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多厉害? 率军三征南唐, 摧枯拉朽, 逼李璟削除帝号, 称臣纳贡

娇洋看过去2024-04-07 10:47:06  147

高平之战击溃北汉军,大获全胜后,御驾亲征的周世宗柴荣稳住了局面,使国丧期间、岌岌可危的后周朝廷转危为安,同时也让他在军队中树立了绝对权威。

回到汴梁(今开封)后,柴荣一方面开始整顿朝纲,总揽大权,另一方面着手整饬军队,裁汰冗员,精兵简政。史载,他对大臣们说:

“兵贵精不贵多,一百农民还养不起一甲士,穷尽民脂民膏养老弱无用的兵丁,如何使得” ?

他下令检阅禁军,留用精锐,裁汰老弱,又张榜招募天下壮士汇聚京师,让在高平之战中脱颖而出的禁军将领赵匡胤负责考较豪杰们的枪棒、骑射技艺,择优录用,组编成一支精英之军,堪称精锐中之翘楚 ,称为“殿前诸班 ” 。

从此,后周军兵强马壮,军纪肃然,令出必行,攻必克,守必坚,成为五代十国诸军中最强者,柴荣指挥这支铁血之师东征西讨,南攻北伐,所向披靡,每战必克,威震诸国。

整饬军伍的同时,柴荣还非常注重虚心纳谏。他曾下诏鼓励群臣多多上书言事,声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还让20多名饱学翰林每人交两篇策论,题目是:《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用这种命题向朝堂上的有识之士征求治国平天下之良策,这种做法在历代帝王中十分罕见。

在认真审读了翰林学士们呈上的数十篇文章后,柴荣欣然采纳了时任比部郎中(官名)的王朴在《平边策》中提出的“攻取之道,从易者始”之建议,即“先易后难”之主张。具有远见卓识的王朴也被柴荣提拔到枢密使的高位。

据《旧五代史》记载,王朴在他那篇著名的策论《平边策》 中说:

“用兵之道,先取其易,因此,宜先取南唐国江北诸州,既得江北,再取江南。得江南,岭南巴蜀自然畏威来降。南方既定,燕地(指石氏后晋割据的河北、山西诸州)必望风内附,如辽兵据守,出师攻取,并不困难,因为民众多为汉人。只有北汉一国,与周为世仇,决不肯归降,但高平败后,不敢再为边患,可留待最后,俟机一举击灭之”。

王朴提出的策略是先出兵平定南方,用从南方掳获的巨量財赋,来养北方强大的兵力,然后挥军攻取幽燕之地,最后袭取河东(今山西),完成统一大业。(铁马作品,剽窃必究)柴荣对王朴“先易后难”的用兵主张最为激赏,很快便付诸实践。

一征南唐

后周显德三年(956)一月,周世宗柴荣下诏伐南唐,他自己仍然是不辞劳苦,统军御驾亲征 ,命李谷、李重进、赵匡胤等悍将随征。在随后的征战中,发现李谷怯懦畏战,李重进勇猛无畏,战无不胜,遂将李谷调走,任李重进为淮南道行营指挥使,李重进果然不负众望,他谋勇兼具,指挥若定, 屡次挫败南唐军,连取滁州、扬州、秦州、光州、舒州、蕲州之地;后因雨季来临,骤雨不歇,道路泥泞,柴荣于当年五月班师回汴京,留李重进率部进围寿州。

史载,柴荣返京后,征集工匠“于汴梁城西汴水侧造战船数百艘,命(后)唐降卒教北人水战。数月之后,纵横出没,殆绝唐兵”。

二征南唐

后周显德四年(957)二月,柴荣再次亲征南唐,亲自督军攻破南唐援军屯兵的紫金山寨,一举攻克寿州,歼灭南唐军四万余人,掳获战船数百艘,获取的钱帛、器械、粮草难计其数,二征南唐战绩辉煌,随后柴荣率周军主力满载掳获经上蔡返回汴京。

三征南唐

同年十一月,柴荣率诸军第三次亲征南唐,大军南下后势如破竹,连取南唐濠、泗、楚、扬等州郡,斩获甚为可观。南唐军攻城拔寨,气势如虹,后周军士气涣散,节节败退。

到后周显德五年(958),逼于后周军的迅猛攻势,南唐第二位皇帝元宗李璟遣使求和,割让江淮十四州六十县土地予后周,并赔付犒军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制钱十万贯、茶叶五十万斤、粟米二十万石,并约定今后按年缴纳岁币、绢帛等贡物十万。

后周显德五年(958)一月,柴荣不顾约定,再次率军攻打楚州,这次却碰到了难啃的硬骨头——南唐楚州防御使张彦卿率守军顽强抵抗,重创后周军,使其死伤惨重,城头下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 二月,折戟楚州的后周军转攻扬州,一举攻拔之,旋即四出攻掠,继续扩大战果。南唐皇帝李璟惊慌失措,被迫派使者去见柴荣,并献上江北四州之地,承诺与后周划江而治,以求罢兵息战,为表示诚意,李璟主动削去皇帝称号,改称“江南国主”。柴荣三次亲征南唐,不但迫使南唐俯首就范,而且以碾压性的武力震慑了南方各大割据实力,为北伐扫除了后顾之忧,避免了后周军大举北进时辽与南唐相互策应形成的夹击之势。

【配图源自网络】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88756.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