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储能尹小强: 我们要树起一面大旗-好用、安全和极致性价比

懿浩西能源2024-04-13 16:34:53  85

“自从我负责储能业务以来,我们就一直在打仗,2022年-2023年都是,因为行业太卷了。这也引起了大家的一些议论。”

尹小强没有回避争议,而是坦诚自己的雄心,“我们希望把比亚迪储能打造成一块儿金字招牌,就像比亚迪汽车一样,不能拖后腿。”

2022年,尹小强出任弗迪电池储能及新型电池事业部总经理,全面负责比亚迪的全球储能业务。

在他的带领下,近两年来,比亚迪储能业务在海外与国内市场一直保持着激昂的攻坚状态,希望能像比亚迪汽车一样,做到行业头部。

海外市场,比亚迪储能先后斩获多个GWh的项目,其中的两个项目为:

一是由挪威Scatec公司投建的Kenhart电站,位于南非北开普省,总规模为1.14GWh,已经投运;

另外一个是与西班牙公司Grenergy签约,为其在智利建设的阿塔卡玛绿洲储能项目提供储能系统,规模为1.1GWh。

国内市场,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比亚迪储能就从榜上无名,到名列前茅,也因此赢得“卷王”称号。尹小强透露,2023年,比亚迪在国内出货量大概10GWh左右,而2022年还不到1GWh。

比亚迪储能是受到争议的,因为奉行高性价比策略。

但在尹小强看来,比亚迪储能并非恶意低价,而是在国内以价格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下,集中释放了自身的优势,那就是大规模制造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与整个集团一脉相承。

2022年以来,比亚迪超越特斯拉,登顶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到2023年底,已累计销售63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直接带动集团全要素成本的降低。同时,比亚迪具有极强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在成本控制上,具有绝对优势。

“比亚迪就是制造业的标杆。我们干了快30年的制造业,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制造能力、工程技术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在成本控制上,大概没有谁比我们做得更好。”尹小强强调。

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是,2020年疫情期间,比亚迪的口罩工厂,从生产线设计到量产只用了10天时间。而一台口罩机大概包含齿轮、链条、滚轴、滚轮等1300多个零部件。通常生产一台口罩机最快也需要15天。

比亚迪储能系统魔方生产线

拉长时间轴来看,比亚迪储能都算得上是最早的玩家之一。

2008年,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提出能源获取、能源存储和能源应用三大战略。当年,比亚迪建立电力科学研究院,也在深圳坪山建设了全球第一座磷酸铁锂储能电站。

在长达17年的时间里,比亚迪储能主要聚焦在海外市场,特别是欧洲和北美市场。海外电力市场完善,储能商业模式清晰,比国内发展更早,也更成熟。

据中关村、GGII高工产业研究院、储能领跑者联盟等相关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比亚迪储能分别位列“中国储能系统(直流侧)集成商2023年度全球出货量TOP1”、“2023年中国工商业储能系统企业出货量TOP1”、“中国企业全球直流侧储能系统年度出货量TOP1”。

虽然是先行者,但比亚迪并不轻松,领先的优势正在被追赶。

近两年来,储能赛道持续火爆,全球范围内的行业巨头们争相加码,还有大量的新玩家涌入,竞争如烈火烹油一样。

面对白热化的竞争环境,比亚迪储能利用自身的成本优势,快速切入国内市场。尹小强希望在行业里树立一面旗帜——比亚迪储能系统好用、安全,也极具性价比。

这个想法来自他对储能本质的认识:说到底,储能系统是一种能源产品。衡量一个能源产品,就是好用、安全和经济性三大指标。比亚迪有能力实现三个指标的落地和平衡。

尹小强认为,越是卷的时候,越要关注行业的本质,树立正确的行业导向。“现在行业这么卷我们还是先静下心来做事,这个挺关键的,要聚焦到储能行业的本质上去。”

2024年,尹小强判断,有可能是行业周期性波动的一年。“比亚迪储能会保持快速发展,卷得更好。除了成本优势,还将释放产品竞争力。”

尹小强是一位从业20多年的电池工程师。2000年进入比亚迪,在研发、质量管理和生产经营等各个领域工作过,对从材料,到电芯,到系统的整个过程烂熟于心。这打造了他务实的本色。

同时,他还有敢想敢干的一面。尹小强有着很强的个人语言风格,多次提到“打仗”“硬仗”“拼”这样的词语。

他打硬仗的风格来自在青海长达6年的历练。

2016年,尹小强被任命为青海地区总经理兼青海基地南川工厂、海东工厂厂长。在这苦寒之地,他带领团队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建厂任务。青海工厂是比亚迪深圳总部以外首家大型的、自动化的工厂。

尹小强是强悍的,但内心里又是战战兢兢的——他背后是比亚迪的金字招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优势,但也有更多的压力。

以下为新能源产业家与尹小强的对话实录(为了方便阅读,作者进行了文本优化):

01过去两年都是打仗的节奏

因为行业太卷了

新能源产业家:我看咱们办公室贴了一张海报——决战90天,这是有大的项目在推进吗?

尹小强:这是我2022年刚接手储能业务的时候,提出的一个理念,延续到现在。

每年到了第四季度,我们都有一个业绩的冲刺,所以每年第四季度都有决战90天的活动。

其实,不只是90天,我来之后,就一直在打仗,各种战役就没停过。

去年,我们全年贯穿了打仗的这样的一种战术。总共规划了5场战役,在各个领域里打,现在,团队已经习惯打仗的节奏,目标清晰,节奏又快又准,高效率。这也契合了储能行业的特点,因为现在太卷了。

新能源产业家:那是5场什么样的战役,您方便详细聊聊吗?

尹小强:我们的战役贯穿了从研发端到市场端的整个经营流程,还有我们的供应链和组织管理。

研发端和市场端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引擎。研发端代表了我们的竞争力,决定我们整个业务能不能有持续的竞争力,也是我们能不能活下去的关键命脉。

所以,我们要不断推陈出新,打造适合行业发展、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品。

研发端的战役目标,是把我们从电池材料,到电池,到系统的集成,到产品关键技术的研发整合到一起。把资源和流程都做了重新梳理和融合。目的是打造持续的、灵活的产品开发架构和平台,要有定义产品的能力。

我们做产品,不只着眼于现在,更着眼于未来5-10年的产品。

市场端的话,现阶段,储能的赛道很火热,友商非常多,而且是全球的。那我们要把我们优质的技术,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包括我们的品牌价值,要很好地推广到我们客户那里去,来获得客户的认可。

英国FFR调频及无功支撑储能电站,44MW/44MWh

市场端的战役集中在开发海外的市场。

其实,比亚迪很早就出海了,早在2010年,我们就有技术人员和市场前端开发人员到美国去。比亚迪是最早在美国开发储能的企业之一。在美国的市占率,曾经超过了60%。

我们也是最早进入英国市场的企业,市占率最高的时候,达到了80%。一步一步,从千瓦级的备电,做高耗能的服务基站,慢慢地,随着光伏、风电的大规模兴起,又做了电网侧、电源侧的储能项目。

所以说,比亚迪其实是一个储能行业的拓荒者。因为别人没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在这上面了。

当时,这个路没人跟你一起走,就你一个人孤单地走,而且持续不断地只有投入,没有回报,这是很难坚持的一件事。

我们要在海外市场持续投入更多的资源,服务好海外的客户,加强在海外的影响力。

新能源产业家:那针对国内市场,我们发起的是什么战役?

尹小强:国内市场端的战役,我们从品牌上着力。

我们希望是高举高打,将比亚迪储能打造成头部品牌。因为比亚迪电动车已经是世界第一了。我们做储能的话,也一定要配得上集团的品牌。

我们要将比亚迪储能打造成一块金字招牌,这跟当下我们整个比亚迪品牌向上的态势非常契合。

我们的电动车已经实现从“接地气”“性价比高”这样的品牌调性到高端品牌的跃迁,真正达到了从量变到质变。BYD已经成为行业的引领者,它代表着一种对新能源产业的引领,对未来的新能源技术的定义。它品牌的价值和含金量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集团给我们储能事业部的指示就是,我们不能给公司的品牌减分,不能掉链子。所以,我们必须做到锦上添花。

新能源产业家:这几场战役下来,您觉得达到预期了吗?

尹小强:坦白讲,我们的业绩还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我们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为28.4GWh,累计出货量达到40.4GWh。国外拿下了几个大项目。国内的变化也非常明显。

2021年,我们在国内基本没什么项目,大家都说我们不在国内做储能。主要是,当时国内市场刚起步,我们的更多精力也在海外储能市场。

2022年,我们在国内做了也不到一个GWh,但是,到了2023年,我们直接做了10个GWh。

02比亚迪储能要扛起行业大旗

捍卫储能真正的价值,回归本质

新能源产业家:所以,行业里都觉得咱们是“卷王”。

尹小强:过去两年,我们就是一路狂奔,给人感觉是横空出世、异军突起,引起大家一些争议,这个我是有所感触的。

我们打仗,就是要快速地把我们比亚迪储能的品牌立起来,让大家知道,有这面旗帜在。

我们要树立一面旗帜——我们比亚迪不仅产品好,包括产品设计和各项性能;我们的产品还非常安全;价格上还要让你觉得极具性价比。就是让客户用得起,用得好,用得还放心。

新能源产业家:那我们怎么理解树立一面旗帜,或者说,为什么有树立旗帜的想法?

尹小强:我们团队的理念就是——要捍卫储能真正的价值。储能是支撑能源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意义非常深远。

过去两年大家是卷的状态,出现了各种不顾质量只看价格的无底线行为,埋下了很多风险和隐患。

实际上,储能现在再也折腾不起了。以前的安全事故,比如大红门的,带给我们非常惨痛的教训。如果再出一些重大事件的话,对这个行业的打击将是致命的,因为现在的体量太大了。

包括我们在海外市场,风险也很大,如果出问题,对整个中国的储能产业都有影响。

我们身处这个行业,也很担心这个行业。这么好的一个市场,这么好的一个赛道,这么好的机会,这个机会是时代赋予的,不能因为一些竞争而让整个行业走得更缓,让人更怀疑这个行业。

我们希望我们能扛起大旗,让赛道发展更健康,更长久,创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我们必须要把储能做好,而且要让市场上更多的人知道比亚迪储能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也希望更多的客户、企业和我们一起为这个行业浇水施肥。

回归储能的本质上去干活,不至于跑偏了。

新能源产业家:您说要扛起行业大旗,底气来自哪里?

尹小强:比亚迪干了快30年的制造业,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制造能力和工程技术能力。

一个极端的例子,2020年疫情期间,我们的口罩工厂,从生产线设计到量产只用了10天时间,而通常制造一台口罩机最快也需要15天。

电池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太了解电池以及和电池相关的产品了。电池间的一致性、质量的稳定性是储能电站的生命。

随着储能电站从千瓦级,到兆瓦级,再到吉瓦级的提升,储能电站数以万计的电池和电池柜体,假如电池的一致性非常好,这种电站是非常理想的电站。

我们比亚迪做消费电池、动力电池,现在又做储能电池,我们有足够的制造经验和能力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成本这块儿,我们有规模优势释放的红利。储能系统成本,电池占比最大。比亚迪车卖得好,我们的规模优势非常突出,全要素的成本都会降低。我们可以以最好的价格拿到最好的原材料。

另外一面,比亚迪很多东西自己做,除了电芯,还有BMS、芯片、空调这些,我们有很强的垂直整合能力,在成本控制上非常具有竞争力。

我们还积累了大量的储能电站的Know-How。

2008年,王总就提出能源获取、能源存储和能源应用的三大战略。当年,我们就建立了电力科学研究院,在深圳坪山建立了全球首个磷酸铁锂储能电站。

比亚迪的储能电站至少已经运行了10多年,遇到哪些情况,我们很清楚。而且以前我们侧重海外市场,海外客户很严格,标准更高,我们也都适应和满足了。

世界最高海拔(5100米)高寒光储电站,10MW/40MWh

现在行业兴起构网技术,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年。我们在英国做了很多项目,现在新能源发电比例较高,需要我们的储能系统具备构网的能力。

03 2024年不会停下来

比亚迪魔方的产品力将在今年完全释放

新能源产业家:2024年,比亚迪储能是怎么规划的?

尹小强:我们一直在打仗,2024年也不会停下来。因为这是一场革命,革命过程中一定会有流血流泪,也孕育着许多机会。只有我们不停地跑,才能活下去,才不至于错失机会。

2024年,对整个行业而言,有可能是最难的一年。大家会更卷,我们也有能力卷得更好,卷得更猛,我们还是要保持快速发展。

新能源产业家:要卷得更好,那除了成本,我们还有哪些其他方面的竞争力?

尹小强:那就是我们的魔方产品,这款产品的竞争力会在今年彻底爆发出来。

魔方产品是采用的刀片电池,把原来的动力电池化学体系,换成储能的化学体系。而我们的刀片电池产线非常成熟,所以,早在去年,我们的魔方产品就实现了大规模量产,是行业里第一个将5MWh系统量产的企业。

去年以来,行业里陆续推出5MWh以上的系统,今年大家的量才慢慢起来。而我们比亚迪魔方已经生产了一年多了,产线跑得更稳,各种费用更低,质量也更稳定,我们刚好领先行业一代产品。我们新产品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的能量会集中释放出来。

比亚迪储能魔方产品 MC Cube ESS,全球首款“佩刀”储能产品

新能源产业家:您曾经用“集大成”来形容比亚迪魔方,怎么理解这个“集大成”?

尹小强:首先,内部结构上,我们是电芯直接集成到系统(CTS技术)。取消模组和PACK,大幅降低了零部件数量,也提升了空间利用率。

再有,我们把整个储能系统模块化、标准化了。这样就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排除人的变量,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你看,那20尺的大集装箱,需要一堆人趴在那里装配,生产上也没有节奏。

我们的魔方就是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从电芯到柜子是一气呵成的。我原来是做电池的,我的理念就是要自动化,保证质量和产能。

模块化还有利于场站的灵活配置,以及后期运输。我们的很多产品都是要出口的,海运的空间很宝贵,魔方运输面积的利用率要远远高于集装箱。

还有一个是安全。如果是集装箱,一个PACK或者一簇有问题,那影响的是整个系统,特别是现在的系统容量也越来越大。

我们每个柜子带电536kWh,每柜子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都有物理隔离,控制上也更精细,后续维护也更容易。将能量化整为零,也更安全。

而且,我们的魔方,不但大储能用,工商业场景同样也适用。

比亚迪魔方体现了我们在产品定义方面的引领能力。

新能源产业家:那我们这个产品定义能力的基础是什么?

尹小强:就是我们公司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储能业务上,我们有两大研究院:一个是电力科学研究院,有1500多人的工程师。研究领域涉及大功率的电力电子技术、热管理技术等。

我们还有一个专门的储能电池研究院,有1000多位工程师,涉及了从材料到电池的整个过程,还有对未来新技术的研究。

我们做储能研究,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能力更强,一些新技术可以迁移和转化到储能领域。

研发创新帮助我们规避了一些同质化竞争,不断给我们的竞争力加分,让我们能够快人一步,我们也才能活下去。

像我们这么大的企业,一旦慢下来,可能我们连研发团队也养不起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打仗。

04“双五”周期判断

2024年底到2025年中,会有大量企业退场

新能源产业家:现在行业是处于混战的时期,您怎么看未来的发展?

尹小强:对行业的话,我一直有个“双五判断”,意思就是储能会经历两个周期的发展,每个周期大概5年。与我国“十四五”“十五五”的时间大概是同步的。

我认为储能第一轮周期的起点是从2020年开始的。很多因素催生了这个起点,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大发展;风光成本的快速下降,装机规模攀升等。

在2020年以前,储能在海外已经发展很多年,有一个基础在,技术走向成熟。那会儿我们在美国、英国已经做了400-500MWh的大项目了。但是国内当时还未全面开展。

2022年-2023年大家觉得行业很火爆,其实,这一轮火爆的起点是2020年。现在回过头来看,2020年就是一个黄金时期,谁进场,谁现在就是王者。

2020年-2024年是一个周期,从 2025年到2029年是另外一个5年周期。从2029年之后,格局就稳定了,行业进入成熟发展期。那时候,就不会像现在各种各样的黑天鹅出来。

现在是第一个5年收官,也是中国“十四五”收官很重要的一年。所以,2024年到2025年是晦暗不明的阶段。

2024年很难,但是我觉得最难的时候还是在另外一个5年周期启动的半年,也就是2025年的上半年会最难。

你看,开春到现在就开始打价格战了,打价格战的原因是去年电池有不少库存,从行业统计数据来看,超过30GWh,大家要先清库存。

这一波下来,一定会有一些企业会很难,因为他亏了之后他这个亏空需要补上,好多企业的资金链会有很大压力。

通过清库存之后,行业将由去年的高歌猛进变得相对的情绪更加平稳一点。

新能源产业家:所以,您觉得第一轮周期的底部在2024-2025年上半年?

尹小强:我觉得,2024年底到2025年中,会有大量的企业退出去。

所以,2024年我觉得会是很难,看谁能够挺过去,2025年,因为是“十五五”起步的一年,而且大家大伤元气了,要恢复一下,上半年会比较平静。

2025年年中,大家可能意识到新一轮又要起来了。新一轮也伴随着国家的“十五五”。这个时期,国家的宏观政策会更清晰明确,产业里的玩家也知道了深浅,大家会更加成熟稳重,这个时期也是行业真正奠定基础的五年。

新能源产业家:那这段时期,比亚迪怎么响应价格战?

尹小强:我们不怕打价格战。成本控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是我们的强项。

新能源产业家:您怎么看海外的市场?

尹小强:今年海外竞争也会更激烈,国内价格战太厉害,大家都往海外走。

海外和国内完全是两种逻辑,海外市场起步较早,商业模式较成熟。在海外市场,客户很看重系统本身的价值。

大家既然要做海外的生意,要谨慎,守住底线,要了解规则。这不是开玩笑,一旦出问题,倾家荡产也不一定赔得起。

新能源产业家:比亚迪陆续拿到了一些海外大单,比如南美智利阿塔卡玛绿洲1.1GWh的项目,我们是怎么拿下这些订单的?

尹小强:这有赖于我们在海外长期的投入和耕耘,不是说突然给你一个订单。比如,2010年我们就到美国市场了,一直有团队在当地做市场,进入欧洲市场也很早,也有队伍在。

很多客户,都是我们跟了5-6年了,在他们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就开始沟通,直到项目落地,在项目申请、融资、项目选址等工作上,是帮着客户一起推进的,陪着他们做方案、算账。

海外的订单,交付、验证周期都比国内长,一般都是提前锁定的。比如去年打的一些战役,就是锁定今年的订单。

05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我们的特点就是老老实实干活,有一说一

新能源产业家:全权负责储能业务,您觉得压力大吗?

尹小强:坦白讲,我们压力很大,就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我一直跟大家讲一句话,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信念里要坚守这种第一的理念,不断地鞭策自己。行业里的竞争异常激烈,要等到行业格局清晰的时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这个赛道上,我们既要做得好,还要做得更好,不能犯错误,不能拖集团的后腿。真正把事情做到极致,做到最好的水平,才能让人家佩服,从而心中生畏。

新能源产业家:跟您聊下来,感觉比亚迪储能的优势太多了,那您觉得你们的不足在哪里?

尹小强:要说不足的话,可能我们目前的主航道是新能源汽车。相对而言,大家对储能的关注度少一些。我们储能在国内投入晚,就是这个原因。

但是,这也是我们的优势,可以放开手脚去干,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长期来看,储能也是公司不可或缺的战略板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推动我们储能业务的发展。

新能源产业家:您过去两年的工作状态是怎么样的?

尹小强:就是一路狂奔。去年,国内国外,我的全球飞行里程大概是26.7万公里,可以绕赤道6圈多,不算高铁,以及其他短途的出差。当然,我们团队也都是这样拼的状态,大家一起谈客户,一起做方案。

今年,我们会更加成熟一些。因为过去两年的经历,我们对市场的认识更加清晰、准确了。

我们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我们也更清楚了,之后我们一定会更加专注,更加聚焦我们核心能力的建设。

我们这两年高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好的经验,也好好地做总结,为我们下一个5年打好基础。

新能源产业家:感觉您还挺健谈的。

尹小强:其实,我们出去讲得比较少。一是特别忙,另外就是我们公司的特点就是老老实实干活,有一说一。

你去看我们公司的展厅就知道了,都是产品、技术这些硬科技,很少有一些纯概念的东西。

还有,现在行业这么卷,我们还是先静下心来做事,这个挺关键的,要聚焦到储能行业的本质上去。

-END-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19160.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