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和卫立煌是蒋介石麾下的两位重要将领,他们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色,但难以成为蒋介石的心腹。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分别遭遇失败。薛岳被粟裕打败,卫立煌在东北受挫。这反映了国民党军队的腐败和无能。同时,蒋介石的过度干预也是导致他们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薛岳对蒋介石的评价是“宁用奴才,不用人才”。这表明了薛岳对蒋介石用人唯亲的不满和对国民党军队现状的失望。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薛岳与卫立煌,在蒋介石麾下确实是最为独特的两位将领。首先,这两人无疑是蒋介石早期的两位顶尖将领,即都极为善战,在黄埔军校的学生尚未成长起来之前,薛岳带兵追赶红军,卫立煌则打造了“立煌县”。
抗日战争期间,这两位同样是国民军中最出色的指挥官。薛岳负责国内战场,构建了“天炉战区”狂炼日本敌人,而卫立煌则在海外指挥远征军,声威赫赫于“滇缅战场”。
在当时的国民军中,可能只有白崇禧能与这两人并肩,不会被他们的光芒所掩盖。至于其他的高级将领,如阎锡山、顾祝同、陈诚、傅作义等人都不在其列。
其次,虽都是蒋介石的亲信,但难以成为其真正的心腹。这两人难道不是蒋介石的亲信吗?当然是,否则如何会受到这般重用。而且还与蒋介石有着复杂的个人关系,这就是国民军中著名的“夫人外交”所在。
薛岳的第二任妻子方少文,正是宋美龄的老乡,两人关系甚密,甚至有人说两人结拜为姐妹,但没有找到具体的史料证明,因此更准确的说法是“亲密无间”。
这就解释了为何在长沙血战、处境艰难之时,宋美龄会“后宫干政”般地公开支持薛岳,从而直接影响了蒋介石的决策。
卫立煌同样如此,其第一任妻子朱韵珩曾在美国留学,见宋美龄时毫无障碍,不需通报即可直接见面。
同时,薛岳与卫立煌都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不完全是蒋介石的心腹。这就导致了他们在被蒋介石重用的同时,仍然受到蒋介石的防备甚至排挤。因此说这两人“曾为嫡系难成心腹”。
第三,都在解放战争期间失败。薛岳被粟裕的连串攻击打败,彻底失势。卫立煌在东北遭遇挫败。这正是所谓的“前浪被后浪拍死”的例证。
其中,卫立煌的失败稍显体面,毕竟东北的失败普遍认为是陈诚与蒋介石的责任,卫立煌不过是替罪羊。他还曾尝试挣扎,与蒋介石斗争不休。
而薛岳的失败则更为难堪,那么为何薛岳会败得如此之惨?其实与卫立煌一样,都与蒋介石的过度干预有关,以至于薛岳晚年评价蒋介石时,用了“宁用奴才,不用人才”这样的话来表达他的心酸。
之前提到,薛岳曾经领军追赶过我方红军,全力以赴却未能成功,反而成了毛主席的调侃对象:“红军长征二万五,薛伯陵相送至终。”薛岳还多次围攻我方红军,却屡战屡败,结果徒劳无功。为何如此?通过一个经典的战例便可明了。
1932年,蒋介石指派薛岳进攻我们的苏区,并进行围攻。薛岳这次表现还算不错,但他不知道的是,蒋介石在后方正在研究地图,突然想到了一个巧妙的计策。
于是,蒋介石绕过薛岳,直接向薛岳的下属李韫珩下达了命令,让他必须前往指定位置,并特别提到了薛岳。蒋介石在电报中写道如下:
“兄部务必于今晚赶至安南北部,明晚达到安南与普安之间的新庄,务必在二十三日之前到达盘县。薛主任前线或未全知情况,兄后须以中正命令为准……”
李韫珩一看,还能怎样?蒋介石命令为最,听从他的。因此,对于上级薛岳,李韫珩未曾打个招呼,便带着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指定地点急行。
薛岳也在地图前指挥部队,差不多同时也想到了李韫珩,便命令下属联系李韫珩,有重要任务交给他。但经过一番努力,始终联系不上。
薛岳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再这样耽搁,红军就会逃脱,难道他敢临阵脱逃不成?看来我必须严肃军纪了。于是薛岳准备向蒋介石报告此事。就在这时,李韫珩联系上了,薛岳怒气冲冲地问道,你去哪儿了?
李韫珩不屑地回答:“奉委员长之命,执行重要任务。”薛岳几乎气炸了,还想问什么任务,为何我不知道?但对方已经不再回答。就这样,薛岳只能干瞪眼,看着自己辛苦战斗多日的成果被蒋介石一道私下命令全部破坏。
至于追究李韫珩的责任,根本不可能,别忘了他手握蒋介石的命令,清楚地写着“今后以中正命令为准”。薛岳,你只好另寻出路了。
这是否让你突然明白了,为何在抗日战争期间,薛岳敢于抗命蒋介石,坚决主张守卫长沙,甚至宣称若战败愿以死谢罪的原因?
无奈之下,想要打赢战争,就必须避免蒋介的过度干预,这几乎成了国民党将领的共识。薛岳、卫立煌等人只是表现得更为坚决而已。
那么在解放战争时期呢?实际情况也是如此。薛岳是何时被蒋介石撤去徐州“绥署”主任的?并非因为粟裕的连续胜利,而是莱芜战役的失利。也就是说,莱芜战役结束后,李仙洲那“五万猪”一失,薛岳便被撤职——即最终是薛岳承担了莱芜战败的全部责任。
那么,莱芜战役国军为何会败得如此之惨?众所周知,此战是由陈诚介入操控的,因此长期以来许多人都将陈诚视为罪魁祸首,但实际上陈诚是代表蒋介石而来,同时蒋介石自己也进行了精巧的干预,而且还绕过了薛岳和王耀武。
当时李仙洲带领五万余人撤至莱芜后,本想在城内与粟裕进行巷战,毕竟解放军缺乏重型武器——虽然在野战、夜战、运动战中不敌,但一旦进入攻坚战(包括巷战),共军就无法占优。
当时薛岳也支持这一策略,认为只要坚守莱芜,援军很快就会到达,甚至薛岳可能想借此机会再次启动“天炉战术”。但问题在于蒋介石又有了新的想法,提出了另一个绝妙的计策。
他认为薛岳和李仙洲简直愚不可及。我们国军的优势在于装备,如重炮等,进行巷战实在太过消极。因此,他命令李仙洲必须出城作战,展开阵型,大规模交战。
李仙洲一旦出城作战,就完全落入了粟裕喜欢的战斗节奏。总之,最终导致李仙洲陷入了粟裕的包围圈,从而产生了“五万头猪”的说法。
如果你是薛岳,面对这样一位领导,即便你再有本事,又能如何呢?对方绕过你直接下达命令。因此,薛岳对蒋介石说:“宁用奴才,不用人才”,既直击要害,也道出了他的心酸。
那么,谁是人才?薛岳、卫立煌、杜聿明等这些被蒋介石的干预所害的将领都是。那奴才又是谁呢?不言而喻,对于蒋介石来说,只有听话的下属才能得到他的赏赐……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62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