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险企"成绩单"折射寿险承压: 防范利差损、费差损乃头等大事

智慧留2024-04-12 11:20:52  142

眼下,上市险企2023年财报季已经收官。面对资产、负债两端深度调整的2023年,头部上市险企经营业绩几何?

『A智慧保』统计,2023年,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太平和阳光保险7家上市险企的2023年归母净利润合计1749.79亿元(中国太平折合人民币计算),相当于日赚4.79亿元。

不过,对比2022年盈利能力,除中国太平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44.1%外,其余6家上市险企同比齐降。

其中,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2023年归母净利润降幅皆超两成,分别为34.2%、22.8%、27.1%。中国人保、阳光保险、新华保险的归母净利润降幅为10.2%、16.8%和11.3%。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在2023年财报中,不少险企都提及了投资波动带来的较大影响,继而导致投资收益下降,影响到利润端的表现。

其实,基于过去一年资产端的疲软走势,对于2023年上市险企整体盈利承压,业界已有预期。市场更为关心的是,在业务端各家险企发展境况如何,特别是上市系寿险公司的经营表现,牵动着行业的神经和市场信心。

新业务价值普增

“报行合一”下银保贡献度提升

2023年对于上市系寿险公司来说,无疑是有喜有忧的一年,这一年预定利率换挡预期下,以增额寿险为代表的储蓄型寿险产品经历了“炒停售”带来的火爆热销,但预定利率下调后,寿险保费增长也随之转弱。而后,叠加银保渠道“报行合一”实施等因素影响,开始让各大险企不得不正视客观环境,开启了降本增效之路。

从代表寿险业务成长性的核心指标“新业务价值”来看,基于各家上市系寿险公司纷纷强化价值导向以及负债端复苏企稳,2023年7家上市系寿险公司的新业务价值普增。

具体来看,2023年人保寿险和新华保险的新业务价值增速较高,分别为69.6%和65.1%。另外,阳光人寿该指标增速也颇为亮眼,为44.2%,平安寿险及健康险的新业务价值增速超三成,为36.2%。另外,中国人寿、太保寿险、太平人寿的新业务价值增速分别为11.9%、19.1%和27.8%。

“新业务价值增长较快主要源自保费增长及结构优化,预计2024年人保寿险的新业务价值会延续较好的增长态势。”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保副总裁、人保寿险总裁肖建友如是分析新业务价值高增长的原因。

再来看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的大增,实际也与业务品质的改善息息相关。2023年,新华保险长期险首年保费409亿元,同比增长5.4%;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235.38亿元,同比增长31.8%;传统险和分红险长期险首年保费占长期险首年保费比例合计95.9%,同比提升了6.3个百分点。

近两年,由于个险渠道转型调整,银保渠道逐渐成为上市系寿险公司维持增长的主力渠道,但该渠道“增收难增利”“有规模无价值”的问题也备受争议,这也促使监管力推银保渠道实施“报行合一”,意在从源头加强成本管控。

观察各家上市系寿险公司2023年新业务价值背后的驱动因素,在“报行合一”新政及渠道转型的综合影响下,多家上市系寿险公司银保渠道的价值贡献显著提升。

如中国人保年报就提及,2023年人保寿险通过完善制度和加强系统刚性管控,严格落实监管部门“报行合一”要求,推动渠道转型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人保寿险的银保渠道实现新业务价值10.01亿元,较2022年的5.4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2.33%;平安寿险通过贯彻价值转型战略,可比口径下,2023年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77.7%。

从银保渠道转型上看,平安寿险一方面通过与平安银行深化独家代理模式,另一方面,择优拓展外部银行合作渠道及网点数,强化网点标准化经营、提升队伍专业能力,实现银保队伍人均产能攀升;太保寿险则从客户分层经营、重塑管理与作业模式、加强数智化支撑等方面探索银保渠道高质量发展。2023年,太保寿险的银保渠道实现规模保费380.69亿元,同比增长12.5%,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增 115.6%。

身处高质量转型周期,不少险企管理层也在业绩发布会上纷纷强调了“有价值增长”的重要性,价值导向已经成为头部险企的经营共识。

中国人寿董事长白涛直言,“我们要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推动新业务价值、内含价值、保费规模、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迈上新台阶”。对于2024年的发展规划,国寿寿险提出了“三个三”的经营任务,其中的“三提升”就包含了增价值;新华保险董事长杨玉成也表示,保险公司最主要的指标是价值的提升。据其透露,2024年,新华保险已经把对价值的考核、长年期交的考核放到首位,始终坚持品质质量。

个险人力稳定性不一

有企稳、有裁减

单纯从新业务价值增长看,似乎2023年上市系寿险公司已逐渐走出低谷,但从代理人、个险渠道的人力规模上看,各家保险公司企稳程度不一,且整体来看,人力缩减的下行趋势尚未扭转。

数据显示,2023年上述7家上市系寿险公司代理人或个险渠道合计人力171.19万人,较2022年末的210.27万人,减少了39.08万人,整体降幅超18%。其中,2023年太平人寿、平安人寿、新华保险的个险或代理人渠道人力规模下降较为明显。

譬如,中国太平2023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太平人寿个人代理人数目为23.47万人,较2022年末的39.11万人,同比降幅为39%,减少15.64万人。

截至2023年末,平安人寿的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为34.7万人,较2022年末的44.5万人,减少了9.8万;另据新华保险财报显示,2023年末个险代理人规模为15.5万人,较2022年末的19.7万人,减少了4.2万人。相对而言,寿险“老大哥”中国人寿的队伍规模在业内率先企稳,2023年个险销售人力为63.4万人,同比下降5%。

谈及代理人队伍规模下降的原因,新华保险副总裁王练文在业绩发布会上解释,背后原因有三方面:一是中国寿险市场还在调整期,整个行业仍在队伍下降趋势中;二是行业本身的特点;三是旧的脉冲式增员不起作用,新的方式还在探索中。

他进一步介绍,2024年新华人寿推出新基本法,以绩优个人为主线,强调了个人能力提升,也强调了整个组织要像堡垒一样坚强稳固。具体到落实上,主要包括强化招募的标准;做实基础管理,夯实队伍的根基;强化荣誉体系。“保险不是人做的,是人才做的。”他坦言。

的确,从代理人渠道经营策略上看,转型依然是2023年的重头戏,特别是头部险企强调对绩优代理人队伍的打造。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副总经理郭晓涛就介绍称,在传统代理人渠道,除了对代理人个人质量提升主动转型外,公司还强调优秀的团队、营业部协同,设定了三好五星评价标准,优化和升级团队打法,从个人作战到协同作战。2023年代理人产能同比提升接近90%,收入也同比提升近40%。

近年太保寿险启动的“长航行动”转型举措也在稳步推进,2023年在“长航”转型一期成果的基础上,又实施了以组织变革为先导的内勤转型,全面建设赋能型总部与经营型机构,谋划“长航”转型二期;中国人寿也基于先立后破的思路,2023年明确了“现有队伍专业升级”“新型营销模式布局”两大重点改革方向,同时试点推广“种子计划”、建设金融保险规划师队伍等。

由此来看,寿险业这一轮代理人渠道转型还在深化当中,尚未到尾声阶段,2024年人身险代理人渠道还将面临分级管理加速落地、《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下监管政策趋严等挑战。严防利差损、费差损风险

负债端降本乃大势所趋

近年来,随着利率长期下行,叠加行业负债端手续费、佣金及赔付支出等成本的走高,保险公司盈利能力受到严峻挑战。

据『A智慧保』此前统计的数据,2023年可统计的60家非上市寿险公司中,有35家险企出现净亏损。从上市险企最新披露的2023年财报以及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看,如何防范利差损、费差损风险,做好资产负债管理,亦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透过上市险企高管的发言、媒体问答,不难总结出,在防范利差损风险方面,负债端优化产品结构、合理调整定价利率等成为重要的应对举措。

如对于预防利差损风险,肖建友指出,第一,人保寿险负债端将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压缩负债成本高的业务规模,积极推进预定利率相对比较低的新产品销售,加大对保障型险种的销售力度。同时,在产品设计上丰富有收益调节机制的分红险与万能险。第二,负债端加强管理,降本增效,合理调整分红水平与万能险的结算利率。

“从投资端来说,努力追求较好的投资收益率。加强对利率趋势的前瞻研判,及时把握可能对长期利率走势产生影响的变化;充分发挥战略资产配置和战术资产配置相结合,从点到面结合市场情况进一步优化整体配置的结构;强化资负联动管理,在利率下行的趋势下,主动管理久期缺口,拉长资产久期,防范资产负债久期错配的风险。”肖建友进一步表示。

中国太保财务负责人、总精算师张远瀚也回应称,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大众对保障的需求,对于资产增值的需求、资产传承的需求仍然巨大。在这一情况下,公司将会通过降低定价的保证利率,增加产品中可调整收益的成分,增加保障型产品比例等,促使对利率的敏感性下降。同时,他也指出,随着市场下调定价利率,公司整体的保证利率或负债成本也在逐渐下降。

如何防范费差损风险?可以看到,严格落实“报行合一”政策、加强成本管控等成为各大险企的核心抓手。

中国人寿副总裁白凯直言,2023年四季度以来,监管在银保渠道推行了“报行合一”,今年2月份又在专业中介代理渠道推行了“报行合一”,未来肯定也会在个险渠道推行“报行合一”。对此,中国人寿高度重视,已经设计了全新的银保产品体系,进一步加强了银保渠道的费用管理。下一步如果“报行合一”范围扩大到个险,长期来看仍有助于公司促进降本增效,提升资本、资源的使用效率,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个险渠道的营销体系改革。

太保寿险董事长潘艳红也表示,“报行合一”、销售人员分级以及销售行为管理办法等,都是最近受关注的高频词,公司非常重视,这些管理办法都是监管主动作为,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行业进一步回归理性,回归行业经营的基本逻辑,真正能够穿越周期,实现行业长期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实际上,2024年以来,监管也在进一步引导人身险业压降资产负债成本,这一点从近期市场传出万能险结算利率、分红险实际分红水平迎来“双设限”的消息即可看出。前不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还最新发布了《人身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从公司治理、资金运用、业务经营、资产负债管理、偿付能力等维度确定公司综合风险等级。

严监管趋势叠加市场环境多变,越来越多的人身险公司也意识到,相比业务规模的扩张,实现有质量、有价值的增长,平衡好资产与负债、长期与短期的关系显得愈发重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10144.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