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浅浅
编辑|浅浅
他是东北民歌的最佳代言人,将黑土地民歌艺术带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丢戒指》诙谐有趣韵味十足,一经发行便轰动一时。
《越走越亮堂》满载农民丰收的喜悦,就连总理也称赞有加。
一首《乌苏里船歌》更是四十多年经久不衰,不仅获得了首届金唱片奖;
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国际音乐教材。
而获得这些卓越成就的,正是人民歌唱家郭颂。
他用音乐给世人带来精神力量,音乐却留给他无尽的遗憾与悲伤。
一纸诉状,郭颂一生背负骂名。
他万万没想到推他进深渊的,正是曾经最引以为傲的一首歌。
一首歌让郭颂一切尽毁,他口不能言遗憾而终。
郭颂与音乐有何不解之缘?又是什么让他抱憾终身?
炮火纷飞中走出的歌唱家
1956年初夏,郭颂怀着忐忑的心情参加了全国第一届音乐周。
这是他第一次站在这么大的舞台上,上场之前紧张地来回踱步。
但几年的演出经验没有白费,郭颂一张嘴就惊呆了现场所有人。
他演唱的《丢戒指》《着秧歌》两首歌;
无不诉说着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喜悦与美好。
在那个人人奋发向上的年代,这样的歌就是慰藉劳作百姓的一剂良药。
东方歌舞团团长王昆,更是毫不掩饰对郭颂的欣赏。
“你很有自己的特色,早晚都要出名。”
郭颂看过王昆的《白毛女》,一直对这位前辈敬佩有加。
她给了自己继续在音乐道路上走下去的勇气,让自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更难能可贵的是,王昆后续竟然也一直在帮助郭颂。
她觉得郭颂这样的人才一定不能埋没,就推荐他去不同的地方演唱。
正如王昆预料的那般,郭颂很快积攒了一定的人气。
然而好景不长,特殊时期郭颂被遣送到乡下接受改造。
离开了心心念念的舞台,郭颂如坠冰窟;
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还能唱歌给众人听。
不过回想来时路,郭颂深知自己永远都不会放弃音乐。
他与音乐,可是一小就结下的缘分。
郭颂出生在炮火纷飞的1931年。
战乱之下,普通百姓举步维艰。
郭颂一家卖豆腐为生,勉强维持生计。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贫苦的家庭,却充满了艺术气息。
父亲喜爱吹箫,哥哥喜欢唱戏。
他们一个唱一个吹,把美妙的声音传遍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种家庭氛围下,想不爱上音乐都难。
郭颂满脑子都是音乐,就连老师提问的“3+4”;
他都要换算成音乐字符里的“咪加发”。
一下课,他又会迫不及待地去教研室捯饬各种乐器。
虽然郭颂对音乐如痴如迷,但父亲并不支持他将音乐当成主业。
“唱歌又不能当饭吃。”
在父亲的安排下,他进入鹤岗工科职业学校,学习土建。
然而郭颂一身音乐才华,又岂会被埋没。
在学校的国庆晚会上,他领唱的《黄河大合唱》气势如虹,惊艳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老师洪钧早就注意到郭颂并非“凡人”;
所以一直在挖掘他身上的歌唱天赋。
郭颂毕业时,他还专门写信将人推荐给了合江文工团。
在合江文工团排练歌剧时,郭颂又被黑龙江文工团一眼相中。
他们好说歹说才把这位未来的歌唱家“挖”过去。
郭颂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很快就在歌唱界崭露头角。
可惜造化弄人,他刚要大展拳脚就被送到了乡下改造。
对于郭颂来说,不能唱歌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
他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扎根农民的音乐创作者
“歌唱家,你给大家伙来一段呗。”
郭颂完全没想到,自己在农村竟然这么“吃香”。
他不仅没有遭到不公的待遇,还被众人夹道欢迎。
郭颂在黑龙江文工团的时候,学的是当时主流的美声唱腔。
然而当他向群众展示自己的歌喉时,却遭到了村民的一致吐槽。
“像牛叫一样,不知道有啥好听的。”
郭颂想了想,把嘴张的圆圆的;
胸腔共鸣的低沉之声还真和牛叫声有相似之处。
村民的无情批评,彻底点醒了郭颂。
他确定了自己的音乐方向,那就是扎根农民的通俗音乐。
长久的农村生活让郭颂积攒了不少音乐素材;
他将这些汇进自己的歌里,用歌声描述着有姿有色的农村生活。
下乡改造的时间一转而逝,郭颂在老乡的目送下回到了原单位。
看到郭颂为广大农民作的曲,单位领导大为赞赏,还将人送到了上海声乐研究所学习。
经过专业的系统训练,郭颂对自己的嗓音控制更是游刃有余。
就连声音也比之前洪亮有力了许多。
不过不变的,是他热爱歌唱,为农民发声的初心。
当看到卖货郎推着小车卖货,和顾客友好交流时,郭颂瞬间有了灵感。
“老大娘一听抿嘴乐呀,心思货郎心肠热。”
欢乐跳动的旋律在他的脑海里回荡,他回去就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新货郎》。
《新货郎》大获成功,郭颂的大名一下流传开来。
为了寻找创作素材,郭颂和胡小石来到赫哲族采风。
在这里,他们还遇见了来得更早的作曲家汪云。
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拍即合,《乌苏里的船歌》诞生了。
他们融合改编当地的民族小调,将赫哲族的美好生活写成歌,华丽流畅,新颖别致。
几个人磨合了两个多月,前后改了30多次才拿出最后的成品。
他们的心血没有白费,这首歌一经发行就火遍了大江南北。
街头巷尾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首歌,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能哼唱两句。
与此同时,人们也借由这首歌知道了中国原来还有一个赫哲族。
在1984年的央视春晚上,他用一首《山水醉了咱赫哲人》再次让人们领略到了赫哲族的大美风光。
然而郭颂万万没想到,自己会在17年后遭到“背刺”。
名声尽毁,遗憾终生
2001年,在家颐养天年的郭颂收到了法院的传票。
他的《乌苏里船歌》被指侵权;
需要赔付赫哲族侵权费及精神损失费等,共计几十万元。
传唱了这么多年,竟然突然被赫哲族人告了。
郭颂大为不解,心都凉了半截。
更糟糕的是,有些无良媒体将这件事添油加醋地说了出去。
“郭颂没有版权意识”“郭颂抄袭”等声音不绝于耳。
郭颂自然是不服气,提起了上诉。
结果法院还是站在了他的对立面,判他在报刊刊登声明并支付一定的费用。
被官方“盖章”,无疑坐实了郭颂的罪名。
这下子外界的质疑声更多了,郭颂的名声也因此毁于一旦。
唱了一辈子歌的“东北民歌王”,被自己引以为傲的歌钉在了耻辱柱上。
晚年的郭颂早没了当初的意气风发,鲜少出来唱歌。
他一直对那件事耿耿于怀,所以郁郁寡欢。
年纪大再加上忧思过度,郭颂病倒了。
在一次手术中,他的气管也被无情切去。
等到郭颂从病床上站起时,已经无法唱歌了,甚至连话都说不了。
这对一个把唱歌当成生命的歌唱家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
带着无尽的遗憾,郭颂在2016年永远地离开了眷恋的人世间。
成名作变成“催命符”,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不过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衣钵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作曲家;
相信郭颂在天之灵应该会感到欣慰。
结语
郭颂一生获奖无数,他的歌声更是陪伴了一代人几十年。
尽管他已经离开8年了,但在歌迷的心里他永远鲜活。
他为艺术奉献的一生,值得所有人铭记。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12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