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减少140万人! 山河四省, 东北化了!

城市财经2024-04-15 11:49:33  60

01 | 山河四省,东北化了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是全国人口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十年间,人口合计减少了1099万人,其中黑龙江减少了646万,吉林减少了338万,辽宁减少了115万。

2021年东北三省人口又合计减少了超100万人,2022年东北人口合计又减少了86.4万人。

然而,随着2021年全国人口增量创历史新低,2022年全国人口正式转向,2023年全国人口减少速度加快,很多曾经嘲笑东北的地区,也在东北化了。

典型如山河四省,还有整个中部地区。

截至目前,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29个省市自治区公布了2023年常住人口数据,只差黑龙江与西藏。

其中中部六省,首次集体出现了减少。河南人口减少57万人,湖南减少了36万,山西减少了15.36万,江西减少了12.97万,安徽减少了6万,湖北减少了6万。

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

更严重的,还是山河四省。

“山河四省”这个词儿,诞生于2023年。

2023年1月9日,由于一个关于河南网友向山东边界放鞭炮的事件,引发一系列网络互动和网友创作,进而形成了“山河四省”的网络热词。

山河四省,顾名思义,是两个“山”字打头的省山东、山西,与两个“河”字打头的省河南、河北。

这个区域历来是“华夏之中”,安史之乱前一直经济最发达、人口密度最大、科技与文化最昌盛。

然而,如今的山河四省,成为了人口减少最多的地区。

以2023年的数据来看,河南减少了57万人,减少量全国第一。山东减少了39.82万人,减少量全国第二。河北减少了27万,山西减少了15.36万。

山河四省2023年合计,常住人口减少了139.18万人,约140万。

减少量超越了东北。去年东北三省中,辽宁减少了15万人,吉林减少了8.28万人,黑龙江未披露数据。

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其中黑龙江、西藏未公布数据

山河四省,为何成为东北化最快的地区?

这个问题,有宏观层面上的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02 | 宏观因素

宏观因素可以一分为二:

第一,全国已然如此。

2023年,中国人口已经二连降,在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的第一时间,我就做过分析。

2022年,中国人口减少了85万,2023年减少了208万人。

人口转向的直接原因,是出生人口持续减少,低于死亡人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生儿人口902万人,继续低于死亡人口。去年全国死亡人口1110万人。

数据:国家统计局

全国人口大环境如此,各地又能好到哪儿去。目前公布数据的内地29个省市自治区,有19个在减少。

第二,北方人口、资金、产业、技术、科技、财富往南流的大势。

北方与南方强弱之势,纵观历史,曾几度变换。

在东晋之前,以黄河文明为主导的北方占据绝对优势。那时候,西安与洛阳,成为正统王朝定都的首选。南方还处于蛮荒地带,尤其是东瓯和南越,也即今天的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长江文明在战国时期的屈原时代,才开始崭露头角。

以长江文明为主导的南方,在历史上第一次北人南渡,也即东晋的衣冠南渡之后,才开始逐渐与黄河文明形成并驾齐驱之势。

但是,在南宋之前,黄河文明的北方,依旧是主角。北方实力远超南方。哪怕是在宋朝建立之前五代十国,北方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由于占据中原之地,被周围各国视作正统。

直到北宋建立,虽然都城定在开封,但在当时,南方经济已经超越北方。苏杭的繁华已然形成。

这时候,南方人口超越了北方。在以农业为主的古代中国,人口多意味着财赋多、甲兵多、财力强。

元明清时代,这种南强北弱的格局依然没有改变。朱元璋创立明朝时,甚至把都城定在了南京,直到他儿子朱棣掌权,才迁都至北京。

打破这种格局要到清末、民国。清朝末年,欧洲工业革命的成果——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政府封闭的大门,逼着清朝与他们做生意。

北方的天津、青岛在这种背景下强势崛起。彼时东北在沙俄、奉系军阀、日本轮番坐镇下,工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直到新中国成立后20年,东北一直都是中国的经济担当。

这段时间,中国经济的重心重回北方,南强北弱再次变成北强南弱。

打破这种格局的,是改革开放。1978年改革开放,为沿海城市送来了发展东风,纷纷强势崛起。同时,管理层在南方划定了五个经济特区,深圳、厦门、珠海、汕头、海南。

改革开放,让老牌的千年商都广州强势崛起,代替了天津,与北京、上海一起组成了中国三个一线城市,北上广。后来深圳以奇迹般的速度崛起,成功跻身一线城市,组成了北上广深内地四个一线城市。北强南弱再次变成南强北弱。

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则是南北差距拉大的四十多年。

改革开放,打开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思维,东南沿海先是从最基本的转口贸易做起,积累了一定的原始资金。此后利用三来一补政策,大面积开展密集型劳动产业。

在这种模式下,资本进一步积累,同时也在积累技术,推动了产业走向仿造阶段,也就是山寨阶段。这一阶段,资本与技术继续积累,最终摆脱以往的复制模式,走向自主模式,新兴产业在东南沿海遍地开花。

而北方始终跟不上步调,尤其是东北,仍陷入在重工业和大锅饭的思维当中,无法自拔,产业老旧,跟不上时代发展,渐渐被南方甩开。

资本和人口用脚投票,涌向南方。

所以,我们看到,如今GDP十强城市,北方只有一个北京,其余全是南方城市。人口超千万的17个城市,南方占10个,北方7个。工业20强城市,北方仅4个,南方14个。

人口第一大省,是南方的广东。人口前十的省,7个在南方。

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其中黑龙江、西藏未公布数据

大势如此,山河四省地处北方,如何抵挡?

03 | 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则是山河四省本身经济结构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及科技产业含量低,且缺乏优质高校资源。

先说教育资源方面,山河四省合计只有6所211高校(含985):

山东3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河南1所:郑州大学;河北1所:河北工业大学(校区还在天津);山西1所:太原理工大学。

本地区优质学校缺乏,优质学子们只能去外地,这也造就了山河四省的高考难。

2022年,山河四省的本科录取率、一本录取率、211录取率都远低于北京、上海、江苏等地。

最难的河南,本科录取率41%,一本录取率只有11%,而211的录取率更是只有2.61%,即便在山河四省内也是垫底。

河南,也成为高考录取难度最高的省份。

再看产业。

山东是四个省中实力最强的,其GDP位居北方第一,全国第三。然而,山东虽然包含了41个工业大门类,是全国乃至全球工业门类最全的地区,然而产业依旧偏重老旧。

山东主打的是传统重工业,目前正走在产能升级的路上。具体有发动机、拖拉机、重型汽车、铝材、金属冶炼。

山东省营收规模最高的是金属冶炼和压延产业,高达1.4万亿以上;其次是石油加工类,有9300多亿;化学原料和产品的规模也不小,营收也达到8273亿。

除了老旧工业,还有一个主打,那就是菜篮子和粮食袋子。

当然,山河四省产粮大户还得是河南。河南的产粮规模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第一产粮大户黑龙江。

河南人口虽然位居全国第三,但工业并不强,仅位居全国第6。而它的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渔业)排名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山东、四川。

河北方面,也同样遭受着产业老旧,急需更新迭代并追逐新型产业的问题。尽管也走在产业转型的路上,但优势产业仍是钢铁、石化等重工业。

山西主要是煤炭产业,以及以煤炭产业衍生出来的上下游产业。

缺乏互联网产业、新兴工业的山河四省,偏重老旧工业和农业,这种产业结构,决定了它们无法制造丰厚利润,无法提供大规模高薪岗位,也决定了它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山河四省中,山东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也是唯一一个超过全国平均值的省,位居全国第8位。

其余三省均低于全国平均值,河北第17位,山西第21位,河南第22位。

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

这种产业结构,与东北基本雷同,早就为它们的人口东北化埋下了伏笔。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2394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