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林下经济上台阶

经济日报2024-03-25 12:00:54  149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必须践行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央一号文件也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突出地位,要求“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明确提出要“开发森林食品”。

我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2022年中国自然资源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林地28352.7万公顷。同时,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资源种类多样,蕴藏丰富。这些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物质基础。利用森林资源优势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不仅可以拓展食物来源,也可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

多年来,我国从金融、科技、林地利用等多方面强化对林下经济的政策支持,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驱动下,林下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涌现出一大批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典型。也应看到,林下经济发展仍存在比较优势薄、产业链条短、品牌建设弱、产业效益低等问题,还需打造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合作、多领域协同的创新生态,通过生产模式、经营模式、合作模式的创新引领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上台阶。

创新生产模式,增强森林食物供给能力。除了通过采集直接从森林获取食物外,可以根据林业周期和生物习性,不断创新、丰富立体种养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和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森林食物供给能力。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生产与生态的关系,促进形成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良好局面。运用生态化培育、清洁化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实现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保护和林下经济发展双重目标,达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创新经营模式,延伸林下经济产业链。森林食物供给能力增强后,延伸林下经济产业链,促成高质量森林产品价值实现,才能激发生产经营主体持续供给森林食物的内在动力。林下经济产业链强不强,关键看培育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能够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前拓展原料基地建设,向后延伸林下经济产品精深加工,可以带动林农、家庭林场、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形成林下经济全产业链条。

创新合作模式,提升林下经济产业层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通道,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才能推动林下经济产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产业层级的跃升。以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体系化、组织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加速创新资源的流通、交互、配置,不断攻克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与实用技术。

此外,还需要根据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在目标取向、约束条件、行为方式甚至观念认识上的不同,采取差异化支持政策,激发各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动力和能力。如利用成果转化、税收优惠和政府购买等政策降低企业协同创新的成本以及新产品的销售风险,利用项目支持推动高校院所加入林下经济协同创新中。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有效组织、串联起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促使创新联合体在最大范围内、多层次间正常、稳健、持续地运作,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强大动力源。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 珍)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910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