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不容歪曲: 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 其实是一位值得敬仰的好人

文史砖家2024-04-11 16:07:16  92

文|格瓦拉同志

三国演义》中“尊刘抑曹”的色彩非常浓,正是在这种曲笔下,曹操阵营中很多名臣,能力被“阉割”或弱化,名声被忽略或掩盖,形象被歪曲或丑化,给世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很不堪。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便是在演义中被诸葛亮在北伐战场上骂死的曹魏司徒王朗

那么,真实历史中的王朗究竟是怎样一种形象?

东汉桓帝刘志在位期间(146-168年)[1],距离帝国灭亡还有半个多世纪,在京师洛阳以东千里之遥的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一个名叫王严的男孩降生在以诗书传家的王家,即东海王氏[2]。多年后,天性聪颖、勤学好问的王严将改名为王朗,在弱冠之年获得“景兴”的表字,并投身在著名经学家杨赐的门下求学。

杨赐的身份很不一般,他出身于数百年名门望族弘农杨氏,祖父杨震、父亲杨秉都是经学家,并且均做过太尉,他本人及儿子杨彪也做过太尉,是名副其实的“四世三公”(注: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太尉为“三公”,都是宰相职务,而以太尉的地位最尊崇)。另外,杨赐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孙子,即因处处耍“小聪明”而被曹操处死的大才子杨修。

王朗在杨赐的教导下成为一代儒宗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经过在杨赐身边多年的耳提面命,王朗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儒。出徒后的王朗致力于著书立说,他的一生作品等身,并且水准都很高,开经学派主流-“王派”之先河,尤其是他所著的《周易传》一书,更是被魏晋两朝指定为儒生研究《易经》时必须采用的教材。由此可见,王朗的学术成就远远超过并没有多少高质量著述的恩师杨赐。

东汉朝廷高度重视经学,并以此来择官取士。王朗学成后得到朝廷的征辟,被任命为郎中,不久便出任菑丘县长。然而,就在王朗的仕途行将步入“快车道”时,恩师杨赐却在中平二年(185年)溘然长逝。消息传到菑丘后,王朗立刻辞官还乡,专门为恩师服丧3年。如此有情有义,令天下士人对年纪轻轻的王朗刮目相看,他想“不红”都难。

服丧期满后,王朗在徐州刺史陶谦多次盛情邀请下加入幕府,担任治中从事的要职。此时,汉朝已经分崩离析,各地诸侯都不拿先后在董卓、李傕手下做傀儡的汉献帝当回事,唯有陶谦听从王朗的建议,派使者向朝廷进贡以表效忠,时在初平四年(193年)。对此,汉献帝非常兴奋,下令厚赏使者并晋升陶谦为徐州牧、安东将军,而王朗则被任命为会稽太守。

陶谦

会稽郡管辖今天钱塘江以南的浙北地区,郡治在今绍兴市,从秦汉时期开始便因盐致富,是长江以南的第一大都市。然而,由于连年的兵燹、饥荒,昔日富庶繁华的会稽郡“十室九空”,境况破败至极。王朗立志改变现状,到任后即聘用良才、蠲免赋税、鼓励农耕和煮盐,使得先前残破不堪的会稽郡数年后便面貌一新。

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王朗还积极创办学校,鼓励发展教育事业。与此同时,王朗还下令取缔当地盛行百余年的同庙祭祀夏禹与秦始皇的现象,因为后者苛酷残暴,不值得享受来自民众的奉献。总之,一身正气、勤政爱民的王朗,在担任会稽太守的4年里,把辖区内大小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因而深受民众的爱戴

然而,在刀兵四起、弱肉强食的乱世,民众的爱戴并不能保证“王青天”坐稳他的位子。建安元年(196年),横扫江东的“小霸王”孙策率兵进攻会稽,自认为守土有责的王朗断然拒绝功曹虞翻提出的建议,没有选择坚守城池,而是在固陵列阵迎敌。王朗的勇气可嘉,但命运却很不济,虽然赢得几次战斗的胜利,但最终还是败给孙策,只好被迫逃往交州。

孙策

然而,王朗并未到达交州,在东冶准备乘船出海时,便被孙策派来的追兵擒获。好在,孙策敬重王朗的为人,因此非但没有杀死他,反而派大谋士张昭等人劝降,但遭到王朗的拒绝。此时,已掌控汉献帝的曹操遣使来到江东,要求征召王朗入朝做官,孙策不敢违抗命令,只好放王朗北上。由于久经战乱而道路不通,因此王朗在辗转数年后才得以到达许都。

从各种史料分析来看,曹操跟王朗的性格、爱好及做事风格迥异,先前似乎也没有任何交集,充其量也就是互相知道对方存在的关系。不过,求贤若渴的曹操很欣赏王朗的才能和德行,因此后者刚刚抵达许都,便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3]。建安十八年(213年),王朗以军祭酒身份兼领魏郡太守,之后又历任少府、奉常和大理等职务。

曹操

大理职掌刑狱,是主管司法事务的最高官员,由他做出的判决,将决定无数人的命运。当时,曹操以严刑峻法治国,动辄便处决乃至族灭各类罪犯,影响很是恶劣。然而,王朗在担任大理期间却极力纠正这种风气,力求治狱宽和、公正,凡是控罪有疑点时,对嫌犯的判罚都会从轻,意在尽量减少冤假错案。正因如此,王朗拯救了许多无辜者的性命,并深受朝野内外的赞许。

曹丕称帝建魏后,王朗被进拜为司空,封乐平乡侯。司空即西汉年间的御史大夫,职在纠弹百官、劝谏天子,而王朗在任期间也的确忠于职守,曾上疏劝谏曹丕不可游乐过度、半夜才回宫,并被魏文帝虚心接受。当时,司徒华歆、太尉钟繇、司空王朗都因德高望重、品行端正而受到朝廷内外的尊重,而曹丕也由衷地称赞他们为“一代伟人”

曹丕

明帝曹叡登基后,王朗升任司徒,进封兰陵侯。此时,王朗虽然已年过古稀,但依然以国事为念,曾上书曹叡谏止营造宫室,并得到皇帝的嘉奖。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在家中寿终正寝,谥号为成侯。说句题外话。王朗死后同时配享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的庙庭,跟他享受同等待遇的,唯有大将军曹真一人而已。生荣死哀,人生可谓相当圆满。

根据史料记载,王朗至少有3子1女,其中长子王肃是曹魏时期的儒学大师,继续其父遗志,曾遍注群经,对今、古文经意加以综合,是魏晋年间经学派主流-“王派”的领军人物。王肃的长女王元姬后来嫁给司马昭,先后生下5子1女,其中,长子司马炎正是晋朝的开国皇帝。对于重外孙取得的功绩,王朗若泉下有知,究竟该感到羞愧还是高兴?

王朗从未跟诸葛亮谋过面,“被骂死”一说纯属小说家言

最后说一下所谓“诸葛亮骂死王朗”的真相。在王朗病死的同年(228年),诸葛连的确率军北伐(第一次和第二次),并跟曹魏大将军曹真在疆场上对决。然而,从现存的各种史料来看,并没有任何关于王朗随曹真出征的记载,况且这也不符合朝廷的制度。既然王朗从未跟诸葛亮谋过面,那么“被骂死”一说便纯属小说家言,不可信

注释:

[1]王朗生年不详,但依据他早年间的经历可以推测,其大约出生在东汉桓帝在位期间,去世时年纪大约在70岁左右。

[2]王朗出身东海王氏,这个家族虽然远不如琅琊王氏、太原王氏有名气,但却是个儒学世家,产生过很多有名的经学家。

[3]当时担任司空的,正是曹操本人。

参考书目

1.【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2007年版。

2.【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2000年版。

3.【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5年版。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82850.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