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国家与民族危急存亡的时刻,无数热血青年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或者事业,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比如今天我们要讲的李任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任之已经考入了金陵中学初中,但在国家与民族危急存亡的时刻,李任之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投身时代的号召。新中国成立后,李任之担任了安徽省委书记以及湖北省委书记等职务。那么,李任之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李任之出生于1919年,广东东莞人,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李任之出生后不久,他的父亲去世,李任之是由母亲与祖母拉扯长大的。母亲对李任之的教育极其重视,即使砸锅卖铁也要供李任之读书,为了让孩子有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李任之的母亲漂洋过海,前往马来西亚打工。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李母与国内失去联系,她也因思念儿子成疾,病逝在国外。在这之后,李任之由祖母抚养长大。青少年时期,伴随着广泛阅读进步书籍,李任之逐渐萌发了爱国主义,他关心国家命运与前途,渴望国家强大起来。
1935年,李任之参加了反帝大同盟,此后他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思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任之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4月,李任之正式加入了我党,在这之后,李任之被派到豫皖边区,主要从事宣传、组织等方面的工作。
皖南事变后,李任之被派到淮北一带从事根据地的建设,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他依靠群众力量,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李任之参与组建了淮北挺进支队,坚持在淮北地区与反动派进行游击战争,有效地牵制了正面战场的敌人。同时,淮海战役期间,李任之还积极组织群众支援前线,提供了大量物资,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李任之留在安徽省工作,担任了安徽省委工业工作部部长以及主管工业的省委副书记。期间,他参与领导了两淮煤矿、马钢、铜陵铜矿、安庆石油化工总厂的建设,为发展安徽的国民经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61年,42岁的李任之担任了安徽省委书记(常务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他也继续为安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殚精竭虑地奉献。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47岁的李任之也受到冲击,并被“打倒”,身心受到极大的迫害。在总理的保护下,1968年,李任之重新复出,复出之后,他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大力抓生产,力所能及地发展国民经济,减少“四人帮”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
1977年,59岁的李任之再次担任了安徽省委书记(此时依然设有第一书记),两年后,李任之被调到湖北,担任了湖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那段时期,李任之严格落实中央的干部政策,努力肃清“四人帮”的影响,帮助受迫害的干部重新复出。同时,他也大力发展生产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为推动湖北省的改革开放做了很多工作。晚年的李任之主要生活在武汉,于1983年因病去世,享年64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69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