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三十年后, 日本走出通缩陷阱了吗?

点中野2024-04-14 23:37:39  153

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从此,日本进入了长达30年的“通缩时代”。 如何摆脱通货紧缩,成为日本政府长期的重要课题。

大流行之后,一度成为历史的全球性通货膨胀强势来袭,也对日本产生了影响。自 2022 年以来,日本国内食品等价格上涨的新闻随处可见,物价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于生活在日本的国民来说,通货紧缩依然还是最大的问题,物价上涨了,但工资没有提升。

日本可能正在最坏状态的紧要关头,也在需要做出抉择的十字路口。

日本知名学者渡边努在他的新书《通胀,还是通缩—全球经济迷思》中提供了深入理解日本通缩困境的全新视角,通过分析日本应对通货紧缩的政策措施,阐述了大通胀时代日本面临的独特机遇和巨大挑战。为中国稳定经济增长,预防通胀和通缩,提供重要参考借鉴。

Part 1:

工资物价范式如何阻碍了日本发展?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经济陷入低谷以来,日本已经持续了 1/4 个世纪的极低物价水平,货物与服务的价格几乎一动不动。

而这一切,都源于消费者预期的变化。消费者担心金融危机爆发引发失业而开始省吃俭用。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企业也不敢抬高产品的价格,所有经营者采取保守策略并冻结了工资。基于这个考虑,当时背景下价格和工资都突然停止了上涨。

然而,进入 21 世纪,日本的经济虽然进入了景气通道,但价格和工资依然低位徘徊,还像冻僵了似的一动不动,这种状态持续至今。这并不是偶然,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工资冻结而价格上涨的话,日常生活就难以为继;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工资上涨而产品价格维持不变的话,企业经营也会陷入困境,故价格冻结而工资不冻结的话也是行不通的。于是,价格和工资同时冻结,被认为是两者之间的“均衡妥协点”。

现实就是,消费者希望提高工资,企业也愿意自己的产品涨价,但是,如果谁都难以如愿的话,双方都保持不变可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理想状态。正因为如此,才使工资和物价冻结状态持续至今。

对于日本人来说,产品价格不上涨已经成为常态,是理所当然的。根据这一常识,如果发现经常购物的商店出现涨价,人们通常会认为这家店的涨价一定是由某种特殊因素造成的,没有特殊原因的其他商店也许不会涨价。由于预期其他商店会便宜一些,自然不会在原来的商店购买涨价的商品,都会转身去其他商店购买。

不仅日本消费者对涨价没有预期,日本企业也熟知这一点,即使出现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也不愿意提高产品价格。消费者“讨厌涨价”与企业“价格冻结惯例”同时存在,对于生活在日本的人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这种社会的理所当然在经济学上称为“社会范式”(social norm),物价和工资就应该冻结的现象被称为日本“工资物价范式”。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任时,推出了金融、财政和经济结构一揽子改革计划,试图改变日本国民的思维范式。这一揽子计划的核心就是,日本银行出台划时代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换句话说,就是发出强烈信号不仅现在而且将来也会持续增加货币供应量。

划时代的货币宽松政策,的确如政策所愿带来了日元大幅度贬值,但是当政策效果波及物价上涨时,日本国民开始怨声载道,这是由于价格上涨了而工资没有提高,结果范式改革以失败而告终。

Part 2:

大流行之后,日本迎来新机会?

2020 年年初,全球突然受到新型病毒大流行的威胁。我们的生活随即发生改变,经济活动迅速陷入停滞,全球经济陷入快速衰退。疫情暴发以完全不同的范式对经济体系发起了挑 战,让 21 世纪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而构筑起的全球物流网络陷入瘫痪,切断了全球供应链网络,导致全球产品价格出现上涨。

不过,真正的通货膨胀并不是和大流行同步到来的,而是存在一定的时滞性。大流行之后,劳动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并没有按照预期那样恢复如常,而是偏离了预定轨道。比如,习惯远程办公的员工拒绝回到原来的工厂或办公室;消费者行为也出现了预想外的变化。为了避开人员密集的场所,或者保持与他人物理上的距离,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与此相适应,在哪里消费和消费什么都发生了变化。那些消费者集中消费的产品,因生产能力不足而引发价格上涨。

大流行后,日本民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产生了变化。日本内阁府每月对约8 400个家庭实施“消费动向调查”, 其中也有一个选项,就是未来一年预期通货膨胀率走势。从调查结果看,2020 年秋季开始提升通胀预期上升现象,到现在已经增加 4 %。同期实际通货膨胀率上涨 3.5%,显示预期通胀率的上涨速度超过了实际通货膨胀水平。

当日本消费者的通货膨胀预期提升、讨厌涨价的心态发生变化时,日本的企业也在考虑改变行动。在此之前企业之所以不涨价,是担心涨价会流失客户,现在不用那么担心客户流失,可能会改变冻结价格的惯例。虽然说消费者不得不接受价格上涨,但若不改变工资冻结,这种状况是难以持续的。从根本上解决范式的对策,就是 必须放弃“价格工资都不变”的惯例,转向“价格工资都上涨”的范式。

事实上,日本现在正在处于一个日本正处在一个岔道口,前方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维持现有范式,出现滞胀局面;另一条是转向与欧美国家相同的范式,回归正常国家。如果沿着第一条路走,物价开始上涨而工资不发生改变,劳动者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唯有节约才能维持生存。人们的消费因此下降,GDP 增长的增长也因此降低。

目前,日本有机会沿着第二条路发展。预期通货膨胀水平已经提高,消费者讨厌涨价的心态也开始改善,日本消费者已经变得与欧美消费者没有太大的差异。下面该轮到企业的行动。企业能否自信地将成本负担转嫁到产品价格上,这是能否结束不涨价惯例的首要障碍。

另外的一个障碍是企业能否积极主动地提升工资。对于这个问题,企业不仅目前动作迟缓,关于未来工资提升的预期也非常悲观,与欧美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今后日本社会走向何方,现在还无法判断,毫无疑问的是,日本正面临着几十年不遇的重大选择。

Part 3:

日本如何摆脱工资物价螺旋模式?

工资物价螺旋,指的是工资上涨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又促使工人要求更高的工资,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这种过程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影响经济稳定和发展。

而对于日本来说,通货膨胀率仍然较低,没有必要担心工资和物价的螺旋式上升,但这并不是说,日本和这种工资物价的螺旋模式毫无关系,日本出现的是工资和物价联手螺旋式冻结。

欧美国家所担心的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的最重要特征是,通胀预期的自我实现机制,这个特征也出现在日本式螺旋模式中,即劳动者不提加薪要求的原因在于预期通胀率为零,由于 工资上升为零,人头费不发生变化,企业决定不涨价,这样劳动者的通胀预期通过劳动者和企业的行动决定了实际通货膨胀率。这个机制与正统的螺旋式上升机制是相同的。

欧美国家的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可以采取货币紧缩政策来冷却过热的需求,这是正统的治疗方案。但是冷却需求会伴随着失业率上升,过大的失业成本或许会超出社会的承受能力。这种状况下不得不改变政策目标,此时需要考虑的就是工资和价格的直接管制,这就是异端派的“另类”治疗方案。

日本式工资物价螺旋模式变动也是同样,首先是按照正统的治疗方案调整需求,不同之处在于日本是刺激需求,为此需要降低利率。由于利率下降降低失业率,不用像欧美国家那样担心失业率严重超过社会承受能力的问题。但是正统治疗方案也有局限性,就是利率降低的局限性,负利率不能降到任意想要的程度。一旦达到下限,利率不能继续下降,也就不能继续刺激需求。日本利率已经在 2000 年左右降至零,就是这种状况。

正统治疗方案的局限性,日本不得不转向异端的“另类”治疗方案。因为日本的情况是工资和物价处于冻结状态,日本需要的不是工资和价格的直接管制,而是“解冻”。根据日本的实际情况,就是将“实现日本银行制定的 2% 通货膨胀目标值”作为所有利益相关者共享的预期,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行动。首先劳动者或工会提出与 2% 通胀率相一致的加薪要求,其次,企业接受劳动者加薪要求,按照人头费增加的程度提高产品价格, 这样就可以实现 2% 的通货膨胀率。

这一连串的行动中,最难的还是利益相关者共享 2% 通胀率预期并据此采取行动,这也是传统螺旋式上升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比如劳动者没有提出与 2% 物价上涨相一致的加薪要求

(还像以前那样保持不变),企业就不会提高产品价格,这是由于当消费者的手头紧张时,一旦提出涨价,企业就会失去客户。相反,如果企业不能涨价 2%,价格继续维持不变,就不 能接受劳动者的加薪请求,即使劳动者提出加薪请求,企业意识到收益会恶化也不得不拒绝劳动者的请求,员工如果执意提出强烈的加薪请求有可能会危及就业岗位。

日本能否抓住全球的巨变期,打破“工资物价螺旋模式“,实现工资解冻,已经到了关键的节点。

图书推荐:

《通胀,还是通缩》从“后疫情时代”的角度,讲述了全球范围内物价上涨的真正原因,以及其对消费者、劳动者和企业的影响。

除了讲述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这本书还分析了日本的特殊困难——既有的通货紧缩又遇上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此外,本书还探讨了各国的央行如何应对物价高涨的难题,以及他们的局限,给读者一个全球视野的经济分析。

- end -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2468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