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菲秀恩爱, 杜特尔特无奈;法国力挺乌克兰, 中国收紧对俄结算

听芹谈国际2024-04-13 19:15:24  91

美日菲疯狂秀恩爱,三国剑指南海、台海、东海,中国应该怎么办?菲律宾政坛已被美国把控,杜特尔特很无奈。法国开启“战争经济”,欧洲真要和俄罗斯鱼死网破?中国收紧对鹅结算,背后又有什么战略考量?

美日菲狂秀恩爱,剑指南海、台海、东海

随着美国国内选举的白热化,拜登所领导的民主党政府为了获取更多的选票,开始不断在涉华议题上做文章,试图凭借其尚在“任期之内”的优势,来向美国的选民们展示,民主党对中国的“强硬态度”。

例如,在4月10日,美国总统拜登就在华盛顿会见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进行了一次日美两国的领导人峰会。而在会后的声明当中,两国均对区域内的“维持现状”提出了要求,美国则单方面重申《日美安保条约》涵盖的范畴包括了钓鱼岛,以彰显两国的“亲密关系”。

而在次日,随着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到访,一次罕见的日美菲三国领导人峰会就此成行。

在这场峰会当中,日美菲三国狠狠地秀了一把恩爱,美国总统拜登在峰会上表示,美国对于日本和菲律宾的防务承诺“坚不可摧”,随后再次老调重弹,表示任何针对菲律宾舰艇、飞机,以及武装部队的攻击都将触发《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小马科斯则表示,美日菲三国关系发展到如今这种地步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三国关系加深所引发的“自然结果”。

岸田文雄也声称,美日菲三国是“天然的伙伴”,三个国家分享共同的价值观和原则,并且支持区域经济发展,而为了确保印太地区的和平繁荣,美日菲重申加强合作的意向。

而在台海问题上,三国更是大放厥词,宣称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是全球安全繁荣不可或缺的要素,三国对台海的基本立场不变,并且呼吁和平解决台海问题。此外,美日菲三国还启动了所谓的“吕宋经济走廊”项目,推动菲律宾的半导体新能源产业建设。

单纯从这一系列的动向上来看,美日菲三国这次的峰会可以说是大秀了一次“恩爱”,合作范畴涵盖了军事政治经济等诸多内容,尽管在具体篇目上提到中国的比重较少,但具有极其强烈的针对性。

不过在我看来,这种秀恩爱的背后,实则是美国对于军事实力和影响力双重衰退的一种无奈。过去几年,甚至有极度悲观的美国智库提出建议,希望驻扎在日本的美军全面撤出第一岛链的范围之内,全面退守澳大利亚。尽管这是一个符合军事常识和逻辑的选项,但没有任何一届美国总统,能够承担得起,也愿意承担丢掉亚太的责任,这也导致美国在亚太的军事资产开始变得“尾大不掉”,随时有被一锅端的风险。

所以我们能看到,如今的美国选择剑走偏锋,要求盟友更多地承担在区域内的防务责任,以缓解美军极少的整体兵力和极大的任务需求所形成的矛盾,而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拜登政府显然是做出了较为重大的让步,将钓鱼岛、仁爱礁等争议领土,都划入了美国共同防御条约的范畴之内,一场名为新冷战的大戏,似乎正在缓缓开幕。

菲律宾已被美国把控,杜特尔特很无奈

但站在菲律宾的角度上来说,相较于日美两国,菲律宾既没有足够强的军事实力,也没有足够庞大的经济基础作为倚仗,一旦中美在南海因为菲律宾的领土争端真的爆发了冲突,那么菲律宾的本土注定会沦为人间炼狱。面对此情此景,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显得非常无奈。

根据多家海内外媒体的报道称,4月12日,杜特尔特接受了中国《环球时报》的专访,并对现如今的南海局势做出点评。杜特尔特强调,自己在2016年当选菲律宾总统之后,尝试为菲律宾制定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且强调这也并不是反美政策。

但现如今的菲律宾政府却把南海问题和台海问题作为对华外交政策的“基础”,南海地区原本很平静,在美国人来了之后,这里就开始充满了“争吵”。

而当被问道,中菲就现如今的南海问题,如何才能回到对话的轨道上来之时,杜特尔特就显得有些无奈了,表示只能“等”,因为现如今是“美国告诉菲律宾”应当对中国说些什么,如果不改变这一现状,那么南海问题就必定会是一个“死循环”。

杜特尔特随后还表示,中国和菲律宾之间可以尝试沟通,不一定是和他,也可以是和其他人,但他自己是唯一一个敢露面的人,因为他“不怕”露面。

实际上,杜特尔特这一番表态,可以说是道出了现如今中国和菲律宾之间在外交上出现困难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如今的菲律宾不再是由菲律宾人民所掌控,而是由美国的“代理人”来发号施令,甚至就连小马科斯自己都曾亲口承认,菲律宾每当遇到了“问题”,就会去找“大哥”美国。

而这所引发的直接后果,这是菲律宾政府在做出决策之时,并非出自菲律宾本国的利益而出发,往往更多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美国的印太战略。

所以我们能看到,无论中方发出再多的呼吁,在海上执法上如何的克制,菲律宾方面都依旧是“置若罔闻”,甚至还主动撕毁了同中国之间的“君子协定”,主打的就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宛如一个在大街上撒泼打滚的无赖。

再加上美国,日本等国的帮腔怂恿,让菲律宾在对华挑衅一事上变得更加的肆无忌惮,全面推翻了杜特尔特时代所留下的所有政治遗产。

而站在美国的角度上来说,菲律宾的“倒戈”,显然让白宫获得了介入南海问题的一个重要契机,再加上美菲《访问部队协议》的签订,也让美国军队罕见地获得了一个能够直面台海前线的跳板,可以说是收获颇丰。

法国力挺乌克兰,欧洲即将迎来备战潮?

不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已经打成一锅烂粥的乌克兰战场,则让美国感到头疼不已。如今俄乌战场局势胶着,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拜登提出的援乌拨款遭到了美国共和党的“政治化”,除非民主党做出重大的政治让步,否则难以通过。

可如今又恰逢美国进入大选年,民主党不可能会为了援助乌克兰,而向选民展示出软弱的姿态。而拿不到美制装备援助的乌克兰军队,又难以在前线抵挡住俄军的进攻,使得民主党在国内的支持率也会同步出现下跌,让这一问题陷入了死循环。

基于这一困境,一直想成为欧洲领头羊的法国主动站了出来,承担起了援助乌克兰的重任。

根据法国广播电视台在4月12日的报道称,法国总统马克龙在4月11日抵达了位于法国南部的贝尔热拉克,并为当地一座为炮弹制造火药的工厂奠基。

在仪式上,马克龙强调,由于乌克兰战争和全球重新整军所引发的剧变,需要法国的国防工业做出“可持续性”的努力,要生产得更多、更快。因此,法国对于战争经济的转型,要着重于两个方面展开,补充炮弹和火炮库存,以及将生产重心转移到法国境内,准备好发生激烈冲突,并保持法国的“战略自主权”。

在法国陆军司令部的推动之下,包括赛峰、塔莱斯、达索在内的法国国防九大工业开始进行转型,将带动4000多家中小型企业,并创造20多万个就业岗位,标志着法国向“战争经济”的转型。

实际上,对于整个欧洲大陆而言,基于乌克兰战争的需求,推动所谓的战争经济转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提议,早在今年三月份,欧盟委员会就已经有过提议,但处于全球经济下行的恶劣大环境,响应者并不多。而法国此次选择“第一个吃螃蟹”,背后所释放出的信息相当明确,那就是法国真的要“备战”了。

从俄乌战争爆发至今,法国一直是援助乌克兰的主要国家之一,由法国所提供的“凯撒”自行火炮和配套的炮弹,曾一度给俄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就连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都差点身死炮口之下,经法国带头转向“战争经济”,极有可能在整个欧洲引发示范效应,使得包括德国英国在内等工业大国,也一并转向“战争经济”,虽然短期内看对俄乌战场局势影响不大,但从长期的角度上而言,一旦这些产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以一敌多的俄罗斯,恐怕要在前线吃大亏。

中国收紧对俄结算,对俄罗斯的影响有多大?

当然,对俄罗斯来讲,欧洲国家在战争产能上的加码,是在短期内看不到威胁的举措,而中国国内一些银行在近期的结算政策变动,则开始有点让俄罗斯感到汗流浃背了。

俄罗斯生意人报在近期的一则报道中提到,一名业内人士表示,自今年三月份以来,一些中国的银行开始停止接收来自俄罗斯的付款,特别是涉及了服务器,储存系统,以及笔记本电脑的关键电子零部件的交易付款。

而鉴于中国是俄罗斯此类电子元器件的唯一供应商,因此,组装有关商品的俄罗斯公司,有可能面临困难和生产延误。

与此同时,俄罗斯消息报也表示,包括中国银行和长城华西银行在内的几家中资银行,正在向来自俄罗斯的客户询问交易的细节,包括交易是否涉及俄罗斯军方、乌克兰被俄罗斯控制的地区,或者涉及古巴、伊朗和叙利亚等国家。

这一系列消息对于俄罗斯而言,都算不得好消息,因为俄联邦已经被踢出了欧美的SWIFT结算体系,致使其外贸结算方式相当有限,所以来自中国的银行结算渠道,对于他们来说几乎可以算得上是“生命线”,加上中国也有俄罗斯急需的工业产品,一旦出现差池,后果不堪设想,甚至连这场战争都可能难以持续。

而中方之所以彻查这些交易细节,也不是被哪些美国政客的狠话给“吓到了”,主要原因恐怕就在于,中方必须避免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银行交易结算,间接涉入俄乌冲突之中,这会直接改变中国的立场,进而引发来自欧美等国家的二级制裁,所获得的收益和所要承担的风险完全不成正比,且中方的眼光不止局限于小小的亚太一隅,而是放在了全球化的经济和全球化的利益。

至于说对电子元器件出口的管控,原因可能在于,俄罗斯尽管是以民间使用的名义来进口这些元器件,可真当到手之后,又会将其用在先进制导武器的制造上,然后再将这些武器装备,投入到俄乌战场当中,尽管对于客户的具体使用去向中方管不着,但基于中方在战争当中的中立立场,中方断然不可能接受被“拉下水”,被迫“站队”到俄罗斯阵营。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这是中俄即将达成另一笔重大交易的前奏,俄乌冲突持续两年多时间,不仅带动了中国国内中小型企业的出口,还间接推动了东北的二次振兴,以至于让东北获得了难得的出海口,这同样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俄关系将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短期来看,中俄两国“结伴而不结盟”依旧是相处的“大方针”,而从长期上来说,尽管中国援俄并不现实,但俄罗斯的“加拿大”化已经不可避免,在中国完成新能源转型之后,对于外界的能源进口需求还会进一步降低,届时俄罗斯的“加油站”角色,也将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当中,拿得出手的就只剩下规模庞大的核武库,彻底沦为一个不会对中国构成任何威胁的、在地理意义上的“大国”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1895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