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 割据一方—北洋军阀时期的乱与治

长江有大中2024-04-09 21:14:11  139

中国不唯是一个超稳定结构的社会,更是一个治乱相间的社会,盛世的繁荣和乱世的惨绝是同一个体系的双生子。

距今整整 100 年前,1920 年,直皖战争爆发,由此开启了北洋军阀的数年混战时期。军阀之祸,于斯为盛。历史转折的种子,也在其中暗暗生长。

历史如谜。一代人,其实难知是否身处历史大变化的转折期,脚下是急流还是小浪;更无法预测,历史的河流若是改道,将何时、在哪里发生。

以国人熟悉的近代史来说,戊戌变法失败,引来清末中枢权力格局翻转,不谙国际相处规则的满族亲贵小圈子把持中央权力,带着国家走向庚子年的灾难,意图改革者幻灭,放弃挽救,汇聚于革命之流,以一根偶然被点燃的导火索,炸毁了王朝。其后国家的深层制度转型步履维艰,磨合期帝制再现,独裁者暴毙后地方坐大、军阀林立,混战不已,乱史重演,待到新的权力中心形成,重新整合国家。

这段历史是由帝制到共和的大转型,步步惊心,环环相扣,要在纷繁中理出个线索并不是难事,但理性归纳不足以解释偶然。所以,才会有后人对民初历史的频频扼腕慨叹:若宋教仁不死,议会政治或许会走上轨道?若其死以法治途径解决,二次革命不发生,南北可能不会分裂?若袁世凯不为身边人所误,帝制便不是必然?若袁世凯不行帝制不早死,奉系又或许没机会坐大,其后军阀混战的局面,或能避免?

历史无法在假设中给人以确定答案,但历史本身所蕴含的信息,已相当丰富。以北洋军阀史来说,虽然遗憾于乱世国危,但从另一面去看,乱本身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这是乱世的意义。中国不唯是一个超稳定结构的社会,更是一个治乱相间的社会,盛世的繁荣和乱世的惨绝是同一个体系的双生子。研究乱,也可认识中国的社会特点,组织传统、民情文化。

在这方面,北洋军阀一段历史能给现代中国人以很多启发。

怎一个乱字了得

很多人读到民初军阀史要绕着走开的。

议会政治初试,内阁动辄改组,党派林立,不下三百,大小军阀,三千之多。在中央,「研究系」「交通系」「政学系」等有实无名的帮派团体,如过江之鲫;在地方,很多省份内都存在不止一个权力中心,又或者主政人物轮番更迭;军阀中,至大的控制数省,至小的盘踞村庄,直系、皖系、奉系、桂系、粤系,彼此争斗不休。

难怪历史学家唐德刚会说:「近代、现代、当代中国史里,中华民国初年的军阀时期是最难讲清的一段。」

以大的历史分期去看,从辛亥革命至 1928 年国民政府成为国家政权中心,形式上统一全国,这之间可称是军阀时期。其中,又可以 1916 年为界,大致分为两段。

1916 年之前袁世凯尚在,中央权威维系于其一身,国家在形式上统一,军权还并未彻底宰制行政、立法、司法权力。1916 年袁世凯在骂声中暴毙后,中央与地方的实权人物失去了规制,顿时全国各派势力纷起,中国真正进入了军阀林立的乱世。

在北方,皖系、直系、奉系打得不可开交,大体以每 4 年为一周期,依次轮换主政北京。

在南方,1917 年,孙中山带着从德国人那里借来的钱,率领了部分海军和几十名国会议员,整合南方军阀,在广州设立了军政府。但是孙中山又控制不住各派军阀,处境尴尬,桂系、粤系之间相互抵牾。

这种形势下,不仅全国出现了两个分立的中央政府,并且南北两方内部也不止一个权力中心,而是几个权力集团并存,明争暗斗,内战不止。

此间混乱,主要脉络可以大致梳理如下:

1917 年,孙中山以维护民元约法为由,发动针对皖系段祺瑞的护法战争,前前后后持续一年多,直到各自内部分裂,也没打出什么结果,孙中山也在 1918 年被桂系排挤出广州。

以大的历史分期去看,从辛亥革命至 1928 年国民政府成为国家政权中心,形式上统一全国,这之间可称是军阀时期。其中,又可以 1916 年为界,大致分为两段。

1920 年,以曹锟和吴佩孚为领袖的直系和张作霖的奉系联合向控制北京的皖系段祺瑞发起挑战,不出多久,皖系败走,直系登台;几乎同时,在南方,粤桂战争打响,粤系军阀陈炯明从桂系手里夺回广州,并占领了广西南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0043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