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黄永胜是林彪麾下的一员虎将,位列林彪“四大金刚”之首。然而,随着林彪权力欲的膨胀,黄永胜也随之踏上了一条背弃党和人民的不归路,最终让他落得个晚年身陷囹圄的下场。
20世纪80年代,黄永胜被保外就医,重获人生自由。晚年的他,时常回忆起过去和战友并肩作战的峥嵘岁月。一天,黄永胜的儿子询问他,究竟谁是对他最好的上级,黄永胜说出了三个人的名字,却唯独没提林彪。
那么,究竟哪三个人在黄永胜看来是对自己最好的上级呢?黄永胜晚年没提到林彪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毛主席是黄永胜上级中的第一位
晚年的黄永胜,时常回想起自己投身革命的峥嵘岁月。儿子询问他,究竟谁是对他最好的上级,黄永胜提出了三个人的名字。其中,黄永胜最先提出的就是毛主席。那么,毛主席和黄永胜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一段故事?
黄永胜对儿子说道,毛主席不仅是对他最好的一位上级,也是让他感到最钦佩的一位上级。黄永胜对毛主席的钦佩之情,要远胜于他的直属上级:林彪。
当儿子询问黄永胜,在他看来谁是红军中最能带兵打仗的将领时,黄永胜说道:“要说起带兵打仗,战略上的第一人非毛主席莫属,战术上的第一人那非林彪莫属。不过,战略要大于战术嘛!”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黄永胜认为毛主席是红军中当之无愧的第一战略家呢?黄永胜讲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就是毛主席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化险为夷期间。
在毛主席率领红军多次横渡赤水,迂回贵州,迷惑蒋介石的追兵期间,就连林彪也无法识破毛主席的用兵意图,还认为主席的用兵是“舍近求远”走大路,主席只是淡淡一笑,说道:“一个娃娃,懂得了什么。”
后来的事实证明,毛主席不仅率领红军从国民党的重重包围中逃出生天,还率领红军在当时一穷二白的陕北开辟了崭新的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彻底打败了最初兵精将广的蒋介石。
说到这里,黄永胜都不禁对毛主席竖起了一个大拇指,说毛主席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事。
而黄永胜对毛主席感到钦佩的第二个故事,就是毛主席决意出兵,进行抗美援朝,黄永胜称赞毛主席的这一仗是“开国之战”,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让其他国家不敢轻易小觑我国。
不过,在这一场决定共和国盛衰兴亡的一战中,林彪和毛主席依然有着不同的看法,林彪当时认为:“中国和美国之间,综合国力相差甚远,如果轻易开战,恐怕胜算不大。”
林彪对抗美援朝的悲观态度,正是毛主席决定让彭德怀挂帅指挥志愿军,而不是由林彪指挥志愿军的原因之一。从这件事上,黄永胜再次感受到了毛主席战略眼光的伟大。
除了钦佩之外,黄永胜还十分感激毛主席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黄永胜还记得,在十年期间,他曾经不止一次遭到江青的发难。
然而,每当他与江青发生争执时,毛主席多次帮着自己说话,称赞黄永胜的话“不无道理”。遗憾的是,黄永胜后来的一系列所作所为,让毛主席逐渐心生失望,晚年的黄永胜也多次坦言道:自己有负于毛主席。
因此,无论是国家公事,还是个人私情,毛主席都是黄永胜心中最为钦佩的一名上级。
另外两位钦佩的人:罗荣桓和陶铸
黄永胜之子,在晚年询问他:对他最好的上级,究竟是谁?黄永胜不假思索滴率先说出了毛主席,紧接着又说出了另外两个人的名字:罗荣桓和陶铸。那么,罗荣桓和陶铸跟黄永胜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一段不解之缘呢?
罗荣桓是林彪昔日里的老搭档,林彪是黄永胜的上级,罗荣桓自然也是黄永胜的上级。不过,在黄永胜看来,为人包容大度的罗荣桓,在待人接物上要比林彪好得多。
从黄永胜参加秋收起义,在行军队伍中做班长开始,罗荣桓就已经是他的政委兼上级。每次黄永胜犯错误,罗荣桓都耐心地批评教育,竭力担保,黄永胜无不感慨地说道:
“倘若没有罗荣桓元帅,就没有我黄永胜的今天啊!”
1927年,黄永胜参加秋收起义后,跟随毛主席的革命部队进行了三湾改编。在三湾改编期间,毛主席确立了“不拿人民群众一针一线”的军事纪律,对此黄永胜从始至终都严格恪守。
一次,黄永胜带领士兵夜晚巡逻,当天夜里冷得出奇,就有士兵建议从百姓那里拿一些茅草,前来生火取暖,后来被黄永胜严词拒绝。
随着深夜逐渐寒冷,无法忍受的士兵私自拿走了百姓的一捆茅草,开始生起火来。半夜看到火光的黄永胜心中疑惑,询问士兵生火的茅草究竟从何而来。
这名士兵不敢向黄永胜隐瞒,就和黄永胜说是从百姓那里拿的。多次叮嘱士兵不要拿百姓一针一线的黄永胜一时间气不过,直接打了这名士兵一巴掌。
很快,黄永胜体罚士兵的消息不胫而走。罗荣桓第二天把黄永胜叫来谈话,询问他是否对底下的士兵动粗,黄永胜大大方方地承认了。
罗荣桓语重心长地说道:“这名战士私自拿群众茅草的做法,确实不对,但你不能用一种本身错误的方法,去制止这种错误的行为。否则就是错上加错,试想一下,倘若你是一名普通的士兵,被自己的班长当众扇了一耳光,你会心里怎么想?”
罗荣桓的这一番劝说,让黄永胜意识到了自己此前做法的不妥之处,他虚心采纳了罗荣桓的批评意见。每当回想起这些历历往事时,黄永胜都不禁感慨,罗荣桓元帅教导有方,他总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自己心悦诚服。
实际上,黄永胜自己虽然带兵打仗有一套本事,但是在为人处事上,他的脾气去几乎是和林彪如出一辙。抗日战争期间,黄永胜就多次不顾上级命令,贸然带兵出战。解放战争爆发之初,黄永胜被调往热辽时,他也数次率领少数兵力,冒着极大的风险同国民党作战。
虽然黄永胜打仗是胜多败少,但组织上考虑到黄永胜毕竟是一员猛将,倘若他有所闪失,那么对于军心士气都有可能受到很严重的打击。
在黄永胜一次率领少数兵力,痛击热辽地区的国民党精锐后,中央决定对黄永胜孤身犯险的行为予以处分。
在关键时刻,罗荣桓力排众议,说黄永胜只是好胜心切,并没有什么太多的过失,倘若担心黄永胜用兵有失,只需要把他调遣到别的部队,让一个人好好看管着他即可。
罗荣桓的这一番建议,让黄永胜最终避免了退居二线的命运,也让黄永胜在解放战争期间做出了一番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永胜另一个让他感激不已的上级,就是陶铸。黄永胜回忆称,他在广东任职期间,曾和陶铸有过一段愉快的相处时光。
20世纪50年代,此前负责在广东工作的叶剑英被调往中央主持工作,陶铸就接替了叶剑英的职务,在广东主要负责当地的经济建设。
在陶铸的不懈努力下,广东的土地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粮食产量累年上升,广东成为了在三年困难时期共和国内为数不多的粮食产量可以保持正增长的地区。
陶铸在广东所做出的各种成就,当时同在广东工作的黄永胜都看在眼里。他和陶铸两人一文一武,共同保障了广东的繁荣。20世纪60年代,在有人向在广东工作的黄永胜发难时,陶铸不顾个人的安危,多次为黄永胜解围,这让黄永胜对陶铸感激不已。
遗憾的是,罗荣桓和陶铸二人都英年早逝。黄永胜也为两人的结局感到遗憾,说倘若假以时日,这两个共和国的杰出英才,必然会获得更高的成就。
为什么黄永胜并没提到林彪
黄永胜之子询问黄永胜,究竟谁是对他最好的上级,黄永胜为何说了毛主席、罗荣桓和陶铸,为何却只字不提林彪,这背后究竟有什么隐情?
黄永胜在提出了三个上级的名字后,就连黄永胜的儿子也对此感到奇怪,他不禁询问父亲,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父亲不提林彪,难道是林彪对父亲不够好吗。黄永胜听到儿子的疑惑后,无比感慨地说道:“并非林彪对我不好,只是我对林彪的态度十分复杂。”
黄永胜说道:
“我丝毫不否认林彪对我曾经的知遇之恩。在红军时期,黄永胜原本就是出身基层的无名小卒,林彪曾向毛主席保举黄永胜,说如果自己有一天分身乏术,黄永胜可以代替他的职务。林彪对毛主席说道,把打仗的事情交给黄永胜,一切都可以高枕无忧。”
林彪对黄永胜的知遇之恩,在黄永胜看来,就和罗荣桓一样。然而,黄永胜无比感慨地说道,林彪在待人接物的脾气和雅量上,要差罗荣桓很多,他自己对林彪的态度更多的是出自对上级的“害怕”,而非推心置腹之间的真切情谊。
黄永胜为人十分恣意,常常因为一时间的胜利,就难免会有骄傲的情绪,做出一些冲昏了头脑的事情。
黄永胜还记得,他曾经追随林彪,跟着四野主力一路打到广东后,黄永胜瞒着林彪,绕过海关偷偷跑到香港去游山玩水,临别之际还拍了几张照片留念。
黄永胜私自前往香港旅游的消息,后来传到了林彪的耳朵里。林彪得知后,怒不可遏,多次扬言要枪毙黄永胜。
虽然黄永胜这件事办得欠妥,但他确实罪不至死。黄永胜依稀还记得,只要自己办事不力,林彪就会以“枪毙”来处分他,这让他对林彪又敬又怕。他对林彪复杂的感情,也是他晚年被迫绑上林彪的战车,最终走上一条不归路的原因之一。
黄永胜的一生是历经坎坷曲折的一生,他的前半生是共和国的英雄,后半生却因一时糊涂落得个悲剧的下场,这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他的一生启示我们,坚持跟随党和人民的脚步,才是历史唯一的正途!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58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