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0年,香港《大公报》上刊登了两则内容,曾任汪伪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的陶希圣公开脱离汪精卫集团,把汪精卫与日本秘密签订的卖国条约公布于世。
消息一出,举国哗然。日本侵略者的野心和汪精卫集团叛国的无耻面目,被中国人民看清,此次事件也被后世称为“高陶事件”。
陶希圣
然而,当时人们还不知,这“高陶事件”的主角不仅仅是高宗武和陶希圣,其实还有一位女子,而正是因为这名女子处变不惊的操作,才使得陶希圣能够顺利脱离汪精卫集团。
不得婆家待见的民国奇女子
这位隐藏在“高陶事件”背后的神秘女子,其实是陶希圣的夫人——万冰如。万冰如湖北黄冈人,1902年出生,16岁时嫁给了比她大三岁的陶希圣为妻。
陶家与万家世代联姻,万家又是个耕读世家,从明代开始就人才辈出,民国名将万耀煌就是万冰如的族兄。
万冰如和陶希圣合影
万冰如虽然没有进过学堂读书,但父亲万信民却一直鼓励她与姐妹们在操持家务之余诵读诗书,她因此擅长诗词,每遇大事往往出口成章。
所以,刚进门的万冰如十分受婆家的喜欢。然而,仅过了三年,万冰如在婆家的地位就一落千丈。
陶希圣晚年曾在《潮流与点滴》一书中回忆,万冰如婚后勤俭持家,上孝敬公婆,下照顾兄弟姐妹,十分贤良,但唯一不能让婆家满意的是,她三年接连生了两个女儿。因而引起了婆家嫌恶,认为她以后也只能生出女儿,不能为陶家传宗接代。
万冰如和陶希圣的合影
这是典型的封建思想,然而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女子,对婆家的冷眼相待实在无可奈何。
自从连生两个女儿后,万冰如在婆家的日子就逐渐难过起来,连带着女儿们也要受到苛待。1922年,陶希圣从北京大学毕业,他的长女却在家人的长期虐待下患病,最终不治而亡。
丈夫常年在外,贤惠的万冰如只能忍气吞声,再加上长女夭折,她在万家的更加难过。好在,在事业上飞黄腾达的陶希圣并没有忘记她。
陶希圣
陶希圣在收到安徽省立法政学校的聘书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乡下接妻子。
白天陶希圣去学校,万冰如就在家里摆弄菜圃,种些丈夫喜欢吃的蔬菜;晚上陶希圣回来,一家人其乐融融。
从前万冰如备受冷遇的生活好像从这一刻好转起来,在随后的岁月里,她一连为陶希圣生了6个儿子,总算了却了她心中的一桩心事。
身处动荡年代,陶希圣在事业上难免迷茫,每当这个时候,乐观豁达的万冰如就会安慰陶希圣,扫除他心中的阴霾。因此,陶希圣与万冰如夫妻之间相敬如宾、琴瑟和鸣。
1925年,受商务印书馆委托,陶希圣撰文抨击英国巡捕在五卅惨案中的暴行。面对政府和英国的双重压力,戴季陶在法庭上将法官辩驳得无言以对,他的名气也一夜之间在上海滩猛涨。
之后陶希圣先后受聘于北大、清华等学府,可谓是功成名就。但在这些成就的背后,都是万冰如将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才让他无后顾之忧。
万冰如虽然是一个从封建礼教下培养出来的女性,但她贤惠、聪明、理智,在很多方面都给过陶希圣帮助,陶希圣也十分依赖于她。
处变不惊,气坏汪精卫夫妇
如果说前期的万冰如是一个默默无闻,在背后支持丈夫的家庭妇女,那么在“高陶事件”中,她就是整个事件的主心骨,没有她,陶希圣就无法曝光汪精卫虚伪的真面目。
北伐开始后,陶希圣受聘成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政治教官,在那里,他结识了汪精卫,并深得其赏识。
汪精卫
就在陶希圣以为跟着汪精卫是最正确的选择时,他发现汪精卫与日本人走得越来越近,而且还要和日本签订卖国条约,他大惊失色,思想左右摇摆之时,他想到了妻子。
1939年10月,陶希圣给女儿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迷茫。11月又写了一封,让万冰如带着儿女尽快来上海。
聪明的万冰如只在只言片语之中,便猜测出陶希圣已经有了脱离上海的打算,于是收到信后,她立即动身,带着几个儿女全都来到了上海。
陶希圣
抵达上海后,万冰如首先在法租界环龙路租下一幢房子,接着求见陈璧君,意在为陶希圣搬出汪公馆找了个合理的借口。
陶希圣将最近汪精卫和日本暗中进行的交易全部告诉了妻子,万冰如愤愤地对他说:“如果你签字,我就打死你。”
接着又说:“我把全家性命带来住在上海替你,你走,如果走不出去,我夫妇一同死在这里。”妻子愿意和他同甘共苦,陶希圣感激不尽,第二日,他便称病不起,躲过了汪精卫与日本的签字仪式。
陈璧君
此时,陶希圣已经有了尽快逃离上海的打算,可汪精卫对他监视森严。为了让丈夫离开,万冰如去拜访了汪精卫的夫人陈璧君,谎称她这次带孩子来上海,就是要让丈夫去掉后顾之忧,誓死追随汪精卫。
听到万冰如这么说,汪精卫便放松了对陶希圣的监视。1940年1月,高宗武、陶希圣在杜月笙、万墨林的秘密安排下逃离上海,两天后抵达香港。
陶希圣失踪,引起了汪精卫的怀疑,立刻对滞留在上海的万冰如母子严密监控。万冰如深知汪精卫不会让她和孩子一道离开,便机智地将三个孩子留在上海读书,自己则带着两个小儿子回香港,相当于给汪精卫留下人质。
汪精卫没有怀疑就让万冰如离开了,可他没有料到,这只是万冰如的缓兵之计。
万冰如回到香港后,陶希圣一方面加紧公开汪精卫卖国的证据,一边暗中营救在上海的三个孩子。
经过周密的计划,三个孩子也顺利到达了香港,陶希圣再无后顾之忧,在《大公报》上揭露了汪精卫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
消息一出,举国哗然,群情激愤。在重庆的汪精卫夫妇这才反应过来中了万冰如的计,连忙发声明否认,但已经来不及了。陈璧君更是气急败坏地直跳脚:“我竟然栽在了一个乡下女人的手里!”
正是由于陈璧君口中的乡下女人,以旁观者的冷静和决断,才把陶希圣从卖国贼的悬崖上拉了回来。
许多年以后,陶希圣也忘记不了此次的惊险。在给女儿的信里,陶希圣这样评价万冰如:“汝母岁虽未受学校教育,然决非如汝等想象之乡下旧式女人。”
陶希圣、高宗武
乱世之中,陶希圣也是一个风云人物,他前期跟随汪精卫,后又投靠蒋介石,曾穷困潦倒过,也曾风光无限,但他的身边永远有万冰如的影子。万冰如虽是一介妇人,其遇事冷静的态度,却是连男子都要感叹几分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91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