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死后, 51岁李卫随即气绝身亡, 乾隆: 一介庸奴, 竟敢托名立庙

远悦说过去2024-04-12 23:14:20  156

1738年,李卫50岁,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了,可在为人处世上还像个“老顽童”。

年底,李卫下朝后,跟身边的太监有说有笑的唠着家常。结果,这一幕让乾隆看到了。

皇帝很生气。

常年对雍正一朝的不满以及对汉臣的不屑,让乾隆妒忌心起,他怒斥李卫“结交内史、欲图谋不轨”。

于是,李卫被送到吏部发落。

然而,李卫脾气火爆,性格耿直,他不仅不承认自己的罪行,还怒火中烧,引发旧疾,眼看着就要一命呜呼了。

听闻李卫命不久矣,乾隆赶紧派遣御医诊断。可惜,再牛的御医,也救不回一个一心赴死的人。

没过几天,李卫死了。

乾隆很“伤心”,流下了鳄鱼的眼泪。他充分肯定了李卫生前的功绩,还以总督礼将他下葬,甚至给了李卫一个谥号:“敏达”。

生前故意打压,死后恩宠之至,这是乾隆一贯的手段。

然而,若干年后,喜欢出巡的乾隆在杭州西湖看到了供奉山神的李卫及十三位妻妾的塑像。

他又生气了,怒火中烧。

很显然,他当了几十年皇帝,老百姓天天指桑骂槐,说他是昏君,李卫一个小小的官员,凭什么私自建庙,享受百姓祭祀。

因此,他下令将李卫的神庙毁了。甚至,他还对李卫补了一刀:

“李卫这个人不是忠臣,也没有什么功绩,完全是依赖前朝,作威作福罢了,我不处置他就算客气了,他竟敢托名立庙,着实可恨。”

那么,李卫是谁?他又是否如乾隆所说的那样,什么功绩都没有呢?

很有钱的李卫

与传统小说、评书里面的乞丐形象不同。

历史上的李卫,可是个有钱人。他的家里非常有钱,以至于李卫不用经过科举,就直接花钱买了一个兵部员外郎的官职。

要知道,大多经过科举考试的进士们,有很多都是从底层的县令做起的。而李卫一步入仕途,就是从五品官员。

两年后,李卫高升了,正五品的户部郎中,主管银库。可见,李卫不仅家庭背景了得,他也很有做官的天赋,能适应官场斗争。

当时,康熙垂垂老矣,九子夺嫡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贪污、腐败成了制约大清朝前进的,最重要的绊脚石。

爱新觉罗氏的亲王们更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肆意盘剥,压榨百姓。在收取赋税时,竟暗中抽取“库平银”,充实自己的腰包。

对此,户部官员心知肚明,可碍于亲王的地位,不敢发难。唯有李卫不畏强权,当众揭穿亲王贪污的罪行,将之公之于众,迫使亲王们退回多收的赋税。

因此,李卫进入了胤禛的法眼。

毕竟,他长期主政户部,又是隐藏的接班人,对于敢做事的李卫,他是十分欣赏的。

1722年,康熙驾崩,雍正继位。

李卫的人生也就此改变,他的仕途以“火箭”般的速度,往上蹿升。不久后,雍正就将李卫放在了云南盐驿道的位置上。

很显然,这是雍正对李卫的考验。既要考察他是否存在腐败的情况,又要探知李卫的能力,究竟若何。

不过,李卫并未让雍正失望。

在李卫的治理下,云南盐业收入上升很快,原本存在的大规模腐败问题,也逐渐清理干净。

然而,李卫的为人却非常傲慢。

1724年,李卫升任云南布政使,主抓云南的经济工作。他在写给雍正的弹劾信中,破口大骂,丝毫不顾及朝廷影响,甚至还要抄送一份,送给被他弹劾的官员。

因此,李卫与朝中许多官员,结下了梁子。

另一方面,李卫对于上司的表现,也极为不尊重。总督高其倬查阅李卫的工作汇报时,屡受“羞辱“,若不是雍正从中调节,暗中保护李卫,他早已成了过街老鼠。

当然,不敬上,势必不恤下。李卫对待手下的人,也算不上仁慈、宽厚。史书记载,李卫好骂人,恃强凌弱,对于不满的人或事,往往“舌灿莲花“。

尽管李卫的毛病很多,可他有能力,又忠心耿耿。在一心励精图治、重振朝纲的雍正眼中,这是极为难得的。

于是,李卫的官职再次爬升,担任了两浙盐政使。

很能干的李卫

当时,清廷制度僵化,盐业销售受困于“地区保护“,滋生了不少染指私盐的大盐枭。很多人,从淮北运盐到售价较高的江浙地带销售,赚取利润。

与此同时,盐枭们又勾结官府,培养个人势力,逐渐形成了一条健全的“产业链”。

由此,官盐沦为“废品”,朝廷收入大幅锐减。

李卫上任两浙盐政使之后,重用韩景琦,成立打击私盐的稽查队,对大盐枭进行各个击破。而在关键道路、水路,设立查私盐的关卡。

最终,将私盐买卖镇压下去,浙江的官盐收入因此大增。

整顿盐政,是李卫打得漂亮的一仗,但这不是终点。

1727年,李卫升任浙江总督。短短五年之间,李卫就从一个混吃等死的“捐官”,成长为手握实权的朝廷一品大员。

这种升迁速度,无论是顺治、康熙时期,还是雍正、乾隆时期,都是十分罕见的。

更令人艳羡的是,雍正对李卫的评价非常高,他常对身边人说:“在天下所有的督抚里,朕最喜欢的只有鄂尔泰、田文静、李卫这三个人。”

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就任浙江总督的李卫,也没闲着。他施展平生所长,解决了困扰浙江数十年的“海塘”问题。

众所周知,浙江作为沿海省份,海岸线不短,面临海潮的一次次冲击,严重影响到百姓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而在清朝时期,江浙一带松江,嘉兴,杭州和绍兴四个州府有海塘,其中尤以钱塘江口的海宁塘最为险要。

李卫在搞清楚情况后,到处询问专家学者,写了个修治海塘的方案,上报给雍正,并得以批准。

而后,他又通过乡绅捐款等方式自筹款项用于修建海塘,以补朝廷拨款的不足。

事实上,经过李卫的治理,江浙一带的海塘就大变样了。因此,当地百姓感念他的恩德,特意在山神庙,塑造了他和十三位夫人的雕像,以此纪念。

除了惩治私盐买卖、修筑海塘外,李卫还是一位“少有”的缉盗高手。

1728年,雍正派李卫管理江南七府五州的盗贼案。

清朝时期的盗贼,可不是普通的小毛贼。他们是拉帮结派的势力团伙,利用迷信的手段,操作民意,为自己牟取私利。

而有些盗贼,则竖起“反清复明”的大旗,作乱地方,威胁着清朝的统治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官员不仅不挟制管辖,反而与盗贼暗中勾结,肆意对百姓进行盘剥,他们好从中分利。

李卫接到任命后,却使了一招偷梁换柱的戏码。他表面不动声色,私下里却派人四处打探消息,弄清楚贼首甘凤池藏身何处。

而后顺藤摸瓜,将江南督臣范时绎、按察使马世烆、游击马空北这些与贼勾结的官员,一一抓获。

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李卫就将横行江南数十载的匪祸,彻底剿灭。对此,雍正不惜当众称赞李卫道:

“在天下所有的督抚里,要论缉捕盗匪,李卫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气绝身亡

1729年,李卫调任回京,担任兵部尚书。三年后,又升任直隶总督。此时的李卫,不仅是雍正眼中的“模范总督”,还是地方总督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

然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李卫得罪了权倾天下的鄂尔泰。

当时,鄂尔泰的兄弟鄂尔奇胡作非为,被李卫弹劾了,因此差点丢了性命。一个汉人压制着满人,这件事显然不是好事。

好在,雍正对于李卫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故而并未造成恶劣的影响。

可在1735年,雍正病逝了。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卫的“胆大心细”,在雍正眼中尽是优点,可在自诩“十全老人”的乾隆心里,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雍正临终前,亲命鄂尔泰和张廷玉担任辅政大臣。然而,乾隆继位后,却将鄂尔泰提拔为总理事务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和军机大臣,压了张廷玉一头。

可见,清朝皇帝再怎么重用汉人,但最信任的也只有满人。

当然,乾隆表面上,对雍正留下的“遗老遗少”,还是十分重用的。

1737年,诚亲王府的护卫库克与安州百姓争淤池。

李卫将库克飞扬跋扈的情况详细报给了乾隆,要求治罪。乾隆准奏,并对他进行嘉奖,还赐给李卫四团龙补服。

显然,皇帝变了,李卫的做事方式还是没有变,依然敢大胆做事。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乾隆对李卫宠信有加。相反,他对李卫是一直猜忌的。于对李卫屡屡压制满人,乾隆更是极为不满,只是找不到借口发作而已。

1738年12月,李卫下朝后,正与太监们闲聊,这给了乾隆可趁之机。为此,乾隆给李卫扣了一个摘不到的帽子:“结交内史、欲图谋不轨”。

李卫心细如发,见乾隆如此,深知自己的好日子不多了。忧愤之下,竟急火攻心,引发旧疾,气绝身亡了。

李卫病逝后,乾隆不仅充分肯定了李卫生前的功劳,说他“有才能、能干事、把边关重地都治理得井井有条”,还撤销了对李卫的处罚,特意下令按总督礼祭葬,并赐谥号“敏达”。

至此,一代宠臣李卫,带着满身的荣耀,完美谢幕。

然而不久后,乾隆南巡游历杭州西湖时,却发现湖边立着李卫和他妻妾的“湖山神位”。这是当地百姓为了感谢李卫为浙江做的贡献才这么做的。

那一刻,乾隆有些愤怒,也有些嫉妒,一个官员怎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

于是,乾隆当即命人拆除李卫的塑像,还大骂道:

“李卫不过一介庸奴,仗着雍正帝的恩宠,任性骄纵,不是个好官,却讬名立庙,居心何在,他受得起吗?”

乾隆一句话,否掉了李卫的一切功绩,将李卫从干吏能臣变成了大清罪人。他的刻薄无情,跃然纸上。

纵观李卫的一生,仕途顺利,做事有章有法,胆大心细,既能根据情况作出最合理的安排,也能仔细揣摩上级的心思,做出让上级支持的事情。

可谓做官之典范。

此人情商、政商、财商样样出众,既能大刀阔斧的干,也能创造性的搞些新花样。真是不可多得的超级人才。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08655.html
0
最新回复(1)
  • 是剧剧呀2024-04-13 22:35
    引用1
    所以给异族当狗没有用!满人也好。美国人也罢,日本人更是一样,有些人把它们当亲人,可在别人眼里一个对自己民族都不忠诚利己主义者能可信吗?越有能力越可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