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主动拒止战略如何为常规威慑提供较少的升级性方法之前,首先列出一些关于美中核平衡潜在的核升级途径是有益的。
美中关系的特点是核力量的不平衡,对美国非常有利。美国国防部2020年关于中国军力的年度公开报告估计,中国的核储备“在xxx枚以下”而美国根据《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规定部署了约1400枚核弹头。美国在弹头数量上的优势甚至比《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所显示的数字更明显,因为该条约将具有核能力的美国轰炸机仅算作一个“弹头”。
《原子科学家公报》发表的2021年核问题笔记本估计,美国大约有1800枚已部署的弹头(400枚在发射井式洲际弹道导弹上,1000枚在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上,300枚在轰炸机基地,100枚部署在欧洲基地的战术核武器),2000枚储存中的弹头,以及1750枚已退役但完整的弹头正在等待拆除。相比之下,2021年关于中国核力量的《核笔记本》估计,中国拥有约xxx枚核弹头。中国的小型核武库也受制于相对保守的核战略,该战略长期以来一直强调不首先使用和保证报复--在首先受到核武器攻击后保持成功进行第二次打击的能力。中国核武库的规模和总体姿态使其不适合实施损害限制等战略。
然而,中国的核武库和战略并非一成不变,正在发生的变化引起了美国国防官员、分析家和政策制定者的更多关注和担忧。这些变化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物质和战略。中国核力量的物质变化包括总弹头的增加,更多地使用配备多弹头的导弹,以及增加新的双重能力运载系统,如DF-26中程弹道导弹。
近几个月来,中国的核弹头总数受到了媒体的特别密切关注。2021年美国国防部关于中国军力的报告对中国的核武库规模描绘了一幅令人担忧的画面。报告指出,“中国核扩张的速度加快,可能使中国在2027年之前拥有多达xxx枚可交付的核弹头。中国可能打算在2030年之前拥有至少xxxx枚弹头,超过国防部在2020年预测的速度和规模。”这个新的估计取代了以前的判断,即中国的武库可能在10年内翻倍,但即使有了这个新的估计,假设美国部署的弹头没有减少,美国仍将比中国多出大约800枚部署的弹头。
最近通过商业卫星图像发现,中国核力量最令人担忧的物质变化是中国内陆省份的三个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场。截至2021年夏天,这三个场地都处于非常早期的建设阶段,这使得我们很难估计最终会建造多少个发射井。来自米德尔伯里国际研究所和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的分析师估计,根据目前的建设和道路布局,某市附近的发射井场最终可以分别容纳120和110个筒仓。在某地附近的第三个潜在发射井场,可能有大约30个发射井,尽管这个发射井场的开发进度没有某市的那么快。
2022年3月,美国战略司令部的指挥官向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作证,每个发射井场将有大约120个发射井。虽然目前还不清楚最终会有多少新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被建造并装满核武导弹,但这些场地的发现使美国政府关于中国正在迅速扩大其核武库的声明更加可信。新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场将提高中国以发射井为基础的核力量对常规攻击的生存能力,因为发射井更难被常规武器摧毁,而且发射井位于中国内陆深处,使它们超出了许多美国打击平台的范围。发射井不能在核攻击中存活,但它们可以提高中国机动核能力的存活率,迫使美国将自己的更多弹头用于攻击发射井场。
除了提高生存能力之外,新的发射井场的战略意义是模糊的,取决于中国的其他决定。如果中国最终建造了估计数量最多的xxx个发射井,并在每个发射井中装上配备有多枚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那么中国可能会采取更积极的核战略,在第一次打击中对美国的陆基核力量给予更突出的打击。与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和空军基地相比,美国的核弹道导弹潜艇对这种潜在的打击更有生存能力。这种转变将大大偏离中国长期坚持的保证报复战略,但在发现在建的发射井场之前,人们并不了解中国拥有能够实施更积极战略的核武库。
采取限制损害战略是中国在拥有更大核武库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的更具选择中的一个极端。介于保证报复和限制损害的现状之间的其他战略例子包括:有限的首次使用核武器,以及利用核层面的僵局来参与更积极的常规行动。如果中国拥有更大的核武库,这些选项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可能是它们的组合,在理论上都是可能的。然而,研究更大的中国核武库所带来的每一个潜在战略。
然而,尽管拥有更大的核武库,中国不会采取更积极的核态势也是有道理的。一些美国分析家指出,中国可以将伪装、隐蔽和欺骗应用于新的发射井领域,并将大部分新发射井作为诱饵目标,或者在许多发射井中移动少量导弹,进行一场炮击游戏,使美国的目标定位变得复杂。中国已经广泛使用战术来保护其机动核力量。虽然中国的新发射井场可能为其侵略性核战略提供更多的选择,但只有通过研究其能力的变化,才能肯定地说其核战略将是什么。
中国核力量的战略变化包括中国的战略家和专家越来越关注核武器更广泛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威慑核攻击。海军研究生院提供了以下例子,说明目前中国权威军事文件中讨论和辩论的主题:“如何应对美对中核目标的常规打击,对预警的需求,如何为快速实施核攻击进行训练,对预警时发射态势的讨论,[以及]核武器威慑常规战争的潜力”。总的来说,这些物质和战略上的变化可能预示着中国对核威慑采取了新的方法,但它们也可能被解释为在美中关系恶化、小型核武库的生存能力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维持保证报复战略的步骤。
中国的战略家们特别担心非核能力,这些能力可能会使中国的核力量处于危险之中,从而降低保证报复的有效性。这类能力的例子包括弹道导弹防御、精确的常规打击武器,以及支持这两种能力的ISR系统。不同的方式指出:“中国的战略界认为美国发展和部署弹道导弹防御能力是对中国核威慑力的最严重威胁。”关于精确常规武器的危险,指出,“在1.5轨道会议上,中国的半官方甚至官方对话者越来越多地表示,美国对中国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的常规攻击将相当于跨越了核门槛”。对中国核力量的非核威胁的扩大,在美国的常规能力和战争战略与核升级风险之间建立了重要的联系。
潜在的升级途径
在美中冲突中,有两种广泛的核升级途径:故意和无意。故意升级是指故意使用核武器以达到某种胁迫性的利益。这包括几类核使用,认为最突出的故意升级形式是在面临常规武器失败时有限地使用核武器,以示决心并试图迫使冲突结束。与此不同:“一个国家可以在用尽所有的常规选择之后,再去使用这些有限的核选择。该战略允许各国表明其决心,如果常规冲突没有结束,它们将冒进一步核升级的风险 [有限核选择]不仅零散地施加成本,而且还传达了一个地区大国和其常规优势对手之间不可控制的全面[核]交流的日益增长的共同风险。”相反,由于常规军事行动摧毁了受攻击国家的核力量或降低了核二次打击选项的有效性,无意中的升级就会发生。意外升级的一个关键特征是,攻击国并不打算破坏目标的核力量。
相反,此举主要是为了常规目标或目的而开展军事行动,但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核后果。面对其核力量受到的常规威胁,目标国可能面临着在其核力量进一步退化之前使用其核力量的压力,因为其担心过长的延迟会导致其在未来开展核行动的能力被有效否定。这经常被称为“使用或失去”的困境。 目标国也可以提高其核力量的警戒水平,或向攻击者发出警告信号,要求其停止常规行动。这种信号的危险在于,此举可能被攻击者误解为故意升级的攻击性信号,而不是旨在防止对目标国核力量进行进一步常规攻击的防御性信号。这种误解有两个潜在的、危险的后果。首先,攻击国可能会加倍其常规努力以结束战争,从而加深目标国使用核武器的危险。
第二,攻击国可能会故意进行核升级,试图限制其认为目标国即将进行的核攻击所带来的损失。虽然任何一种形式的升级的绝对可能性都很低,但了解这两种形式的升级的相对风险对于评估主动拒止战略与现状或控制战略相比的有效性非常重要。我们重点评估了美中在台湾问题上发生冲突时的核升级风险,这反映了我们的判断,即鉴于所涉及的高风险,这种情况下的核升级风险要比其他潜在的美中冲突情况高得多。
全面升级
在美中争夺台海的战斗中,蓄意核升级的可能性很低,不过可能根据军事行动的发展而增加。美国和中国都不会感到在冲突初期故意使用核武器的强大压力,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拥有非常强大的常规力量。蓄意的核升级主要是供那些缺乏武器仅靠常规武器抵御常规攻击或入侵或在冲突过程中失去这种能力的国家考虑的一种工具。然而,只有在中国和美国都对自己的常规武器有信心的情况下,这种没有故意升级动机的情况才会成立。如果任何一个国家在常规战争中被置于不利地位,那么有限的、故意的核使用就会成为一种选择。美国或中国都可能出现故意核升级的动机。中国可能更容易受到有限核武的影响,因为美中冲突将发生在中国境内和/或靠近中国的地方,而且可能是在中国领导人认为对领土主权、国家统一和政权合法性至关重要的问题上。
中国可以挑战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优势,但不能像美威胁中国领土那样用常规武器威胁美国本土。中国将深刻感受到中国在东亚迅速丧失常规军事能力的后果,因为在中国看来,没有有效的常规军事存在,中国领土和人口面临的直接风险将变得很高。如果用常规军事力量保护中国本土的前景渺茫,那么诉诸核武器以阻止战争进一步发展--可能是示范性引爆或对地区目标的有限攻击--可能是中国政府最不坏的选择。中国的“不首先使用”原则在理论上应减少蓄意升级的可能性,但在对手眼里,“不首先使用”是一个非常难以让人信服的概念,尤其是在中国的核武库和对其核武库的非核威胁都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三叉戟II D5导弹从加利福尼亚海岸的俄亥俄级弹道 导弹潜艇内布拉斯加号上发射
如果美国在与中国的常规冲突中被置于不利地位,也可能面临故意核升级的激励,但美国面临的压力应该相对较小。中国在东亚对美国军队的胜利将增加美国一些州和领土的脆弱性,如关岛、夏威夷和阿留申群岛,但美国将保留大量的军事力量来保护这些地区和祖国。虽然中国可以用常规攻击威胁一些美国领土,但中国不具备威胁对绝大多数美国领土进行大规模常规破坏的能力。因此,美国故意升级以防止大规模的常规战败,使美国容易受到进一步的常规攻击的可能性很低。
更有可能导致美国蓄意进行核升级的途径是迫在眉睫的常规战败,使美对其在东亚的联盟承诺的可信度感到担忧。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对冲突利害关系的看法。如果华盛顿认为尽管常规战败也能让盟友放心,那么考虑到中国的报复风险,蓄意升级就没有必要,也不是明智之举。然而,如果美担心其在该地区的地位会全面瓦解,那么失败的风险就会更大,在美国输掉的常规冲突中,故意将核升级作为最后的选择就会显得很有吸引力。
如果美国和中国采取损害限制战略来获得对对方的决定性核优势,那么故意核升级的风险也很大。损害限制使用攻击性和防御性的混合能力,针对对手的核武器,以在核交换中取得胜利。美国和苏联在冷战后期采用了限制损害战略,在瞄准和摧毁对方核力量的能力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相互限制伤害的战略具有很高的故意(和无意)核升级的风险,因为每个国家只有先攻击才能获胜。
然而,在美中关系中,由相互限制损害战略引起的故意核升级并不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尽管中国正在更新和扩大其核武库,但目前没有迹象表明中国计划采取限制损害战略,这将需要更多的弹头、极大的改进导弹防御能力以及核战略的根本改变。中国确实有能力长期建设这种能力,但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并不希望采取限制损害战略。学者在2016年对美国针对中国的损害限制战略可行性进行的研究中指出:“美国直到最近都有能力摧毁中国相对较小的战略核力量的绝大多数[但]中国的核现代化............正在改变这一核平衡。”换句话说,虽然美国拥有一定的能力来实施针对中国的损害限制战略,但后者不断增长的核武库将使美国在未来有效实施损害限制的能力受到限制。
总而言之,美国和中国走上核升级道路的风险很低。两国都拥有庞大而有能力的常规部队,使它们在核门槛以下有威慑和控制升级的选择,而且出现相互限制损害关系的可能性很低。如果美国希望将蓄意核升级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就应该考虑采取常规军事战略,防止美国或中国面临快速、一边倒的失败。本报告中概述的主动拒止战略就是这样一种战略。
无意升级
我们研究的第二个核升级途径是无意中的升级。这将作为常规军事行动的结果发生,这些行动无意中降低了目标有效使用其安全的二次打击核力量的能力。在攻击者没有越过核门槛的情况下发生的核力量破坏或退化将使目标方处于困难境地。“关键问题不是目标国是否期望在核反击或常规反击中遭受完全的核裁军。相反,问题在于目标国是否担心其核能力被削弱,超过被认为对其安全至关重要的某些关键门槛。”在无意中升级的情况下,目标国诉诸于核武器是因为它担心这个“关键门槛”即将被跨越。如果目标国认为,削弱其进行安全二次打击的能力是更广泛的限制损害战略的开始阶段,就可以使用核武器。
然后,攻击者就会陷入加速打击的境地,这可能会增加目标国增加警告或可能使用核武器的动机,或者退缩。正如“中国的权威专家指出,部队应采取一些潜在的升级步骤,以显示在危机中的决心 包括提高导弹系统的警戒状态,将公路移动导弹分散到预先确定的发射地点,并进行‘配备常规弹头的中远程战略导弹的试射’以集中实弹。
如果中国认为美寻求核主导地位,那么中国可能会对其核力量受到的常规攻击高度敏感,因为全面的损害限制可能就在不远处。此外,两国都有一些令人担忧的趋势,表明在未来的冲突中无意中升级的危险越来越大,包括美国认为随着中国核武库的增长,中国将转向更积极的核战略,以及中国的核能力和常规能力。美中常规冲突引发的意外核升级是更有可能导致核使用的途径来减少这种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