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的鸟儿在唱着我的歌
高山的雄鹰带着阿普的梦
那一道道开往家乡的列车
也将会再次载着阿普的梦。”——诺米《阿普的思念》里提到的家乡的列车,指的就是成昆线,几十年来,它载着大凉山孩子的梦,缓缓驶向远方。
5619/5620、5633/5634两对车是成昆铁路上的公益慢火车,它穿越大凉山腹地,途经乐山市、雅安市、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跨越峨边县、甘洛县、越西县、喜德县、冕宁县、德昌县、米易县,其中大部分地区为彝族同胞的主要聚居地,是沿线群众的“公交车”、致富车、赶集车、求学车。
其中,5619/20次列车在燕岗至普雄间往返,列车全程运行236千米,停靠25个车站;5633/34次列车在普雄至攀枝花南间往返,这两对车迄今为止已开行50多年,逢站必停全程运行376千米沿途停靠27个站。车票最低2元,最高26.5元票价,几十年不变。
1958年7月,成昆铁路开工建设,一年后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粮食短缺,工程不得已停滞,期间历经复工、暂停,复工、暂停,就这样时间到了60年代,国际形势空前严峻,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在我“三北”方向集结重兵,不断制造摩擦。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虎视眈眈、印度在边境骚扰、日本军国主义贼心不死。边境不太平,周边也不安宁。当时70%的工业设施集中在沿海地区,根本承受不了敌人的打击。
毛主席作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要将沿海的工业项目迁入内陆,放到原子弹打不到的地方。就是以四川为中心、具体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青海省和陕西省等区域。
轰轰烈烈地大三线建设,被提上了日程,旨在为我国打造牢不可破的战略大后方。群峦叠嶂的大西南,很是符合“分散、靠山、隐蔽”的三线建设方针。成昆铁路始于国家在大西南的“三线”建设布局,可归纳为“两基一线”,即以攀枝花为核心的钢铁工业基地、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打通西南经济命脉的成昆铁路。
1096公里的成昆铁路历经12年,终于在1970年7月1日完成通车。自成都抵昆明,北接宝成、成渝铁路,南连贵昆、昆河等铁路,横穿“川西粮仓”。全线建设桥梁991座,开凿隧道427个,其中3千米以上的长隧9座。全部靠人工开凿完成。沿途122个车站有42个不得不全部或部分建造在桥梁上和隧道里。整个铁路沿线地势险要,最高海拔达到2000多米,地质条件非常复杂。
。
成昆铁路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修建的难度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建设周期最长、用到劳动力最多的一条干线铁路。累计动用了30万人修路,牺牲了2000多名铁道兵,几乎每一个站点,都有一座烈士陵园,铁路每向前推进500米,几乎就有一人献出生命。
这条悲壮的铁路,和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美国阿波罗计划并称为: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其修建对于我国西南地区交通系统的完善、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成昆铁路的建成,改变了当时西南地区沿线2000万人的命运,它不仅谱写了新中国铁路史上的壮丽诗篇,也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1985年成昆铁路荣获中国首届科学大会特等大奖。成昆铁路推进了大后方的建成。粉碎了超级大国的侵略美梦,促使大凉山社会发展提前50年,是中国铁路事业的里程碑,世界铁路建筑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94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