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开启的闸门

钱江晚报2024-03-25 15:13:01  126

潮新闻客户端董柏年

一位年近古稀的朋友,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写下了一百二十多篇叙事散文。勤写文章这本身不值得奇怪,关键在于此人并非专业作家,而是一位依然在发挥余热的医者。

生长于钱塘江边沙地的孙炜,仗着基因中有些文学细胞的存在,自幼便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可命运总是捉弄人,他被阴差阳错地带入医途。既来之则安之吧,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司法系统,担任过监狱医院的院长,后又任青春医院副院长。

尽管在医疗领域中尤其在管理水平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然内心的文学梦依然扰得他心烦意乱,他就从医学科普着手以解心头之痒,也常有一些“豆腐干”见诸科普杂志,偶尔也写一些生活感悟、游记以及乡土气息浓郁的散文。只是苦于投稿无门,更何况自感底气不足。在报社任编辑室主任的女儿偶尔也会调侃一下这个有点“背”的老爸,老孙倒也很享受地一笑了之,心里暗自寻思,你有今天的造化,老头子的基因还是功不可灭的,依然固执地“自娱自乐”。

直到有一次邂逅一位“臭味相投”的同事,惺惺相惜之际给他点拨一番,那知这一点拨后,老孙那些休眠状态的脑细胞被纷纷激活,居然一发不可收拾,记忆的闸门顿时被开启,思绪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汹涌而来,乡土记趣、医途见闻、异国风情、人间百味等纷纷付诸笔端,《小时新闻》《潮新闻》《晚潮》《中国乡村杂志》《乡土文学》《铜鉴湖》等平台刊发的文章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甚至《杭州日报》在亚运会期间,在“倾听”专栏上,以整版的篇幅发表他的有关于周浦篮球的话题。他的作品既充斥着泥土的芬芳,又深情地呕歌着普通劳动者的勤奋和智慧,字里行间亦不乏风趣幽默,先后有六次获得不同奖项。

更令人惊讶的是孙炜的写作全凭自己的嗜好和毅力,千方百计挤时间完成的。记得作品频发的当口,正值医院等级复评的关键时刻,而他是医务科负责人,又有先前在卫生行政部门任职的经历,医院把他列为评审能否成功的关键人物。凡是深谙医院流程的人都知道,医务科乃是医院的司令部,医院的软硬件实力、理不完的台账资料大多涉及医务科,有时连着数天晚上加班。在时间和精力的双重压力下,孙炜楞是靠“挤”时间,来抓住那稍纵即逝的写作灵感;这阵子“创作”带来的另一效果是,他快捷地减重10斤,当然评审的最后结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相关的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约有10亿个脑细胞,而其中被激活的只占10%左右,所以人的潜力——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都是巨大的。我想,老孙的经历倒是完全应验了这个研究结论。如今,对写作可谓痴迷的孙炜,正酝酿着散文集的出版。借用乔布斯的自励格言:“让有限的生命在搏击中多给后人留一点光和热。”如此这般,人生才不虚此行。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0696.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