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特殊的寺庙: 武警24小时执勤站岗, 它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华太师2024-03-13 15:45:10  157

提起“寺庙”,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但如果说“寺”与“庙”其实各有含义,很多人也许就会一头雾水了。

“寺”,意为“寸土之地”,恰好,“寸”与“土”也是它的文字构成。

寺原本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高级国家机构,后来成为佛教修证的最高果位“佛陀”教化世人、普度众生的管理机构,也因此成为“佛寺”。

“庙”,是世间德才兼备、至善至美,享有“圣贤”美誉的人们的追悼之地,旨在为后人提供瞻仰伟人、朝拜习得妙法之地,因音同“妙”而得名“庙”。

随着时间流逝,因后来二者并无太大区别,皆为“敬顺仰止、得妙法真如之地”,所以逐渐并称“寺庙”。

佛教究竟是何时正式传入我国,至今仍未有明确消息记载。

不过,一种较为精确可行的观点称:佛教是在两汉之间通西域、丝绸之路繁荣以后逐渐传入。

刚开始,佛教被我国人民视为“方术”。

但随着影响力增大,它的独特品格逐渐展现,逐渐受到追捧,而后又在统治阶级的扶持下与儒、道并立,成为国内信徒众多的文化教派。

伴着佛教文化兴起,各地佛堂、寺庙群起,以供教徒焚香礼佛。

不过,在我国首都北京,有这么一座寺庙十分与众不同——它竟然需要武警全天镇守。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潭柘寺

在北京,一直流传着一句民间俗语。

“先成潭柘寺,后成北京城。”

由此可见潭柘寺崇高的地位以及悠久的历史由来。

要知道,它是北京现记载的年代最久远的寺庙,因“龙潭”与“柘树”闻名天下,也因此得名。

据史记表明,潭柘寺初名“嘉福寺”,始建于西晋王朝第三位皇帝晋怀帝永嘉元年。

从年号与寺名所蕴含的意义来看,我们不难得知——晋怀帝司马炽希望西晋能够永远繁荣昌盛,并建此庙祈福。

不过,也有坊间传闻称“嘉福寺”名称由来另有史记考究。

当时,该寺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时最早修建的一座寺庙,因佛教当时并未普及、受众极小、未被民众接受导致发展缓慢。

为了能够吸引周围百姓注意,寺庙得名“嘉福”,寓意众人可以在此祈福求宁、寻得佛祖庇佑。

后来,在唐代武则天统治时期的万岁通天年间,华严和尚见嘉福寺破败不堪、四处断壁残垣后心生不忍,遂向女帝禀告,希望重修寺庙。

武则天潜心佛法、精通佛理,十分尊崇佛教,当即应允。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缮重建,嘉福寺焕然一新,因山间泉水清冽、甘甜异常更名为“龙泉寺”。

此后,至清朝康熙年间,这座寺庙先后经历多次修整、扩建,屡次更名却多方始终争执不下。

为了解决这一大难题,“龙泉寺”再度更名“嘉福寺”,重回当初。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游历嘉福寺、龙颜大悦,为其赐名“敕建岫云禅寺”并亲写寺额。

自此,“敕建岫云禅寺”成为北京地区最大的一所皇家寺庙。

虽然有幸得皇帝亲赐名讳,但由于“敕建岫云禅寺”此前称呼各异、多种多样,实在太过繁杂。

因此,民间早就对其拥有了自己的称呼——“潭柘寺”。该名来源山间泉水与山上树木,十分好记,借此得以广为流传、颇得众人认同。

在这里为大家解释一个误区。

曾有诸多文章表述,“金代熙宗御赐寺名大万寿寺”,认为在金代时期,金熙宗完颜亶曾到此地游玩赏景,尽兴之余为其更名。

实则不然。

据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的《顺天府志》记载,完颜亶去玩的寺庙实际地处明代“旧城”金中都城内,而潭柘寺位于城西百里处,两者相距甚远。

不过,两寺会被后人混淆也是情有可原。

这大万寿寺也与潭柘寺一样“身世坎坷”、多次更名。

自辽世宗耶律阮即位时的天禄年初期始建以来经历“悟空”、“万寿禅寺”、“太平寺”、“华严寺”等寺名,最终在金代皇统初年才定名“大万寿寺”。

而在明代大学士谢迁撰写的《重修嘉福寺碑》一文中,也曾错认、错写潭柘寺“皇统间,改为大万寿寺”。

到了乾隆四年,《潭柘山岫云寺志·第一卷》作者依据《重修嘉福寺碑》的内容继续改写,将潭柘寺的经历杜撰为“重饬于大金熙宗皇统年间,敕赐寺额大万寿寺”。

究其种种,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武警驻守

至于在我国的诸多寺庙中,潭柘寺为何成为唯一有武警驻守的寺庙,还要从寺内的两大稀世珍品说起。

在潭柘寺的龙王庙前,悬挂着一条石鱼。

相传,这条鱼是南海龙宫敖钦的“镇海之宝”,因玉帝不忍世间百姓受难、这才派出“石鱼”挽救天下苍生。

那是玉帝庆寿之日,天庭中的神仙们纷纷携带奇珍异宝前往寿宴庆贺。

作为掌管风雨之事的神仙,敖钦拿出这条石鱼献给玉帝,博其大悦。

尽管这石鱼法力无边、意义非凡,但此前,玉帝曾三番两次旁敲侧击,表明自己对其喜爱异常。

无奈之下,敖钦只好忍痛割爱。

寿宴进行、众人觥筹交错之时,忽闻百姓哭泣。

原来,那年的潭柘寺附近大旱。

河水枯竭、田地干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无法生存,纷纷涌到潭柘寺前痛哭不已,以求上苍怜悯。

查明情况,玉帝深感痛心,遂将石鱼赐予人间。

仙人赐物、大有奥妙。

这条石鱼的身体各处会在敲击之下发出悦耳的声音,而这种声音正是能向敖钦求雨的信号。

一天深夜,忽然间狂风大作,引得求雨百姓惶恐不已。

当时,潭柘寺的方丈已经率领当地百姓搭台颂佛许久,却丝毫不见回应。

恰巧在这第四十九天之时天生异象,众人纷纷认为他们的因为引起了“神罚”,绝望至极。

可是,在电闪雷鸣、风雨大作之中,有人看到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神秘的色彩。

待到光芒降于世间,刹那间万籁俱静,仿佛一切从未发生过。

眼见一切恢复如常,众人赶忙上前查看,却发现是一条巨大的“石头鱼”。

带着疑惑与不解,潭柘寺的方丈伸手触摸,发现石鱼的不同部位均能发出各色韵律、宛如天籁。

此景引得众人大喜过望,认为“降鱼”意为“降雨”,大旱之日将会不日结束。

随即将这条石鱼悬挂在龙王店前,供奉为镇寺之宝。

次日,大雨如约而至,救当地百姓于水火之中。

后来,有消息称:石鱼身上的部位用特殊的方法划分,对应着当时人皇统治的不同省份,如果想在哪里求雨,只要对相应位置进行敲击,敖钦便会听到求雨信息,继而降雨。

只可惜这条石鱼在丙午之乱时不幸被毁,现在龙王殿中悬挂的仅是在1980年时期制作的仿品。

经此一事,潭柘寺名声大噪,许多百姓慕名前来,渴望一睹石鱼真容。

在常年的香火供奉下,它又被人们发现了一个新技能——疗愈人间疾苦。

原来,人们发现,只要身体不幸患上不治之病,就可以来到石鱼面前,对对应位置进行敲击。

这样,神仙们就能得知人们身上的疾病,从而祛病消灾。

除了石鱼以外,天王寺东侧的铜锅也大有来头。

据民间传闻,这口铜锅曾在饥荒时期立下血汗功劳,书写了一段“添人不添米”的传说。

时值饥荒年间,天下百姓得知潭柘寺正处于“受戒期”,愿舍粥救人,纷纷涌入寺中求食。

眼见灾民数量众多,方丈命人抬出库房中高六尺、直径丈余的最大铜锅煮粥。

这口锅一次开火能放米十担,数量巨大,无数饥民得以借此存活。

后来,随着时间越来越久,寺内粮食见底,众人再度失去希望。

但此时,寺内众僧的受戒期还尚未圆满。

这时候,天王殿中一直为众僧饲养的两条青蛇“大青”、“二青”突然躁动,引得寺内僧人大惑不解。

只见大青窜出殿外,向着存放铜锅的饭堂爬去。

不久后,一名小和尚告诉方丈,今日粥棚突发“怪事”——原来,在众人用餐结束以后,负责清洗锅具的僧人正要收走锅具,却发现锅体沉重无比。

他打开锅盖一瞧,却发现锅内竟仍然有着满满当当的米粥。

得知此事,方丈立刻赶往粥棚查看。

听闻众人一惊吃饱喝足,他品尝了一口锅中米粥,发现味道异常香甜。

就这样,凭借这锅神奇的“香粥”,僧人们度过了最后三天的受戒期。

直到最后一日圆满结束,众人这才发现,锅底竟然有着一小堆动物骸骨。

这时候,天王殿中的二青缓缓爬来,紧盯锅中骸骨直立起身体,似是祭拜之意。

方丈这才恍然大悟——这锅中无故出现的米粥,或许是大青为救大家自愿献身了。

自此,这口粥锅也成了潭柘寺的珍宝之一。

除了石鱼与铜锅以外,潭柘寺中还有着“活佛布道、老虎从善”;“古树预言”;“神秘红狐”;“公主拜砖”等诸多神话故事,因此留有许多奇珍异宝、稀世古迹。

触目皆文物、处处有典故。

由此看来,诸多国家珍品需要武警驻守保护,防止有心之人盗窃、损毁也是理所应当。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697.html
0
最新回复(5)
  • 欣欣ye_2024-03-14 09:38
    引用5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 睡醒了。2024-03-14 03:46
    引用4
    这是啥情况啊,佛祖显灵了,需要保护,不能够吖,佛祖是保佑众生平安幸福发大财的,要是佛祖都感到危险了,还能相信佛祖保佑众生发大财吗,问问佛祖……阿弥陀佛。
  • 勇敢二牛2024-03-13 23:18
    引用3
    哎呀!当年竟然不知道。。。在北京白待了四年!感谢分享!
  • 柴郡猫郡主2024-03-13 22:22
    引用2
    哪怕只有一点点光,都要满怀希望!
  • IT之家2024-03-13 18:58
    引用1
    妙严是不是观音大士的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