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分请英、德修建津浦铁路但路权归中国所有, 四年多便修筑完毕

史海撷英2024-04-11 00:00:00  69

甲午战争后,遭受战败之苦的清政府宣称要力行以修铁路、开矿山等为主要内容的实政,“图自强而再弭隐患”。

津浦铁路,又称津浦线,是清政府借款建成最长的一条铁路,历时四年,一气呵成,也是旧中国铁路最为华彩的篇章。北起天津,南至浦口,与沪宁线隔江相望,中经沧州、德州、济南、泰安、枣庄、徐州、宿州、蚌埠、滁州等城镇,全长1009.48公里,是华北通向华东的主要干线。在徐州与陇海线交会,连接通往中西部的走廊,串起大半个中国。津浦线以山东韩庄运河铁桥为界,由德英两国分别承筑,因而人们又习惯地称为北津浦和南津浦。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京沪大干线形成,津浦铁路成为这条黄金通道的中段,北接京津铁路,南连沪宁铁路。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月,江苏补用道容闳曾向总理衙门请示筹办津镇铁路,因为张之洞、盛宣怀等人反对而搁置下来。同年9月10日,英国驻华公使与德国驻华公使分别致函总理衙门,要求按卢汉铁路同样条件承办津镇铁路。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1月,清政府派总理衙门大臣许景澄为津镇铁路督办。5月18日,许景澄与英商汇丰银行、德商德华银行草签了《津镇铁路借款合同》,借款740万英镑,九折实付,年息5厘,期限50年,合同规定北段由德商承办,南段由英商承办。后因义和团运动爆发,合同被搁置。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清政府分别与英商汇丰银行、德商德华银行签署借款合同,开始筹备建设,此时就已商定,这条铁路以山东韩庄(今枣庄)为界,北段由德商承办,南段由英商承办。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德国代理驻华大使照会清政府,要求议定正式合同。清政府改派袁世凯督办津镇铁路。袁世凯委派唐绍仪、张翼等人与英国中英公司及德国德华银行代表进行谈判。清政府与英、德关于津镇铁路借款的谈判遭到直隶、山东,江苏三省京官、地方绅商及留日学生的反对,认为“津镇一路,北接畿甸,南贯江淮,扼江海之咽喉,握三省之命脉”,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十分重要,要求将津镇铁路收回自办,事情再次搁置。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3月,清廷加派张之洞会同办理津镇铁路。张、袁几经协商,认为废约自办必不可行,只有借款自办,才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光绪三十三年腊月初十(1908年1月13日),外务部右侍郎梁敦彦与德华银行、华中铁路有限公司(1904年由中英银公司和福公司合并而成的公司)签订了《天津浦口铁路借款合同》。其主要内容有:将津镇铁路改为津浦铁路,借款500万英镑,年息5厘,期限30年,第一期300万英镑九三折实付,第二期200万英镑九四.五折实付,以直隶、山东、江苏三省厘金380万两作担保;铁路建造及管理权归中国国家办理,中国国家选用公司认可之德国、英国总工程师各一人,两总工程师须听命于总办或其代办,所造铁路仍分南北两段。

津浦铁路全线图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宣统元年(1909年),南北段分别启动建设。宣统三年(1911年),津浦铁路筑成。

全长1009公里的津浦铁路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便告建成,其修建速度之快为清代铁路之最。津浦铁路修建如此之快的原因首先在于《天津浦口铁路借款合同》中规定“此铁路建造工程以及管理一切之权全归中国国家办理”,这就为中国争回了一些路权,激发了工程技术人员中中国人的工作热情。其次,津浦铁路全路段都位于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除济南至泰安段地处鲁中丘陵略有起伏外,全路地势平坦。另外,津浦铁路分为两段施工后,谁也不甘落后,形成了南北两段竞赛之势。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11月,津浦铁路全线通车。全线共建钢梁桥387座,混凝土桥1290座。浦口至徐州段,每天开行旅客列车只有3对,货物列车7对,每列可牵引30吨货车25辆左右,速度40公里/小时。

随着津浦铁路的全线通车,商贸流通,“京广洋货” 给皖北带来了都市生活方式。以电为光源的城市照明、逐渐推广的西医西药、新式学堂和教堂、新诞生的知识阶层,使近代都市文明与传统的农耕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学界认为,历史上长期作为中国南北交通运输主动脉的京杭大运河,正是在津浦铁路通车后逐渐丧失航运功能。而浦口火车站就成为津浦铁路这条工业时代“大运河”的最南端。

英德两大资本主义国家贷款给中国修铁路,当然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不仅要掠夺中国的资源,还要在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中取得最大的好处。英德两国派出的总工程师按合同规定听命于中国的督办大臣,他们以严谨和敬业的态度,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铁路建造技术和管理制度。

在津浦铁路之前,江南的沪宁铁路已经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建成通车。宣统二年三月初二(1910年4月11日),津浦铁路首次开通旅客列车。两段铁路虽然已经建好,但由于长江阻隔,南北仍没有真正贯通。直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南京铁路轮渡开通,成为亚洲第一条铁路轮渡。突破天堑,铁路运力飞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其货运量由前一年的120万吨急增至815万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又达到1015万吨。作家杨绛也曾回忆轮渡初开的情形:“那时候从苏州到北京有三十七八个小时的旅程。轮渡还在准备中。到那年冬天,我从北京回苏州,才第一次由轮船载了车厢过江。”

津浦铁路全线通车之时,津沪客货轮已经开通几十年,大批煤炭仍由天津从海上南运,所以津浦铁路北段货运长期清淡,只有南段较为繁忙。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日本帝国主义伺机发动了侵华战争,使中国遭受沉重灾难,南京铁路沦陷后,津浦铁路南段,从浦口到滁县、明光、凤阳等地,也已战火纷飞。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31日,为阻止日军经津浦线进攻淮河北岸,国民党军队炸毁蚌埠淮河铁路桥。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元月16日,国民党军队为阻挡解放军南下,再一次炸毁蚌埠淮河铁路桥。

修建淮河木便桥

为了打过长江去,铁道兵奉命在蚌埠淮河铁路桥西侧建造木便桥。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创造了木桥跑火车的奇迹。

“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铁路职工对破坏的线桥设备日夜抢修,1950年7月蚌埠淮河铁路正桥恢复使用。

1949年建国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津浦铁路已不能满足运量增长的需要。

1957年5月由铁道部第三设计院承担德州至茅村段的设计,概算为12701.3万元。因“大跃进”形势所迫,双线提前于1958年7月施工,三院中止了初步设计,1958年在“全党全民大办铁路”的号召下,地方政府大力支援铁路建设,山东省成立了津浦复线修建指挥部,济南铁路局先后调集了8个工程队及民工20万人,自德州站外238公里处至蚌埠站外832公里处全面开工。

1958年7月25日开工,重点是德州至徐州间的于官屯至晏城、北集坡至吴村、滕州至韩庄三个区段共147公里,是当时运输最紧张地段。至1960年,完成土石方1700万立方米,正线铺轨392公里,建桥涵503座。其中大桥13座。1969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使用,南京成为连接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的中间站。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7849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