黑皮诺红酒,这款酒的果味更浓,很适合年轻人,可以用于夜宵,有人拿它搭配凉菜和螺蛳粉,产生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还有加入水果和香料的奥克维尔赤霞珠红葡萄酒,既可以搭配火锅,也能够加入水果和冰块作为开胃酒,深受80、90后消费者的喜爱。

说到底,葡萄酒作为西方舶来品,想要在中国茁壮成长,归根到底就是要实现本土化。从评价机制、品类选择、目标人群到消费场景,都要适合本国消费者的习惯和口味。

要做好以上这些,未必需要石破天惊的颠覆式创新,但需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去探索这片土地,而不是寄希望让外来和尚念好本地的经。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3364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