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保加利亚籍执行董事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正寻求连任第二任期。对于这位来自欧盟成员国保加利亚的总裁的连任,欧洲各国财政部长不出所料(且颇为慌张地)纷纷表示支持。
关于格奥尔基耶娃总裁,法国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评价她为“在适当的时机担任适当职务的适当人选”。法国财政部长发表这样的言论并不奇怪。自二战以来,就像美国一直独占世界银行行长的位置一样,IMF执行董事的位置已经成为欧洲的“世袭财产”。
本文并非讨论现任总裁董事格奥尔基耶娃是否适合连任第二任期,而是对欧洲官僚在IMF中相对于其他国家官僚享有更有利条件的现状提出质疑。
从法国总统马克龙到德国总理朔尔茨,欧洲领导人都在向新兴国家强烈宣扬全球治理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重要性,但这种欧洲的虚伪行为必须受到谴责。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建立的,涉及世界经济运营的国际规范,如今显然已经过时。
欧洲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摇摆不定,在2022年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开始时达到了顶峰。欧盟对那些无视制裁,继续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像印度这样的国家表示了强烈的愤怒。另一方面,欧洲在能源安全保障的名义下,几乎做着同样的事情,这是颇具讽刺的。
这里要问欧洲一个问题。如果全球治理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对欧洲来说真的那么重要,那么为什么欧盟还要求各国支持格奥尔基耶娃总裁连任第二任期,而不是表明支持来自欧洲域外的候选者呢?
可能很多欧洲人会反对将欧盟作为针对目标,而在这件事上让美国独善其身。其实在IMF和世界银行高层职位的问题上的欧美分配特权,不仅是欧洲,美国也有责任废除这种做法。
直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导致秩序崩溃,新兴国家在IMF中的发言权和存在感才略有扩大。即使现在,欧洲国家在IMF中仍然拥有不成比例的巨大发言权。如何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8万亿美元的韩国,在IMF中的投票权比GDP为1万亿美元的荷兰还要少?GDP为5950亿美元的小国比利时,如何维护其相对于GDP为1.1万亿美元的印度尼西亚拥有显著更大的发言权?
然而,如今在IMF中,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所持有的投票权相加,已经超过了欧洲主要国家的比重,欧洲也应当意识到这一点。此外,如果还考虑到新兴国家的投票权,包括沙特阿拉伯、巴西、南非等国的投票权,目前非欧美国家的份额已经占据了IMF相当大的部分,如果将来投票权的分配进行重新调整,这些国家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因此,亚洲各国政府现在就应该发声,关于国际机构如IMF和世界银行未来的人事安排,他们的意见应该得到倾听。
国际机构如IMF和世界银行的运营仍然需要世界上最能干的候选人,亚洲各国应该要求一个公正、透明、基于实力主义的选拔方法。经过这样的过程,如果选出的是欧洲籍候选人,才应该没有异议。
在没有经过这样公平的程序之前,IMF和世界银行历代的高层地位的由来只是因为他们“父母”在很久以前的世界大战中分配战利品时恰好出现在了正确的时间和地点而已。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63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