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以来,“历史之遇—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交流展”、“璀璨波斯—伊朗文物精华展”与“埃尔奥拉—阿拉伯半岛的奇迹绿洲”三大文物展览亮相北京故宫,如今已接近尾声。珍稀的展品、庞大的展出规模、多样的形式,无不传达着参展方的重视与诚意。
▲“璀璨波斯——伊朗文物精华展”图片来源中新网
“文物外交”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本国文化独特魅力、实现双方民心相通的有效手段。沙特和伊朗去年3月在中国斡旋下实现和解,一年后更是携手在华办展,既展现了沙伊和解的客观成效,也折射出中东国家“向东看”、与中国关系日趋密切的良好势头。有媒体指出,此次在中国举办文明古国的3场开年大展,反映出以沙伊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国家在“殖民者国家”以外的地方举办不受西方影响的展览的意愿增强,从侧面体现出西方国家和西方文明的影响力正在下降。
近几百年来,西方文明在军事和经济上强势崛起,亚非拉国家往往效仿西方并以获得其认可为荣。而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济垄断的力度持续下降,其文明影响力也随之走低。其中,最直接原因是西方针对亚非拉国家的霸权行径造成的负面影响。无论新老殖民者,对待非西方国家都是“顺昌逆亡”,分化瓦解、挑拨地区国家矛盾是其重要手段之一,也让地区冲突层出不穷。随着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中东国家反美情绪日趋高涨。美国驻中东外交官曾严厉警告拜登政府,美国对以色列在加沙致命军事行动的大力支持,“正让我们失去一代阿拉伯民众”。
从更深层看,西方文明影响力下降还暴露出西方文明观的三大弊端。首先,西方文明观带有明显的“西方中心论”色彩。凡是西方的制度、发展模式、价值观念等等,统统冠以“现代性”“普世”的标签,反之则被贬低为传统落后的象征。西方国家还由此推论:非西方国家只有全面向西方靠拢,才有资格位列“文明国家”。这种“同而后和”的文明观迫使很多非西方国家照搬西方,结果却大都是政局动荡、经济衰退,沦落为西方文明的附庸。
其次,西方文明观还将文明标准武器化,作为贯彻霸权主义的道义工具。近代以来,西方列强有意在西方与非西方国家间塑造“文明与野蛮”的二元叙事。例如,在殖民扩张时期,西方殖民者曾将“是否信仰基督教”作为标准,将异教民族贬斥为蒙昧且野蛮。二战后,这种“文明与野蛮”的标准逐渐抽象为“民主”或“人权”等概念,几经演变但万变不离其宗,本质都是服务于西方文明的霸权主义。
最后,西方文明观还将文明标准野蛮化,从而将武力等同于“文明”,对弱肉强食进行美化和正当化。推演到极致,就是将军事水平视为文明的基本尺度。少数军事力量强大的西方国家占据上层生态位,肆意欺凌相对落后的亚非拉国家,还将这种状态塑造成天经地义的合理秩序。这种所谓的文明标准颠倒是非,不仅不会引导人类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反而让人类越发野蛮。
当今世界已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权力格局正加速转移。站在西方文明观的视角,世界将面临长期动荡,人类社会的未来晦明不定。当此之时,人类社会亟需一种替代性的文明新形态。而中国倡导的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新文明观,具有明显的时代进步意义。一来,这种文明观的前提是承认各国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在立足特殊的基础上寻求一般性,是一种真正的开放性文明观。二来,文明互鉴是基于自愿平等原则的自主性文明观,强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示范效应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普世伦理。最后,这种新文明观还是一种有利于多数人民和国家的文明观,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文明互鉴,正是这种新文明观的具现。(完)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区域国别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77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