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记者瞿依贤3月22日,在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国际医药创新大会(IPIF)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毕井泉在致辞中表示,欢迎跨国制药企业继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购买更多的本土企业研发项目,为中国患者提供更多更先进的治疗手段。
毕井泉表示,十多年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1年以来,中国批准上市新药500多个品种,占全球14%,在研新药项目占全球33%。跨国公司购买中国企业研发项目,2022年44起,成交额275亿美元;2023年以来有70多起,成交额近400亿美元。通过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已经有8898个品规,覆盖1175个品种。临床用药的质量疗效明显提高。
毕井泉还表示,中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有很多有利条件:中国人口众多,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健康领域的需求快速增长。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等领域本科以上的毕业生是全球最多的。
此外,中国有丰富的临床研究资源,三级甲等医疗机构有1700多家,医务人员有1400多万,疾病谱涉及范围较广,临床试验效率较高,新药研发成本较低。中国2017年就已经成为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的成员,ICH的技术指南全部转化为国内的指导原则,药品审评审批制度基本上与国际接轨。
“中国政府的有关部门都在积极研究和探索从生物医药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支持创新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进医疗健康领域的规则、标准、管理制度开放,努力营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这些都必将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毕井泉表示。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8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