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在跌落的,将来还会复原;而现在风光无限的,将来也会跌落。”古罗马诗人贺瑞斯的这句话被金融业人士奉为圭臬。
低迷、复苏、高涨、衰退,形成一个完整“经济周期”,如何成功穿越、基业常青是从业者一道严肃考题。
比如被誉“银行业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2023年罕见出现“增利不增收”。
2024年3月25日该行年报亮相:2023年营收3391.23亿元,同比下降1.64%;净利1466.02亿元,同比增长6.22%。
拉长时间线,上一次营收负增还是在2009年,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下,金融业均遭受不同程度影响。
时隔14年再次营收下滑,除了行业净息差下行压力,自身的大财富管理收入下降、房地产贷款风险化解、合规性投诉等隐忧也亟待弥合。
1
减收增利靠什么
截至2023年末,招商银行总资产11.0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77%;总负债9.9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25%。
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率0.95%,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但不良贷款余额615.79亿元,同比增加35.75亿元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为13.73%、16.01%和17.88%,分别同比上升0.05、0.26和0.11个百分点。而净息差为2.15%,较2022年下降0.25个百分点,降幅进一步增大。
那么,利差不断收窄、营收下滑56亿元的背景下,招行如何实现87亿元利润增长的呢?
有业内人士对首条财经表示,净利逆生长的秘密,藏在利润“蓄水池”中。对熟悉银行业的投资者而言,利润“蓄水池”并非多神秘,指的是减值与拨备覆盖率。
2023年,招商银行信用减值从2022年的567.51亿元降至2023年的412.78亿元,同比下滑27.26%。
此外,金融投资、应收同业、表外预期信用减值损失方面同比减少136.21亿元,其他信用减值损失减少33.3亿元。
另一厢,截至2023年末,该行拨备覆盖率437.7%,较上年底下降13.09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4.14%,同比下降0.18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招行利润能“逆生长”,减少表外业务计提、拨备覆盖率调整功不可没。事实上,这些调整也是业内惯例。只是,穿越行业低谷向来是实力韧性的长久比拼。依靠上述手段能否持续、后续净利又怎么走?答案还需从具体业务层面探寻答案。
2
中间业务承压
大财富管理战略转型何去从
对于经营压力,招商银行早有预判。
2022年业绩会上,行长王良曾言,2023年的挑战是营收。而营收挑战主要在于重定价带来的息差收窄,导致净息收入增长出现缺口。据其预测, 2023年要弥补该缺口,一靠业务增量,二靠非息业务。
2023年,招行利息支出达到1609.41亿元,同比大增19.09%,主因计息负债规模增长及付息成本率上升。
而净息与非息收入却呈双降格局:前者收入2146.69亿元,同比下降1.63%;后者为1244.54亿元,同比下降1.65%。且两者总营收占比同比基本持平,分别为63.30%和36.70%。
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表示,这或意味着,招行近年来持续增长的中间业务,开始面临下滑压力。非利息收入一般指的是中间业务收入,主要以手续费,佣金,汇兑和投资收益构成。该业务被公认为是银行业增长“第二曲线”,正是得益于中间业务的出色表现,招商银行被誉业界标杆。
不算多苛求。2023年招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一项中: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84.66亿元,同比下降7.89%;资产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14.74亿元,同比下降7.89%;银行卡手续费收入195.25亿元,同比下降8.76% ;结算与清算手续费收入154.92亿元,同比增长2.93%;托管业务佣金收入53.28亿元,同比下降8%。
增少减多,业务成长压力肉眼可见。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卡手续费收入下滑,主要是信用卡线下交易手续费收入下降,2023年信用卡流通卡量出现了罕见收缩。
截至2023年末,招商银行信用卡流通卡9711.81万张,同比减少559.12万张。流通户6974.04万户,同比下降0.37%。
除了信用卡业务低迷,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托管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总收入为452.68亿元,同比下降7.90%,成为招商银行中间业务不振的主要原因。
2014年起,招商银行提出轻型银行战略,2018年开始数字化3.0模式,被认为是招行数字化转型下半场开始;2021年再次提出“大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数字化的运营模式+开放融合的组织模式”的3.0模式。
其中,大财富管理被市场解读为轻型银行战略转型的关键落子,是对数字化3.0模式的补充升级。
2023年,招行大财富管理业务中,代销理财收入54.24亿元,同比下降18.37%。代理基金收入51.79亿元,同比下降21.52%。资产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14.74亿元,同比下降7.89%,托管业务佣金收入53.28亿元,同比下降8.00%。
招商银行解释称,代销理财、代理基金、资产管理、托管业务下滑,主因理财产品规模结构变化,导致理财产品日均规模同比下降,资本市场震荡下行权益类基金发展低迷,权益类公募基金托管、理财托管收入下降。
3
罚单、投诉面面观
如何念好“合规经”
转型遇阻,“烦心事”不止是业绩下滑。
2023年3月,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通报显示,2022年第四季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接收并转送的银行业消费投诉中涉及理财类业务投诉4476件,占投诉总量的6.4%,其中招商银行以336件居榜首。
浏览黑猫投诉,截至2024年4月9日18时,招商银行累计投诉量为24648件,客户满意度三个星。这与向以追求五星好评、服务见长的招行似乎多少有些格格不入。梳理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误导销售、不规范销售理财、欺骗消费者等质疑。
(以上投诉均已经过平台审核)
客观而言,用户千人千面、人人满意并不现实,上述投诉或有偏颇片面处。可是金融业重体验、强口碑也是不争事实,尤其招行一直以服务高净值客群见长,及时夯实品控、查漏补缺总没有错。2022年以来,随着打破市场刚性兑付,理财市场违约案例增加,招行更需警惕风控品控“翻车”的衍生影响。
2018年,招商银行曾因“销售同业非保本理财产品时违规承诺保本”等14项违规,收到6570万元巨额罚单。
2021年5月,银保监会对招行再开一张高达7170万元的巨额罚单。涉及高净值客户认定不审慎;违规变相降低理财产品销售门槛;向不合格个人投资者销售投资高风险资产或权益性资产的理财产品等27项违规行为。
2023年1月1日,招商银行又因13项违法被央行开出3429万元 罚单。其中,违反金融营销宣传管理规定,再成被罚原因之一。
诚然,罚单都有滞后性,不代表当下情形。但二次“翻车”,叠加上述投诉、以及最新年报业绩表现,却也都在为招行敲响警钟。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作为战略转型的重要抓手,若基本品控风控不扎实,无疑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减分项。
4
房地产不良双增
“踩线”烦恼怎么解
除了理财罚单,房地产贷款也是监管处罚重点,往期不乏百万级罚单。
仅以2023年为例,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显示,因房地产贷款业务违规“三宗罪”,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被开出两张罚单,合计罚款1040万元。
12月,招商银行宁波分行被罚285万元。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为:为环保不达标企业办理贴现业务;违规收费;房地产业务管理不审慎;个人经营性贷款用于置换按揭贷款;贷款三查不尽职等。
截至2023年末,招商银行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金额为171.8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35亿元,不良率5.26%,同比增长1.18个百分点。
拉长周期看,2012年末至2021年末,招商银行公司贷款中的房地产贷款余额连续增长,从2012年末的1019.51亿元增至2021年末的4017.04亿元。结合房地产业当下调整压力,自然引发了市场关注,房地产业务的不良贷款能否 “软着陆”。
好在2022年以来,招行开始压缩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当年为3337.15亿元,同比减少222.62亿元,占本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5.83%,同比下降0.95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末为 3266.67亿元,同比再减13.11%。
可见,招行也在防风险、去杠杆、提质量,市场敬畏意识值得肯定。然而不良贷款金额、不良贷款率的双增,也意味着这条质量奔赴之路并非坦途,真正“软着陆”还需拿出更多智慧、韧劲、实力。
个人贷款方面,截至2023年末总额为1.385万亿元,占比21.29%,虽较上年的24.12%占比有可喜较大下降,但仍超出20%的监管“红线”。且自2021年监管规定出台以来,就连续超线、已超三年。
在行业分析师孙业文看来,招商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零售贷款比重不低, “零售含房量”偏高,意味着信贷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伴随楼市持续深调,招行不断压缩房地产贷款规模的同时,未来公司业务怎么走、转型布局方向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也考验当家人取舍。
2022年4月22日,田惠宇官宣落马,而被查四天前其被官宣免职。功是功过是过,鉴于任职期间,田惠宇带领招行取得傲人成长性,市场一度对企业后续前景担忧。
在当年4月的一季度业绩交流会上,新任行长王良强调了 “三个不变”和“五个始终坚持”,是招行的特色和优势所在,董事会、管理层会长期坚持下去。向外界透出了坚定发展信心、有效回击了看空声音。
只是,从实际成绩单看还需加把劲:2021年-2023年,招商银行净利增速为23.20%、15.08%、6.22%。营收增速为14.04%、4.08%、-1.64%。
业绩高增长不在,这自然与外界环境压力不无关系。但冰激凌效应也告诉我们,越是行业寒冬,越凸显龙头企业的发展韧性、综合抗风险力。如何不负“零售之王”美誉、找回傲人成长性,外界等待答案。
5
反向讨薪看点
深蹲之后是起跳?
客观而言,大象起舞向来不易,转型升级更非轻松话题。
年报显示,根据监管要求及经营管理需要,招行建立了薪酬延期支付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相关机制。2023年,执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员工有4415人,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额4329万元。2022年相关总金额达5824万元。
力度决心肉眼可见。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认为,相比千亿净利规模,两年一亿多元的反向讨薪对公司利润影响、弥补相关业务暴露的风险敞口作用不大,但衍生的约束和警戒意义巨大。近些年银行业贷款等业务屡有爆雷发生,“追薪”制度可有效平衡相关员工在具体业务上的激励与处罚机制,避免追求规模忽视风险。从而减少激进冒进,扎牢合规运营篱笆。
不算夸言。2023年初,招行提出“以价值银行战略目标,引领招商银行高质量发展”。
何为价值银行?王良表示,“价值银行”战略是在原来“零售银行”战略和“轻型银行”战略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
打造价值银行是招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打造价值银行,把握银行业趋势性变化,与新发展阶段相适配,提升经营理念、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构建招行马利克曲线和持续竞争能力。
字斟句酌,招行也有一颗进化之心、质量敬畏心,有系统战略有实操抓手。发力方向正确了,剩下的就交给运营效率、战略定力、实操精准度。
也必须更快更准些了。遥想2020年8月6日,招商银行A股市值达9170亿元,首次超过四大行之一中国银行的9046亿元。而截至2024年4月9日A股收盘招商市值为8150亿,中国银行则达1.32万亿元。
都说深蹲之后是起跳!反超与再反超间,何时重振“零售王者”雄风、怎样重新超越?市场等待招行作答。
本文为首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