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亦没有完全相同之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都会持有不同观点,不可能做到全社会都只能持有同样的观点,即使运用强权也办不到。
人类历史上以强权统一思想的时代并不少,但无不以破产而告终。至今仍然存在的国家看似稳如铁桶,实则与破产只有毫厘之间。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有的因为利益,有的因为观念。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观念的不同,所谓文明的冲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人皆可发表观点,于是在互联网的世界里面产生了大量的冲突,人们在网络上的争论也越演越烈。
大部分的争论毫无意义,只是在发泄个人情绪而已。如何可以减少人们毫无意义的争论呢?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人类世界道路千千万,人之道亦如此。人生选择的道不同,人生结果亦会不同。
人与人的差异极小,所谓性相近,习相远。人与人生命境界的差距来自所由之道不同。
有君子之道,有小人之道。君子之道率性也,小人之道从欲也。
率性止于至善则尽性,尽性则可穷理。
从欲止于至善则人化物,人化物则天理灭矣。
道不同如何为谋,一个说西一个说东?拉扯不清,不如各自走各自的道罢了。
方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性为一,可所持观点很难相同,且很少有人会认为自己是错的,于是遇到与自己观点不一致,便会反驳,更有甚者直接失态,搞辱骂,搞人身攻击,扣帽子,挂牌子等泯灭人性的行为。
中国人从来没有像现今这样肆无忌惮地无礼。
因为古人所持有的价值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被他人辱骂则不要辱骂他人。
所谓君子道消,小人道长,说的便是当今之世。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
人生之路在于不断精进,难有十全十美之人。人类的冲突在于人们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
求诸己而后求诸人,己不正而能正人者,未之有也。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之道如射,射箭输了未有怨对手的道理,君子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便不予评论。
在他人不愿改变的情况下,试图改变任何人都是徒劳。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对待朋友亦只能告诫,可便可,不可便止。对于网上陌生人,争论更是毫无意义。
人们总是想要改变他人的观念却从不改变自己的观念,人们总是看到他人的缺点而看不到他人的优点。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天下鲜矣。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孔子为何提倡中庸,中庸即是允执厥中,是圣门心法。中即是心,亦是良知。庸即用,亦是致。中庸即是用心,亦是致良知。
人人观念虽不同,但人心与良知是相同的,人人皆致良知,则世上纷争必少。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仁即人心,克己复礼即是用心,致良知。一日用心,一日致良知,天下归仁。天下归仁由人自身,岂是以辱骂泄恨能够改变他人观念?
孟子曰:“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归,斯受之而已矣。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
孟子在世之时,天下之士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是好辩,是不得已。
圣人以正言辨天下之邪说歪理,待天下之人自辨其理,而后知杨墨无真理,故必往儒矣。
圣贤之于异端,距之甚严,而于其来归,待之甚恕。距之严,故人知彼说之为邪;待之恕,故人知此道之可反,仁之至,义之尽也。
故减少无休无止的争论,在于道不同,不相为谋。在于反求诸己,在于用心,在于致良知。
在于允许他人有与自己不同观点的权利。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65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