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是现代战争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武器,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火炮往往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之一。
抗战时期,中国饱受火炮匮乏之苦,全面抗战八年中,中国仅仅生产了90多门火炮,还没有日本的零头多,中国军队经常被日军火炮打的动弹不得。
中国军队做梦都想拥有自己的火炮。但民国政府不争气,整个民国时期都没有造出像样的火炮。
那么大炮的制造难度有多高,民国时期中国为什么造不出像样的火炮?
第一,缺乏制造火炮的原材料。由于中国钢铁工业落后,所以中国无法生产合格的炮钢,因此只能从国外进口。
虽然东三省兵工厂和太原兵工厂等一些地方兵工厂建立了附属的钢铁冶炼企业,但这些钢铁厂规模小、产量低,而且钢铁质量差,无法大规模生产大口径身管火炮。想要生产大口径和性能先进的火炮必须从国外进口高质量的合金钢或者火炮零部件。
由于缺乏合格的炮钢,中国只能生产性能落后、对钢铁质量要求不高的老式山野炮,一旦生产大口径和先进的火炮,就不行了。所以抗战爆发后,由于外国钢铁和火炮组件输入受阻,就无法生产大口径的山野炮,只能造对钢铁质量要求较低的中小型迫击炮,连口径大一些的迫击炮都造不了。
第二,中国火炮制造技术不成熟。民国时期,由于国家孱弱,政局动荡,所以火炮的发展速度较慢,火炮技术积累不足,生产线需要从国外引进,火炮款式也只能以仿制为主,自主生产火炮的能力非常弱。比如号称“亚洲第一”的东三省兵工厂生产的辽造十四年式100mm榴弹炮,虽然性能非常出色,但其实是从奥地利购买榴弹炮组件组装的。其他兵工厂的情况还比不上东三省兵工厂。所以,严格的说,民国的火炮生产其实属于来料加工,造炮能力非常差。在东三省兵工厂和太原兵工厂沦陷后,由于丢失了大部分机械设备,所以中国连来料加工都搞不了了,只能狂造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迫击炮和掷弹筒。只能说,当时中国的武器制造工业太落后了。
第三,民国时期,中国政局动荡,几乎天天都在打仗。由于缺乏稳定的环境和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所以国家无法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也无法大规模发展国防工业。所以中国几乎没有几家像样的炮厂。有那么几家能造老式火炮的兵工厂,不是被废弃就是丢给了日本人,所以火炮严重依赖进口。
其实军阀们也愿意进口火炮,因为进口武器不仅便宜而且购买方便,比自己生产更划算,所以不管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热衷于向国外购买武器,特别是买办阶层,由于能拿回扣,所以千方百计的忽悠和怂恿政府从国外购买武器,造成了国产自主武器发展严重滞后,军队的火炮几乎全都依赖进口。
等到全面抗战爆发后,从国外购买武器的渠道受阻,国民政府很快就傻眼了。不是苏联和美国等国家援助,估计中国军队会被日本打的更狼狈。这就是所谓的,买的来武器,买不来国防。只有建立独立自主的强大国防工业才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其实不是大炮制造有多难,是民国政府走错了路。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09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