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一农民写信向主席讨酒, 伟人为何亲笔回信: 他是救我的老乡

十柒历史趣事2024-04-11 12:17:00  48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25年一老乡急中生智,剃光主席头发救命,47年后为何写信讨酒喝?

1952年的夏天,正在桌前办公的毛主席收到了一封来信,是一位韶山老乡寄来的。

然而,信中写到的并非什么要紧的事,只是这位老乡说老家缺酒喝,想请毛主席帮忙解决一下。

给毛主席写信的人,大多是写生活上的问候,还有讲到自己难处,需要主席帮忙。

而这位老乡写信上来,只是为了讨酒喝,这就奇怪了。

毛主席看完信后,亲笔写信回了一封,安慰他还要再等些时候。

没想到,早就在这年冬天,老乡因病去世了,一直到1953年8月份,主席才得知这一消息,他心中十分悲伤。

主席如此重视这位老乡,其实是因为对方曾在他遭难时,救过一命。

那么,这位特别的老乡究竟是什么人,主席与他,还有其他老乡之间又有着怎样的交往?

l 近邻好友

毛主席所牵挂的这位老乡,名叫张有成,是他少年时期的好友。

张四维是他的兄弟,同样也和少年毛主席是好友关系。

他们都住在外婆家的附近,年少的毛主席曾与他们交往频繁,分别称呼二人为“张一哥”“张四哥”。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主席心中仍挂念着他们,自1925年以后,他们有20多年没有见面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韶山老家许多乡亲都会给毛主席写信,内容大多是问候毛主席近况,或者身体情况如何的。

奇怪的是,毛主席左等右等,就是没等到这两名老友写信问候,他还以为这两兄弟已经忘记了自己。

巧的是,张家两兄弟也想到他们分别依旧,即便知道昔日少年好友成了领导国家的同志,也自认为毛主席已经忘了他们,便没有写信过去打扰。

直到1951年5月,这个误会才得以解开。

那时,主席的表兄弟,受邀去北京见主席,就在文家兄弟临行前,张有成请他们带去一封信,问候毛主席。

在信中,他依旧称呼毛主席为“毛三哥”,问他还记得少年时的张一哥和张四哥。

主席读到这封信欣喜万分,他当然不会忘记这两个玩伴,也为他们的来信感到高兴。

等到1951年9月,张有成跟着主席的堂兄、表兄若干人一起去了北京。

他们是新中国成立后,见到毛主席比较早的那一批亲友了。

毛主席一见到他们,就笑着握住他们的手,激动道:“好不容易把你们盼来了,欢迎你们!”

大家坐在一起,说着几十年前都还是小孩时的往事,毛主席对张有成说:“张一哥,那次要不是你出手救我,我或许就没命了!”

毛主席所说之事,是他在1925年回到老家的一次惊险经历。

1925年2月,刚开始搞革命的主席,从上海返回老家韶山,他准备在自己老家掀起一场农民运动。

回到家乡后,他立即动员农民们行动起来,还创办了夜校和雪耻会。

他带着农民打土豪,分田地,还建立起了当地的第一个党支部。

这样的活动无疑触及了地主们的利益,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他们三番五次地向当局打小报告,要求逮捕毛主席。

因此,1925年那一年,他待在韶山时,屡次遭到当地国军、民团的追捕,日子很不好过。

每次出行,他都会乔装打扮,这样才能勉强逃过一劫。

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很快,他就在一次出行中遭遇了盘查。

而他的好友张有成也在场,设法把敌人给糊弄了过去。

1925年7月份,主席准备到如意乡杨家庄开会,而外面到处都是搜捕他的民团。

那一次,他乔装成郎中,坐轿子去开会地点,乔装成轿夫,帮忙抬轿的,正是张有成、毛福胜等人。

他们遇上的是湘潭县的七都团防局成胥生的团丁,这些人拿着真枪实弹,来势汹汹。

为首的一个团丁拿着枪,拦住“轿夫”们,问他们有没有看见毛主席。

张有成神定自若,让大家先放下轿子,他淡定回复道:“什么毛泽东,‘毛泽西’的,我没看见!”

听他回答,团丁们将信将疑,又问他们轿子里抬的人是什么来头。

张有成再答,是郎中先生,这群团丁吼着要放轿查看。

眼看要暴露,他立马也提高音量道:“我们家里人得了病,要赶快请大夫去看,你们胡搅蛮缠干什么?”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气氛中,坐在轿里的主席开口说:“我就是本地的郎中,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他们要看就看吧。”

但大家依旧害怕出事,走在后面的堂兄喊了一句:“郎中有什么好的,不要耽搁了,救人要紧!”

团丁没看出问题,连忙吆着赶人:“快滚!”

于是,他们抬着轿子快速往杨家庄赶,而团丁们则往上面的屋子扑去,一个影也没抓着。

临走时,他还给主席塞了一点盘缠才离开。

等毛主席开完会,和乡亲们转移到新的安全地点后,这才算脱了险。

后来,张有成才知道,他们碰上的那货团丁,是湖南军阀派来的。他们此行专门来抓毛主席,并想就地正法!

这也是为什么,毛主席会如此感激他和自家的表、堂兄弟。

除了1925年的这次遭遇,2年后,毛主席再次麻烦了张有成,那一次比1925年扮郎中时,还要凶险。

l 急中生智

1925年7月,毛主席开会,托好友张有成、自家亲戚帮忙,乔装成郎中逃过一劫。

没想到2年后,他又遭遇了一次追捕,躲进了好友家中,这一次,他们又是如何过关的?

1927年,全国各地的组织都遭受了不小的冲击,大革命失败后的毛主席,再次回到老家韶山,重建支部。

而对于张有成而言,这又是劳作的一年,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年的一天,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在院子里干活,突然院子里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此人正是毛主席,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出现在院子里,但他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因为,两人上次见面已经是2年前的事情了。

他刚想打招呼,就听见主席急匆匆走过来:“张一哥,有人要抓我,我在你这里躲一下。”

他立刻了然,眼下的情形和2年前一样,自己的毛四弟又遇上麻烦了。

很快,在老远的地方传来几声枪响,两人心中暗叫不好。张有成思考很快,立刻拉着主席进了屋子:“这身太显眼了,换个样子他们就瞧不出来了。”

到了里屋,他拿上剃头刀,把主席的头发给剃干净,又给人换上自己平时做工的破烂衣服。

随后,他又让主席跟着自己,一起在木棚里假装做木工活。

不一会,那群国军闯进院子里,拿枪指着张有成脑袋,问他有没有看到一个梳着西式发型的青年跑过来。

他保持镇定,向面前的军官说:“刚刚那个人问我路,我就跟他说往南边走,估计已经走远了吧!”

为首的军官听后勃然大怒道:“你居然放他走了,你不知道他是我们要抓的共产党吗!”

张有成假装害怕得不行,连连求饶道:“哎哟,官爷们饶了我吧。我天天活路都没做完,他身上又没写‘共产党’三个字,我哪里知道他是逃犯啊!”

他一边说,还一边直哆嗦,这群军官看他无辜,完全是个闷头闷脑的木匠。

为首的军官冷哼一声,扬长而去,丝毫没注意到在木棚角落干活的主席。

就这样,毛主席又逃过了一劫。倘若那时被抓到,他必定会被带到老蒋面前,遭受残酷的审问。

主席对张家那么熟,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们从前住得近,又有长期联络,这个联络与毛主席外婆家有重要联系。

张家的张有成和张四维这两兄弟,是湘乡大坪人,家里很贫穷,生活艰难。

张有成是大哥,他是个质朴,善于交流,而弟弟则从小擅长算数,很喜欢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因此,他们一家在当地的名声很好,很受欢迎。

而那个时候,毛主席住在外婆家,他们家的木工活大多又离不开张家。

一来二去,这三个少年就认识了,关系逐渐亲密起来。

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后,毛主席毅然走出学校,加入了湖南新军,那时他就拉上了张家兄弟,还有若干亲戚一起投军。

在之后就是大革命时期,主席在老家搞农民运动,他们也参与了进来,展开斗争。

因此,毛主席对于他的少年好友十分珍重,虽然后来一别就是20多年,但他始终牵挂着这些老友。

时间回到新中国成立后,在大家重聚后,返回家乡的张有成有突然寄信讨酒喝,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l 照顾老乡

1952年,毛主席与老友张有成等人久别重逢,回顾往事,感谢当年老友出手相救。

一年后,张写了一封信给毛主席,老家缺酒,想讨点酒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主席最后又是如何回复的?

1951年9月,张有成与其他乡亲一同去北京见了主席。

但他没有匆匆离开,而是在北京待了一个月,受到了主席的照顾。

在京游玩的一天,毛主席请大家到家里做客、吃饭。

吃饭之前,他还把孩子们喊来,给三个做客的兄长介绍了一番。

主席知道张一哥喜爱喝酒,那天饭桌上特地准备了好酒招待他们。

素来不善喝酒的毛主席,还陪着亲戚和好友一起喝了几杯。

张有成等人在北京住了一个多月,临走前,毛主席特地把大家叫来,一起拍下了一张宝贵的照片。

他们要走之前,主席还给他们带了许多礼物。张有成那边,主席送了呢子大衣、皮鞋、帽子,还有一个皮箱。

要知道,1951年的中国经济情况还没好起来,毛主席送东西,一般都是用自己的稿费、生活费买的。显然,他十分珍重这几位亲友。

回到老家以后,毛主席也给他们的生活予以补助。

当地政府每个月给张有成他们家发150斤大米,生活方面基本不用发愁。

他依旧保持着做木工、农活的习惯,平时也会给毛主席写信。

因为在他们离开北京前,毛主席曾特别交代,要他多写点信,讲讲老家的情况。

正是因为这句嘱托,才有了后来张写信讨酒喝一事。

1952年的夏天,韶山大坪一带的收情况不好,出现了缺粮,猪肉贱卖的情况。

当地政府为了节约粮食,在乡里提出了禁酒的建议,把酿酒、喝酒的事放一放,熬过歉收的日子。

这让喜爱饮酒的张有成浑身难受,于是他写信汇报了情况,稍稍表示了对禁酒的不满。

1952年7月7日,毛主席看完信件后,亲笔回了一封信。

他在信里写到,自己陆续收来的信件都已看过,能了解到家乡的情况,他很高兴。

主席又问当地歉收的情况如何,并向他再次解释了禁酒的原因,安抚一番,可能秋收的时候情况会好转。

只可惜,张有成没能等到粮食丰收,开禁的那一天。

1952年冬天,毛主席的这位老友“张一哥”在家中因病悄然离世。

彼时,山高路远,毛主席忙于政务,对此事一无所知。

直到1953年8月,张四维给毛主席写信,告知了这一噩耗,痛失亲友令主席十分悲伤。

1953年9月8日,他再亲笔写信,问候了张四哥,并对张一哥的离世哀悼。

此外,在之前的信里,张四维曾写信想要到北京来看一看主席。

但那时国家事务逐步走上正轨,十分繁忙,主席不得已推了又推。

9月份那次回信,他也叫张四哥暂时不要来,等到1年后,主席才同意他来北京。

1954年,毛主席亲自接见了张四维,也同他谈到了过去的事情,还问到了他家里的情况。

他与张一哥一样,还有一大家子人要养,生活不是很轻松。

毛主席想到他和张一哥一起,从辛亥革命一路参加了不少革命,应当予以补贴。

于是,他便让有关部门的同志与湖南当地协商,将他安排到当地盐务运销局工作。

这样一来,他家里的情况改善了不少。

1955年3月,张四维又给主席写去了一封信,那一次他是想请毛主席帮忙解决孩子的就业问题。

只不过这一次毛主席回信拒绝了,这件事情他不能答应,这是原则上的问题。

但他了解到张四哥家里还有些困难,便寄去了200元,作为一点资助给他们。

张四维了解毛主席的性格,收到信件后,他没再向主席提过此事。

按照毛主席的嘱托,他带着一家人在长沙认真工作生活,安居乐业,一生勤劳朴素。

毛主席在历史上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他在人们心中是威严稳重的,但他也是具体的人,有着丰富的情感。

他在韶山的父老乡亲眼里,还是那个“石三伢子”。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他陆续接待了许多父老乡亲,从这些小事中,就能看出毛主席和许多人是一样的,也是一个重感情、念旧的人。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06280.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