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密集发出警告,要求中国拒绝援俄,究竟是老调重弹,还是别有目的?拜登重塑第一岛链,又能否抹平和中国之间的差距?中东战云密布,伊朗有没有决心与以色列撕破脸皮?美国或遭恐怖袭击,两党却还在争论“个人信息安全”?
美国炒作“中国援俄”,真实目的发人深思
近期,在中美双边关系之中出现了一种危险的趋势,那就是美国开始频繁就所谓的援助俄罗斯问题向中国提出警告。
在4月2日的中美电话会谈中,美国总统拜登就提出了对所谓中国援助俄罗斯的担忧,4月6日时,英国媒体金融时报引述三名知情者的话报道称,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与欧盟和北约外长举行的多场会议上都警告称,中国正在以令人担忧的规模向俄罗斯提供援助。
随后,来华访问的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又在,4月8日的记者会上,也对中国发出严厉警告,宣称任何为俄罗斯提供用于俄乌冲突物质支持的企业都将面临严重后果,任何为中国企业向俄罗斯国防工业基地输送军事或军民两用产品,提供便利的银行都将面临美国制裁的风险。
4月9日,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又对外宣称,如果中国在俄乌冲突之中,对俄罗斯提供支持将使中美关系的稳定受到威胁,美国不会对此袖手旁观。
4月13日,还有美国匿名官员对外透露,美国财政部制裁办公室正在就军用芯片出货量对几家美国公司和外国公司进行调查,这些公司涉嫌向俄罗斯出口芯片,而这些被调查的外国公司中,很可能就包含一些中国企业。
这并非美国首次炒作中国援助俄罗斯的论调,早在2022年冲突升级之初,美国就曾经炒作过中国向俄罗斯出售军民两用产品的话题,并且在2022年与2023年这两年时间里被频繁提及,但美国却从来没有拿出过所谓中国援俄的证据。
如今美国政府关于中国援俄的表态,只不过是在炒冷饭而已,同样的军民两用,同样的没有证据,对这类论调的证伪与辟谣,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已经有太多太多,这里我们不多做赘述,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美国这段密集警告之中,所传达出的政治信号。
在以往,中国援助俄罗斯这个借口,对美国来说是一种比较短暂的政治施压手段,只是偶尔被美国搬出来用来对中国进行施压,像此次这样大规模,高密度地炒作中国援助俄罗斯,是十分罕见的。
这和当前俄乌战场的形势变化有直接关系,在俄罗斯确信乌克兰参与了莫斯科音乐厅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加强了对乌克兰的轰炸规模与力度,在短期内就摧毁了大量的乌克兰能源与基础设施,整个乌克兰前线也开始告急。
这时候,拜登政府却还在受制于共和党,无法恢复对乌克兰的援助,眼看过去两年在俄乌冲突中的投资可能告吹,拜登自然要想办法改善乌克兰的战略处境。
而在美国国内,反华又是共和党与民主党,两党之间为数不多的共识,对中国下手更容易获得共和党的支持,于是乎,拜登政府就再度炒作起了所谓的中国援助俄罗斯,向中国施压,以干扰中俄贸易,改善乌克兰的处境。
同时,拜登政府本身也需要借口来继续推行自身对中国一边缓和一边遏制的政策,寻找借口对中国进行施压,如此一来,只需要炒作中国援助俄罗斯,就能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对此,我们无需太过慌张,中俄之间的正常贸易不应该受到任何人的指摘,不论拜登政府怎样炒作,中国只需要坚定自身的立场,坚持自己的发展路线,我们不能让美国影响到中俄双边关系,如果美国硬要上纲上线,最终中国一定会予以反制,受伤的将会是美国自己。
美国重塑第一岛链,能对中国产生多大威胁?
除了舆论上的炒作之外,拜登政府也没有放松对中国的军事施压,观察者网于4月13日刊登的一篇评论文章就指出,美国当前正在重塑第一岛链。
文中认为,美国近几年来正在印太地区通过小多边主义,来实施对华战略遏制构筑对华围堵圈,这已经成为美国外交战略主轴,而随着不断的实质化与丰富化,这种小多边主义的联盟体系正在持续整合与延伸。
而当地时间4月11日的美日菲三边峰会,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是三国首次召开三边领导人峰会,旨在加强三方海上合作,并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为美国拼凑小多边联盟体系补齐了一块重要的拼图。
至此,印太地区以美国为核心,以四边安全机制为重点,以多组嵌套的小多边机制为补充的网络化与整合化地区安全购物价逐渐成型,美国通过这一措施重新塑造了围堵中国的第一岛链。
在这番观点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个关键词,那就是“重塑”,第一岛链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而是一个延续自冷战的老旧战略部署,在新世纪美国战略重心转向反恐战争以及中国海上军事力量不断发展之后,所谓的第一岛链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作用,无法再对中国进行有效遏制。
而重塑第一岛链则是,美国重返亚太之后才出现的理念,但实际上,从奥巴马时代到特朗普时代,第一岛链的重塑工作一直都不甚理想,中国海军的发展速度实在超出了外界的预期,而美国出于自身造船能力衰退,海军舰队老化等问题,很难依托旧有的盟友体系,在中国周边形成绝对性军事优势。
而拜登时期所实施的小院高强战略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前两任总统所面临的问题,他通过小多边主义团体的层层嵌套,将很多以往美国自己所承担的泛华任务分拨给了盟友,美国在其中仍旧起到主导作用,但盟友们自身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反华任务,通过小多边主义团体,相互联络,相互帮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先前美国与各个盟友点对点接触的局限性。
中国方面必须重视这种地缘局势的剧烈变化,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之中,维持周边地缘局势的安稳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亚太地区是“一带一路”的倡议出发点,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初实践地,一旦美国的盟友们处处围堵,分散消耗中国的精力,影响区域局势稳定,破坏区域合作与经济发展,就很可能会对中国造成长期影响。
更有甚者,美国还可能借助盟友们对中国的围堵与拖延,寻找中国的弱点刺激对中国进行致命一击。
因此,我们都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中国整体上也需要有应对性的提前部署,用以维持周边局势稳定,以更大胆的姿态继续推动区域合作发展,让美国的小多边主义设想落空。
中东战云密布,伊朗会和以色列开战吗?
在亚太局势风云变幻之时,另一个全球热点区域中东地区,也正迎来一波局势的急速升温。
在以色列于4月初空袭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造成包括七名高级军事指挥官在内的16人死亡之后,伊朗就进入了全面备战的状态,外界不断有传言称,伊朗即将发动进攻的消息传出。
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在4月11日时就刊登了一篇题为伊朗的选择有限的文章,文中指出,在伊朗看来,以色列杀害伊朗高级军官的行为已经越界,出于其对以色列主要敌人的自我认知,也由于国内存在一定的压力,伊朗必须以某种形式做出反应,因此,伊朗对以色列发动袭击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德国科学和政治基金会中东问题专家施泰贝格则表示,伊朗当前可能正在等待时机,虽然美国方面多次预告伊朗将会发起进攻,但未来几天内很可能什么都不会发生,伊朗会等到一个任何人都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发动袭击,对以色列造成最大化的伤害。
这番推论十分合理,伊朗并不是傻子,知道以色列背后有美国在支持,如果伊朗真的挑选美国和以色列有准备的时期发动袭击,美国在中东地区部署的舰队一定会提前反应,前往以色列周边为其提供防空支持,届时,袭击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导致伊朗无法达成为遇难者报仇的目的。
既然注定要撕破脸皮,激化区域局势,那么伊朗一定会寻求打击的效果最大化,在第一波打击中,就削弱以色列的反击能力,尽量将主动权握在自己的手中。
而且伊朗不只是自己在战斗,他们的背后还有也门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等抵抗之弧的成员,这些力量近期正在频繁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导弹以及无人机,消耗以色列的防空力量,将以色列削弱到某种程度之后再起袭击,更符合伊朗的利益。
正因如此,美国情报部门对伊朗打击的几次预测,才会纷纷落空,伊朗正在忍辱负重,等待打击的机会。
但这个机会究竟多久能够到来,谁也说不清楚,从巴以冲突升级之后,美国死保以色列的态度来看,美方完全有可能向以色列转移军力准备长期和伊朗对峙,一旦让美国获得足够时间,来继续强化以色列防空反导力量,伊朗就很可能会完全错过打击窗口。
除此之外,伊朗国内不但有来自复仇的压力,也有来自亲美派的压力。很多伊朗内部的亲美力量,并不希望伊朗直接与以色列撕破脸皮,冒着和美国开战的风险,对以色列进行打击,时间拖得越久,这些人就越有可能与美国和以色列取得联系,从而破坏伊朗内部的战略部署,导致伊朗失去打击机会。
总而言之,当前留给伊朗的时间并不算多,在不多的选择和不多的时间面前,伊朗必须尽快做出决断,否则,当断不断必将反受其乱。
美国面临恐怖袭击威胁,两党还在为信息安全纠结
在如今这个动荡的全球环境之中,除了大国博弈与区域冲突之外,还有一层阴影笼罩在全世界的头顶,那就是恐怖主义威胁。
有种种证据显示,恐怖主义正借助全球乱局复苏,上个月的莫斯科音乐厅恐袭事件,酿成了145人死亡的悲剧。
随后,法国国内又发生多起爆炸,疑似有人故意策划,使得法国国内滋生恐慌,甚至连今年奥运会开幕式是否能正常进行都已经无法确定。
如今,就连美国都已经传出了可能遭受恐怖袭击的消息,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在4月11日,出席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会议时就透露,该部门已经获得消息,潜在的恐怖分子可能会受到海外事件的启发,而对美国本土发动攻击。
这里恐怖袭击往往由独狼或者小团体组织实施,很难提前预防,而且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大规模的平民伤亡,为此,克里斯托弗?雷呼吁国会重新授权外国情报侦查法,让执法机关能够在没有搜查令的情况下,于美国通讯平台上搜集非美国人的海外通联记录。
这很可能是基于美国多年反恐经验做出的判断,因为从以往的恐怖袭击事件来看,这些实施袭击的独狼或者小团体,往往是通过公开的通讯或社交平台,与幕后的指挥者进行联系,只要获得这些人的联系信息,就能够提前知晓恐怖袭击可能会发生的时间与地点,从而进行预防。
只不过当前,在美国国内通过外国情报侦查法还存在着很大的阻力,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已经要求共和党人抵制外国情报侦查法,因为共和党方面认为该法案涉及侵犯个人信息安全,需要进行修正才能进入下一步讨论。
除此之外,包括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在内的多个团体也反对外国情报侦查法,认为该法案对通讯内容进行了大规模且没有法律授权的监控。
这种争论也算是美国国内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我们也不能否定联邦调查局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为了侦查恐怖分子,还是利用权力来进行反恐之外的活动?不过,在全球的恐怖主义复苏威胁面前,美国最好还是尽快做出决断,否则等到恐怖袭击降临之时,后悔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