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与手工看似毫无关系,但迷恋手工的皇帝却成为了后人的谈资。
在其为数不多的从业人员中,不乏玩忽职守、甚至不务正业、沉溺于一些“奇技淫巧”而无法自拔,以致国将不国,甚至国破家亡的另类皇帝。
当然也有松弛有度、劳逸结合,将业余爱好与治国理家结合得天衣无缝,甚至从手工劳作中感触到治国之道的智慧君主。
刘备:鞋匠祖师爷
话说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幼年丧父,家境清贫,曾经“织席贩履”。
为这一段“龙居潜邸”的苦日子,士族地主出身、四世三公的袁术曾大骂刘备为“织席编履之夫”,就连宦官的干孙子曹操也骂刘备为“卖履小儿”。
对此,诸葛亮还曾专门进行过驳斥:“昔高祖皇帝,起身乃泗上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履,又何足为辱乎?”
不过平心而论,孔明先生这番反驳理由显苍白,人家刘邦咋说也是个基层国家干部,比你刘备一个穷个体户强。不过好在刘老板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当之强。
刘备之所以能够从一介布衣奋斗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一代枭雄,必有过人之处。
而且有理由相信,刘备对这一段苦难童年的记忆,并非全然不堪回首。
若干年后的某日,蛰居新野的刘皇叔闲来无事、一时技痒,略用“牦牛尾”精心编制了一顶太阳帽欲送给鞠躬尽瘁、辛苦加班的诸葛军师,不料热脸贴上了冷屁股,人家非但不领情,还着实被孔明奚落了一番。
“明公无复有远志,但事此而已?”可见其劳动人民的本性不改。
由于我国古代典籍中有关“贩履”而有名有姓的数刘备最早,他又最富影响,所以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达,民间行会兴起,如木工尊鲁班为祖师爷一样,制鞋、修鞋、贩鞋等一切与鞋有关的行业,都尊刘备为祖师爷。
明熹宗与元顺帝:一对冤家,两个木匠
如果说刘备“织席贩履”乃是迫于生计,不得已而为之。
那么接下来出场的两位仁兄当真可以说是闲没事亦或吃饱撑的。
他们生活的年代虽相隔二百余年,且为世仇。
其中一位是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
另一位是被朱由校的祖先朱元璋推翻的末代异族统治者元顺帝妥欢帖睦尔。
两位嘻哈皇帝有着一个共同爱好——木工,且都技艺精湛。
史载妥欢帖睦尔“不思朝政,专一工巧”曾亲手“御制”微型宫殿,采用木条巧妙搭成,高约一尺,虽然不大,却“栋梁楹榱,宛转皆具”,各种部件一应俱全。
无独有偶,朱由校亦仿照乾清宫的样式,建造了一座小宫殿,高不过三四尺,曲折微妙,巧夺天工。又曾做沉香假山一座,其中池台林馆无不俱备,雕琢细致,堪称一绝。
二人在木模型制作方面可谓不相上下,而最令后人称奇的是他们对于机械原理的深入钻研,妥欢帖睦尔制造过一种宫漏(一种类似“沙漏”的计时器,通过控制水流速度来计量时间,相当于后世之钟表),高约六七尺,宽约三尺。
以木做柜,将漏斗壶置于其中,壶中水自上而下流动。木柜上设计了一个类似西方建筑的“三圣殿”。
柜腰立一位身姿绰约的玉女,手捧时刻筹,随时间推移而浮出水面。宫漏旁列钟钲,对应两名金甲神人,一位悬钲,另一位挂钟,入夜后便会按更敲击钟钲,时间丝毫不差。
每当钟锣鸣响时,旁边设计的狮子、凤凰等灵物都闻声起舞。东西两边设计有日宫和月宫,有飞仙六人立于宫前,每到子午二时,飞仙能自动走出,步过仙桥,到达“三圣殿”,过一会儿又退到原来的位置。“其精巧绝出,人谓前代所鲜有。”
而朱由校还设计过一个精致的喷泉,用大铜缸盛满水,在缸底凿洞并设置机关。
机关一开动,水就喷了出来。先是倾泻如瀑布,接着散落似飞雪,最后则拥起一股高高的水流,笔直而上,犹如一股玉柱。
这时,事先藏在缸底的许多镀金木球也翻滚而出,拥上水柱的顶端,盘旋上下,好长时间都不落下。
皇帝经常和嫔妃们一起欣赏,到了精妙之处就喝彩不已。
不是溜须拍马,当真美轮美奂。
看来皇帝真是孤家寡人,以致郁闷到去做木匠。
只恨老朱当初为教育后世儿孙特意编写的《皇家教林皇明祖训》中忘了一条戒令:不准玩木头!
宋徽宗:文弱的全能大师
宋徽宗赵佶,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水浒传》中的赵官家,北宋首位太上皇,靖康之耻的埋祸和受祸之人,宋朝著名书法家、画家、金石收藏家,历史上著名的“教主道君皇帝”。
此君除当皇帝不行之外,业余爱好甚多,特长在于画画。而且这个“长”非同一般的“长”。
他不同于罗马皇帝尼禄,惺惺作态、孤芳自赏,唱起歌剧来让观众感觉如同受刑,徽宗的绘画和书法水平都是超一流水平,即使现在拿出来看也绝对无人相信是一个业余绘画爱好者的手笔,至少够得上一个美院教授的水平。
赵佶弱冠即师从花鸟画名家吴元瑜,潜心丹青,与驸马都尉王说(高俅的恩公)宗室赵令穰等画家往来,及至践祚、禅位、国破身死,几十年间笔耕始终不辍。
徽宗绘画有两种格调:
一是精工富丽的黄(箜派传统,如临张萱的《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等作品,均可以看出他用笔精细,充分表现出艳丽富贵情调,对画院画家影响很深;
二是用水墨渲染的技法,不太注意色彩,崇尚清淡的笔墨情趣。
其名作还有《柳鸭芦雁图》和纯用水墨表现的《斗爨鹉图》。
他的艺术成就最高的是花鸟画。
在赵佶的推动下,北宋画坛出现了新的潮流,对国画艺术的影响极为深远。
我们有理由相信,徽宗患有严重的“选择性失明”,他在位期间,不辨忠奸,宠信蔡京、童贯、朱王、李彦、梁师成,时称“六贼”。
而一旦寄身笔墨山水之间,便如脱胎换骨一般,火眼金睛,不会放过画纸上一丝一毫的疏漏。
然而完颜阿骨打的子孙们是不懂得欣赏花鸟鱼虫的。
他们金戈铁马,气势汹汹,徽宗手里纤细的工笔画笔自然抵挡不了金人的进攻。
于是文弱的北宋亡于靖康之耻,徽、钦二帝被掳,在受尽凌辱后,赵佶父子被女真人丢进了一个枯井里。
从此,世界美术史上少了一位大师级人物。
彼得一世:卧底船厂当学徒
1697年,俄国组织了一个考察使团赴西欧考察,其中有贵族子弟50多人。
身为一国之君的沙皇彼得一世化名“米哈伊洛夫”,职业为“水手”,在使团充当了一名下士随员。
他为自己刻的图章是“一个寻师问道的学生”。
使团首先到达荷兰的造船业中心萨尔丹。
彼得住进一个铁匠的小屋,到船厂的木工车间当一名拉大锯的普通木匠。
后来又去阿姆斯特丹,到一家船厂当学徒,穿皮裤、抡大锤。
一连工作4个月,直到把一艘大船造成为止。
其间彼得甚至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当了一阵义务船长。
接着,彼得又在著名的阿姆斯特朗船厂研究造船技术,前后用时两个月。
有人或许会说彼得是不是有毛病,放着舒舒服服的沙皇不当,屁颠屁颠地跑到千里之外给人干苦力?
其实不然,彼得亲政时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而此时的西欧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夜,科学巨人牛顿的《自然哲学原理》刚刚问世,文学和哲学事业繁荣昌盛,民主与法制建设初现端倪。
所有这一切,深深刺激了彼得的神经。这次化装出国考察,历时一年半,使彼得痛感到俄国的落后,决心励精图治,迎头赶上。彼得开展了全面的改革。
否则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英、法、普鲁士等“刀俎”虎视眈眈,俄国将不可避免的沦为“鱼肉”。
从此,改变俄国命运的彼得一世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俄罗斯昂首迈入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强国之列。
所以说彼得大帝并不单单是一个顺乎潮流的君主,而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人。
结语
用现代人眼光来看,颇觉这些手艺人皇帝不可思议。
是什么因素导致两位“鲁班天子”和“木匠皇帝”的产生?
柏杨先生分析得很有道理:“人的感情反应,有时候竟会恰恰相反,在那个范围有限(不过三四十个院子)的皇宫中,每天所见的都是同一的面孔和同一的景色,怎么能自我关闭三十年,而不感到单调烦闷……”
所以,大凡中外历史上的英明神武之主,深得“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的精要,合理安排了工作与休闲娱乐之间的关系,既不耽误正经事,又放松了身心,往往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而一些荒嘻亡国之君,事理不明,主次不分,贪一时之欢愉,铸千古之大错,思之令人徒生嗟叹尔。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67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