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摧毁了六国政权,建立了华夏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帝国,国号“大秦”。基于以上功绩,嬴政自诩为“始皇”,至此,中国就有了位“秦始皇”。
在建秦之后,秦始皇的一个决策,让中国领先世界上千年,至今都在因此受益。
统一六国,推郡县制
面对“六王毕,四海一”的天下,秦始皇要想出一个新制度来管理他那空前庞大的王朝。
史书记载,秦是受周天子分封最晚的诸侯国,因此秦发现了周朝分封制所产生的危害,也就是《韩非子》中描述的那样,“大臣太重,封君太久,上逼主,下虑民”。
另外,周朝年间的秦又与犬戎地盘相接,这就意味着秦更需要一个忠诚的“政治机构”来镇守边境。
于是,秦武公第一次在秦尝试了郡县制。而后,在孝公时期,秦在任用了商鞅变法后开始大规模地设立郡县。
到了秦始皇成为天下之主后,就做了一个让中国领先于世界上千年的决策,即在全国范围内都推行郡县制,这意味着郡县制正式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郡县制,其内核是一种地方行政的二级制,而郡就是帝国的一级行政区。郡守的选录由中央安排,郡守有着管理一郡内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司法的权力,其所受的俸禄和地位与中央九卿相当。
县是低于郡的地方行政区,县令主要负责的是征收赋税,招募军兵,推行政令。同样,县长也是由中央任免。
而无论是郡守还是县令,他们的官职都无法像“分封制”那样通过“父传子”世袭继承。
是否推行,争论不休
但是在秦初定制时,关于帝国要用分封制还是分封制,秦臣也是争论个不休。
丞相王绾认为应沿袭“分封”。这位丞相觉得帝国初定,诸侯初破,比如燕、齐、荆离咸阳太远,因而选立秦王诸子分封,才得以安定天下。可是,这个提议却遭到了李斯的强烈反对。
李斯提出虽然周武王和周文王都让自己的手足血亲成为了一方诸侯,但随着时间一长,血亲也会变得疏远,开始各谋私利,相互诛伐,就算是周天子出面也无法阻止这乱局,所以秦只能用郡县制。
李斯观点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因为始皇曾经历过嫪毐的叛变。
史书记载,公元前239年,也就是嬴政成为秦王后的第八年,深得赵太后欢心的男宠嫪毐被封为长信侯,得山阳地和河西太郡。
嫪毐在封侯后仅过了一年,就拿着私制的玉玺和太后玺在秦宫内发动了叛乱,后被平定。
在秦始皇看来,只要权臣拿到了封地,就会壮大自己的势力,不管有没有犯上作乱之心,权臣都会威胁到君王集权。
此外,从秦国现实原因出发也是难以实现“分封制”,这也是因秦始皇家族子嗣太过微薄的缘故。
嬴政的父亲子楚是秦孝文王次子,而他获得秦王之位是在吕不韦的帮助下认了秦孝文王正妻不曾生育过的华阳夫人当嗣子。所以,子楚这一辈开始就没有血脉至亲的兄弟了。
而子楚又只有嬴政这一个儿子,可见嬴政他根本就没有可以分封的兄弟叔伯。并且,在秦初时,嬴政的长子扶苏不过才20岁,其他的子女年纪更小,也达不到分封的条件。
综合来讲,对秦始皇来说郡县制是当下最好的选择。因此,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正式以郡县制治国。
领先世界,受益至今
那么,郡县制如何得以让中国领先世界上千年呢?先来看与秦始皇处于同一年代的欧洲,此时正是罗马共和国时代,这是一个建立在城邦体制基础上的国家。
而城邦的执政官是由人民从贵族中推举而出的,可见罗马的政治权力是松散的,并非像中国的中央集权。
此外,欧洲走向君主集权政治体制大约是从公元15世纪开始的,当法国波旁王朝的权力交给了路易十四之后,这位国王才开始向秦始皇一样采用类似“郡县制”的政治制度。
欧洲在一开始没办法实施郡县制的原因也是由于这种制度的特殊性,郡县的长官是要由中央任命并受控于中央,这是君主专制的结果。
能推行郡县制的国家都是已经完成了中央集权专制的国家。而郡县制除了在当时世界遥遥领先之外,还让现代社会都因此受益。
第一,自郡县制得到了秦始皇的推崇之后,后代历朝的君王同样也承袭了此制,而且还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完善,创造了更利于王朝的统治的政治制度。
比如说宋朝,在一县之中出现了各司其职的县吏。有掌管县中文书的主簿,有负责治安缉盗的县尉,也有经办案牍的押司。
到了明朝,中央则减少了县中的官员安排,主要由处理财、司法、粮食、教育的县丞和主簿组成。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尽管后世对秦制进行了革新,但却没有动郡县制的框架。
可,郡县制为何能“存活”如此之久呢?这其实是因为此制能对区域管理和治安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就算是今天,仍沿用了郡县制,一县之中也还有县长的存在。
尽管今天的县长和古代的县官权力不同了,但他们都秉持着相同的责任,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另外,县长能在管理的区域内推动文化教育的建设,让中国变成一个更美好的国家。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