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IPO的冰封,也从2月6日正式开始。
已经有2个多月,IPO没有任何的受理了。
不仅如此,在此期间,巨无霸级的IPO先正达,也撤回了上市的申请。
IPO,这个散户认为市场下跌的元凶,当下正在被封禁,这个力度和早些年,市场大跌就停止IPO,几乎是异曲同工了。
理论上,这种力度的“利好”,市场的反应不应该如此的冷淡。
虽说从2635上来,也涨了400多个点位,但实际上市场一直徘徊在3000点出头,止步不前。
之前被认为的市场诟病。
诸如IPO超发、超募,大股东减持,包括上市公司分红少等问题,其实都在逐步的改进。
就分红这件事,我们能看到的年报里,分红的力度应该是最近几年之最了。
为什么市场没有表现出热情,出现大幅度的上涨?
其实,历史里也有着答案,历史上有过9次IPO的暂停。
1、1994年7月21日-1994年12月7日
2、1995年1月19日-1995年6月9日
3、1995年7月5日-1996年1月3日
4、2001年7月31日-2001年11月2日
5、2004年8月26日-2005年1月23日
6、2005年5月25日-2006年6月2日
7、2008年9月16日-2009年7月10日
8、2012年11月3日-2014年1月17日
9、2015年7月4日—2015年11月6日
其中有三次,指数迎来了大涨,分别是94年,05年和08年,都是在大熊市的环境下,停止的IPO发行。
而95年,01年,04年,12年,15年的IPO停发,只是短暂的缓解了市场的矛盾,区间最大涨幅不大,累计涨幅更是负数。
历史充分说明了,IPO本身,不是市场上涨和下跌的原罪。
即便是大量发行IPO,市场该涨,还是上涨。
即便停止IPO,市场最多也只是有一个情绪的缓和,并没有上涨的本质动能。
IPO更像是锦上添花,并没有雪中送炭。
更何况,当下只是暂停了新的IPO审核,并没有实际的停止IPO的发行,也不会停止IPO的发行。
那么,市场当下冰封IPO,意欲何为?
外界有很多的猜测,比较靠谱的有两种。
第一种,规范IPO的审核制度。
IPO的审核,尤其是针对财务的审核,或多或少是有一定制度漏洞的。
因为财务报表本身,是存在一定的可修正空间的。
就比如,很多公司可以通过预付的订单,去增加营业收入,实际上这些订单,都是后面几年的,只不过是提前透支而已。
还有一些,利用关联公司的账务,粉饰财务报表。
这些看似合法合规,实则是明显存在问题的,也是导致很多公司一上市就变脸。
我们的IPO,其实是为了我们的实体经济服务的。
这两年IPO主要是针对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开了绿灯,但这些企业上市融资后,能否正向回馈投资者,这个是打了问号的。
IPO的受理暂停,说明针对IPO的审核,以及IPO的方向,肯定是要做出调整了。
在财务审核,所处的赛道,以及上市后的限制,可能会采取一些新的办法。
目的是让真正有需要的公司,真正能在募资之后腾飞的公司上市,让市场走出正向循环。
第二种,严查近些年IPO的内幕。
IPO本身,肯定是有一定内幕的,这个其实大家都懂。
有些东西可以公开了讲,有些东西不能。
我们的社会是个人情社会,背后就一定存在某些关系网,这再正常不过了,古往今来都是这样,千万不要觉得奇怪。
但是,当适度的宽松,变成了一种风气,甚至是一种乱象的时候,就需要整改了。
制度里,肯定存在瑕疵,那么多造假上市的公司,还有一上市就变脸的,拼命套现的。
老鼠屎肯定有,但占比不能太高。
这两年,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说明已经形成了一张网,牵涉的利益有点深了。
这个时候,一定要趁着事态没有严重,进行整改,挖掉烂肉,才能继续前行。
IPO上来的上市公司,几十家也就出1-2家真正优质的公司,占比肯定是低于10%的,这个是市场这么多年最终给的答卷。
但那么多“优质”的公司,都符合IPO条件,肯定是要重重筛选,而不是走后门靠关系的。
市场涨跌的本质,不在IPO,而是在于资金和筹码。
IPO的本质,不在于发行量,募集规模,而在于正向循环。
我们要深刻的明白一点,市场永远是二八分化,甚至是一九分化的。
就拿整个创业板而言,1300+上市公司,没有一家市值破万亿的。
宁德曾经破了万亿,目前也只有8000多亿。
市值上千亿的,仅有10家,占比不足1%,市值上百亿的,200家不到,占比也就15%左右。
85%的创业板公司,依旧是百亿市值以内的规模,盈利能力堪忧的。
这才是IPO的现实,优质的上市公司占比低,给到市场的回馈很少。
但不能因为这个结果,就去阻止IPO的上市。
同样的,我们可以去翻翻美股,纳斯达克确实出了一大批优质的上市公司,这些科技巨头大多都在纳斯达克里。
但如果仔细看看,纳斯达克也就出了这么几家巨头,大批量的也是垃圾上市公司,仙股一大堆。
所以,IPO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市场现在想要盘活所有的上市公司,这是不现实的。
该淘汰的就是要淘汰,这个制度一定要有。
对于垃圾公司,套现的限制一定要有,不能让散户去给市场的错误买单。
IPO能带来的热情,短期之内一定是有限的。
但如果能长期有效的改善IPO的大环境,让新股发行走向真正的正循环,那健康的市场就一定会蒸蒸日上。
当然,我们应该要意识到,管理层对于市场的态度,并不是短期救市那么简单。
在一些劣根性的问题暴露出来之后,大的手术刀其实已经安排上了。
只不过,从动手术,到术后康复,再到下地走路,恢复运动,这个周期不会太短。
熊末牛初的市场,一定是反复震荡的,多点耐心和信心才是关键。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09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