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周代起,中国历代王朝在确立继承人方面颇为讲究礼法,一般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所以多由嫡长子继承帝位,成为大宗,其余诸子封王,立为小宗,一旦大宗绝嗣,则由最长的小宗后嗣入继大统。明太祖朱元璋自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恢复唐宋旧制为己任,因此其个人虽不喜儒生,却也更加重视儒家礼法。
长子朱标立为太子,其余诸子封为亲王,列藩于各地。在诸王中,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三人地位相较为尊,因为这三人是与太子朱标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他们的生母都是孝慈高皇后马氏。与大哥朱标比,朱樉小一岁,朱棡小三岁,朱棣小五岁。虽然也有说法认为马皇后不育,这四子都是早年间由其他妃嫔所生,马皇后抚养的,但不论如何,这四子是朱元璋最大的四个儿子,也与父母共患难过,与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感情最深。
明朝建国前夕,朱元璋让13岁的朱标和12岁的朱樉回老家祭祖,“念长子年甫十三,次子年甫十二,生长江南,未至乡里。兹特命其拜扫先陵,敬陈荐奠,以表孝思。追想音容,昊天罔极。”多少有点令二子代替自己衣锦还乡的意思。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分封诸子,朱樉因年长首封为秦王,建藩于西安,郑九成(后为礼部尚书)为左相,文原吉(编纂《昭鉴录》)为右傅,长兴侯耿炳文为武相,巩昌侯郭兴和宣德侯金朝兴为武傅,王府三护卫一万九千人,洪武十一年朱樉就藩时还从南京带来了三千七百人,总共22700人,号称“天下第一藩”。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78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