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孟良崮战役遗址,一位高大的中年男子扶着一位老夫人在一块岩石旁久久伫立。
这位老夫人就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张灵甫的遗孀王玉龄,中年男子则是他们的儿子张道宇。
只见老夫人深情地注视着这片地方,好像透过悠长的岁月,看到她的丈夫当年血染战场的一幕。
她的眼里没有泪水,只有释然和放下。祭奠结束后,这位已耄耋之年的夫人挥笔写下“和平统一”四个大字。
鹣鲽情深
王玉龄,祖籍安徽,是长沙书香世家的大家闺秀,自小家境优渥,父亲早逝,母亲对她管得很严格。
当年抗日战争爆发时,王玉龄才十几岁,对母亲说:“我要去前线。”
母亲问女儿到前线做什么?她说:“哪怕我做不了很多事,帮战士们煮茶也可以的。”
母亲笑问她:会煮茶吗?王玉龄才发现自己从小养尊处优,什么事都不会做。
彼时她也没想到,自己以后的丈夫会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张灵甫。
张灵甫前面曾有过三次婚姻,当时他正单身,有人介绍了王玉龄,后来两个人在理发店偶遇。
张灵甫觉得王玉龄很有个性,对她展开追求。最终,张灵甫的热烈追求和诚意求婚下,1945年两人结为夫妻,虽然他们年龄相差25岁,但感情非常融洽。
婚后两人过得很幸福,张灵甫体贴妻子,给了她最大的尊重和包容,从不强迫妻子去她不想去的社交场合。
当时张灵甫在南京城外驻军时,王玉龄在城内,哪怕仅有几分钟时间,他也会回城去看一下他的小娇妻。
丈夫殒命,被迫逃亡
可惜好景不长,蒋介石挑起的全面内战打破了夫妻俩幸福的生活。
王玉龄和张灵甫结婚仅两年,张灵甫被调往山东参战,临行前,留给王玉龄一把小手枪,特意叮嘱:“此一去生死难料,我若战死,你就用这把枪自我了断。”
没想到一语成谶,1947年,张灵甫所带领的国民党74师在孟良崮战役中弹尽粮绝,一败涂地,本人也在这场战役中战死。
王玉龄得知张灵甫阵亡的消息,悲痛万分,他们的儿子张道宇当时还未满月。
上有老母,下有稚子,王玉龄无法追随丈夫而去,只得忍痛苟活。
时局动荡,国民党当时已节节溃败,部分国民党高官亲眷于1949年陆续撤离大陆。
迫于形势,王玉龄不得不跟军人眷属一样,带着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逃亡台湾。
败退台湾时,宋美龄承诺会好好对待已故将领的遗孀,王玉龄有困难找她,却一直吃闭门羹,视而不见,得到的回答是:“蒋夫人身体不舒服,你们改日再来吧。”
当时王玉龄的处境非常艰苦,领到的抚恤金根本不够生活,为了将来,她选择远赴美国打工读书。
求学美国
在孙立人将军等人的帮助下,王玉龄踏上了去美国求学的路途。刚开始到美国,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是很熟练,王玉龄生活很辛苦。
她白天半天上学,半天打工,所得收入除了留够自己生活,剩下的全部寄给留在台湾的老母亲和儿子,曾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那段日子脑子里就只能想着打工读书赚钱。
经过4年苦读,王玉龄从美国一所大学顺利毕业,先是在罗斯福医院上班,后来又去朴拉饭店,最后在美国一家航空公司工作,这份工作持续了21年,直到她退休。
当王玉龄的生活稳定后,将母亲和儿子接到身边,一家人在美国团聚了。
期间,儿子张道宇想报考军校参军,被王玉龄阻拦了:“当军人,命都不是自己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了,我宁愿你去摆地摊,也不要去参军。”
在王玉龄的劝说下,张道宇没有选择读军校,而是跟大多数人一样,按部就班完成学业,选择经商。
王玉龄在美国站稳脚跟后,一直热心公益,人在美国,一直尽自己所能帮助身边的华人,是大家公认的热心肠。
虽然王玉龄的前半生跌宕起伏,但她的晚年生活平和安乐,只是一直惦念故土,希望有朝一日能叶落归根。
重归故土
1973年,周恩来总理得知王玉龄在美国的消息,多次致电邀请她回国看看。王玉龄考虑到张灵甫的身份特殊,虽然一直很想回国看看,但始终没有下定决心。
好在周总理没有放弃,特意命驻加拿大使黄华找到王玉龄,邀请她回北京观光访问。黄华大使亲自写信,再三表达希望她回国看看,这才让王玉龄放下心中的顾虑,在1973年秋天回到了阔别25年的故土。
从那以后,王玉龄每年都会从美国飞回北京访问,看着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无比感怀。后来,她长居上海,安享新中国建设下的美好生活。
晚年王玉龄回过故乡湖南,去过张灵甫身死的孟良崮,在第七十四师指挥部所在地,她深情表示:“未能与将军在最后时刻共患难,内心深感愧疚。”
2021年,王玉龄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途,在上海的家中与世诀别,享年94岁。这位老人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自己的婚礼誓词,可叹可敬。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29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