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经营情况
(1)23年营收478亿,同比-8%,系碳酸锂价格下降所致。归母10.76亿,扣非9.72亿,同比+20%。
经营现金流36亿,+547%。
(2)消费类电池下行,23年营收285亿,毛利率14.91%。电车类108亿,同比-15%。储能11亿,毛利率19%。
(3)管理费用27亿,同比+27%,系动力、储能管理人员增加所致。资产减值6.3亿,系原料价格下行计提存货跌价所致。
2、动力电池
(1)23Q4营收34亿,毛利率10%,净利润有3亿亏损。
2)24年预计营收增长80-100%,规模200亿,利润率提升。
3、消费电池
(1)23Q4笔电、手机营收62亿,锂威营收17-18亿,毛利率20-30%。
(2)23年手机营收206亿,笔电70亿。
3)23年手机电芯自供率30%,笔电、平板10%,预计24年达到40%、20%。
4、储能
24Q1出货增速较好,预计全年50%以上。
【内容】
公司经营情况介绍
1、整体情况。
23年营收478亿,同比-8%,主要是核心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下降,手机、笔电出货的绝对数量创新高,归母10.76亿,同比+不到1%,扣非归母9.72亿,同比+2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历年最好达36亿,+547%。资产总额23年末792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231亿,同比+15%。非经:1亿,比22年2.5-2.6亿下降,今年受非经影响不多。
2、分产品的情况。
(1)消费类电池市场下行,分季度看先抑后扬,逐渐上行。去年消费营收285亿,毛利率14.91%,得益于消费电芯自供率的提升,毛利率比上年同期保持增长1.12个点,今年的自供率还会持续提升。
2)电动汽车类电池108亿,同比-15%,毛利率11.22%,同比增加1pct,在动力电池中做的不错的。
(3)储能全年11亿营收,19%的毛利,有一部分的营收通过加工费的形式收取,毛利偏高,随着业务
规模的提升,自供储能电芯的增加,毛利会是下降的趋势
(4)其他:74亿销售,包含精密结构件、智能硬件。
3、分地区情况。
国内外收入相差不大,国内270亿,海外204亿。
客户结构和供应商结构进一步分散,消费动力供应链不同,前五大客户占47.8%,过去5年持续下降。
前五名供应商40%。前五大客户里有车企客户进入,供应商里也有正极厂商的进入。
4、费用方面。
销售费用6.28亿,同比+5%,变化不大;管理费用高一些,27亿,同比+27%,主要是管理人员的工资增加,动力和储能的人员占大头;财务费用2.5亿,同比大幅下降,利息收入、去年的汇兑损益带来财务费用的下降;研发费用没有太大的变化,27亿左右,得到比较好的控制,研发人员总人数8442人,和22年基本持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投资收益-7700万,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440万,不大。资产减值比较多,6.3亿,绝大部分是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下行导致动储售价下降。营业外收入和支出比较少。
5、回购。
去年底和今年初连续发布2次回购,第一次1-2亿,用于后续的员工激励,第二次3-5亿用于注销。第一期的回购2亿已经完成了,第二期回购资金第一批已经准备好,但窗口期不能操作,一季报之后可以做第二期回购。
Q&A
Q:四季度虽然收入端有压力,但还是保证了比较好的增长,4季度消费、动力的盈利情况,24年的收入目标和利润率的情况?盈利能力的展望
A:动力四季度营收维持在接近34亿,毛利率10%左右,和前面几个季度基本一致。锂威四季度营收17-18亿,锂威电芯毛利率20-30%,消费类笔电、手机接近62亿的营收,毛利率14%左右。动力四季度净利润接近3亿的亏损。(不归母)
24年动力在手订单结合对市场的预期和判断,去年底做了预算,动力有比较客观的增长,营收规模有80%-100%的增长,规模200亿左右。利润率会有所提升。
Q:现在市场预期笔电手机恢复增长,一季度消费电子的订单情况,二季度环比的趋势如何?
A:可以关注一季报的情况。目前来看,消费电子复苏的态势可以印证,客户给我们的指引今年久违的增长,两位数的增长,个别客户增速更快。消费电子市占率比较高,市场起来会带动我们。
我们一季度不错,二季度看起来比较好的状态。今年核心除了量的增长外,还是锂威的渗透率提升,一个是量回来,一个是毛利率还会有所提升,消费电子板块会有不错的业绩表现。
Q:个别客户两位数的增长,有些客户增速更快,这是一季度和二季度的趋势还是对全年的预期?
A:客户给的是全年的预期。
Q:我们消费电子增速比行业快些,是我们市占率提升吗还是把电芯价值量考虑进去了?
A:主要还是市占率,手机市场每年市场都缩小些,我们整体还是往上涨,份额在提升。
Q:电芯的自供率提升,对毛利率的提升有明显的趋势,自供率多少?今年会有多少?笔电会在哪些客户中提升?
A:23年手机的自供率超过30%,今年目标做到40%以上,相信目标完成,整个锂威电芯从客户的中低端渗透,客户认识到我们的产品,所有客户的全系产品我们都拿到定点,所有产品都有参与,锂威毛利会更加坚实,量的天花板打开,手机今年的目标是做到自供率40%笔电和平板23年自供率10%,笔电在头部客户中除了A客户外都进入了,今年在电芯这块成长比较快的是联想,自供率希望有翻倍,做到20%左右的渗透率。
Q:AI在端侧的应用趋势明显,电池在AI时代升级的方向?
A:AI会带来手机和PC换机潮,AI是生产力工具,商用的手机、电脑必须要换,不然效率落后。耗电量提升带来电池需求,现在手机在硅碳负极上的应用走在前面,硅碳在电池上的应用可以提高能量密度5-10个点,对电池性能的提升有帮助,各个手机厂对这块技术应用积极,现在市场发布很多机型都开始用,渗透率会快速起来。手机作为算力中心,未来耳机、手表作为语音入口,可能会带来智能硬件的需求,小的锂电池需求会增长。
Q:客户在金属外壳上有没有应用?
A:龙头公司在做金属的电池,我们也在开发过程中,客户的高端手机应用,目前还比较贵。我们通过各种新技术综合应用提升电池性能,也不止一种方式,新技术一个带来,电池ASP的提升。
Q:智己发布半固态电池的新车,我们在固态电池有前瞻的布局,我们目前的进展怎么样,对行业批量化产品的应用是什么看法?
A:固态/半固态我们有团队在做,动力、消费都有团队在做。很早之前就有,赣锋就发布过了。我们相关产品技术储备比较深,现在性能可以达到量产的要求,我们认为最大的问题是成本,电池没有短板的产品才能大规模商用,我们的研发也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客户也在交涉固态电池的事情,但还有一段时间。
Q:动力电池今年出货量有明显的提升,之前说今年扭亏,原材料波动和碳酸锂回暖对我们有没有影响?
A:原材料的上涨对我们的影响有,但没有那么本质,产业链电车的价值从源头开始下降,可以让更多的人愿意用,渗透率快速上升对产业链是最大的意义。现在核心的金属和下游是联动的,不管降不降价,对我们电芯厂的影响没有那么大,更多的是综合成本,辅材成本的控制,包括稼动率提升带来边际成本下降,自身良率提升带来的改善,这些有更大的意义。
Q:最近有负极和电解液原材料的涨价,这个是短期的调整还是看到产业链见底回升?
A:竞争没有良性和恶性的区别,客观事实,产能多的时候竞争激烈,产能不多的时候竞争没有那么激烈,竞争都是中性的,我们观察到市场回暖的迹象,但对我们的影响不大。我们对供应商的成本没有压的那么狠。
Q:储能一季度情况、电芯出货的情况,24年对储能的展望?
A:全年50%以上的增长。一季度增速还可以。
Q:消费电子23年手机和笔电各自的收入情况
A:手机23年206亿,笔记本电脑接近70亿
Q:硅碳负极有没有和一些客户量产,后续进展,后面会往中间的手机走吗?
A:现在硅碳负极的产品开发比较成熟,去年就批量出货,我们持续降成本,对客户来说完全可以把全系产品配上,但他自己要权衡成本。用我们的产品比如小米14首发,宣传硅负极的产品,其中有一个是我们做的,我们在这个方面还是领先的,最早实现量产的是A公司和我们。
Q:动力下游客户来看,哪些增量弹性大些,有没有新的客户订单?
A:23年增速慢是产品结构,铁锂产品和三元产品结构,今年调整过了,去年一整年导入理想等大客户,今年会有大批量的出货。
24年增速相对来说快一些,L7、8用上我们的电车我们HEV的电池在国内出货量第一,海外客户的增速还是不错的。国内来说东风、吉利最近出货表现都不错,给我们的增长带来很扎实的基础。
Q:期间费用率23年13%,比同行稍微高些,后续对成本和费用的控制有什么方法?
A:主要还是控制管理费用,传统业务这块上市公司总部控制的不错,今年延续势头,严格控制。增加来自动力、储能,新兴业务快速变化,需要大量人才。今年希望挖掘潜力,把已经招到的人员效率提高。我们会控制,但可能还会比其他事业部高些
Q:非经23年的政府补助,是政府投放进度的原因吗?
A:23年会计政策变更,政府补助放到经常性里面,放到非经少些。
Q:动力23年半年报动力亏损6亿,年报亏损15.6亿,Q4亏3亿,大幅减亏,原因?
A:Q4的产能逐步爬坡到预定良率的阶段;主要客户项目4季度量产出货,量大,线爬出来比较顺,毛利率偏高些;各个基地的管理费用的控制方面在后几个季度逐步加强
Q:亿航evtol用钴酸锂,和我们商讨,这一块进展如何?
A:在锂威这块做,主要和亿航、大疆都在做前期的开发,以前市场规模比较小,马上就能用的产品不是有量产的,现在客户沟通后有量,相关公司都投入进去,我们规划的产品比现在的产品在成本、性能上有比较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