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特勒的计划中, 击败苏联后下一个目标是谁? 答案透露着其野心

伊殇雪2024-03-11 15:08:06  80

19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发动袭击,后者被迫应战,因准备不充分而处处被动,所以这场战争又被称为“伟大的卫国战争”。历经1418个残酷昼夜、牺牲数千万人,最终苏联取得战争的伟胜利。

回望这段历史,人们不禁思索:如果苏联没有取得苏德战争的胜利,希特勒成功击败苏联,今天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这位二战头号战犯的下一个目标将会是哪个国家?

希特勒曾经写过一本书名为《我的奋斗》,里面记载着他未完成的宏图伟业,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落榜美术生成为德国总理,发起巴巴罗萨行动暴露野心

阿道夫·希特勒出生于1889年,从小希特勒喜爱绘画,渴望成为一位艺术家,中学毕业之后曾经去维也纳报考著名的美术学院,结果落榜了。

1913年24岁的他搬到德国慕尼黑,这一时期的居无定所生活拮据,颠沛流离的生活严重的影响他的身体健康。

一年后希特勒加入德国陆军成为一名步兵,后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还当了一段时间的情报人员,为德国防军反间谍机关提供情报。

1919年他加入德意志工人党,从此之后人生开始逐渐及崛起,因为该党派就是纳粹党的前身,到了1921年已然成为纳粹党党魁。

当时,德国处于经济社会严重的动荡时期,魏玛共和国并没有带领德国走向强大,还被迫签署了《凡尔赛条约》,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导致的后果,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之一。

之后几年德国的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货币飞速贬值,物价像坐了火箭一样飞涨。

希特勒企图效仿墨索里尼,在慕尼黑的一家啤酒店发起暴力行动,魏玛政府派军队镇压被捕入狱,就是在这一时期他写下《我的奋斗》一书。

这本书中希特勒将自己的野心暴露无遗,宣扬极端复仇主义、极端种族主义……直至一年后才被释放出狱。

经历过这件事情,他改变路线试图在德国政坛赢得更多支持,积极参与选举。

1928年,纳粹党在德国议会中最高的得票率还不到3%,但从1930年开始便脱颖而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1929年席卷全世界的一场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被称作“大萧条”,德国有几百万人失业,一些人无家可归流落街头乞讨。

经济不好民众自然对于魏玛政府越来越不满,当年年9月德国举行议会选举,希特勒所带领的纳税党赢得18%的选票。

一个在德国政坛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团体,逐步走向政治舞台中心,并在之后支持率一路狂飙。

1932年,议会选举中纳粹党以37%的得票率一骑绝尘,成为议会第一大党拥有更多的席位。

支持率高希特勒说话就硬气,1933年时任德国总统的冯·兴登堡任命他为德国总理,次年8月顺利成为德国元首,德国正式进入时代。

5年后纳粹德国闪击波兰拉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帷幕,不久又发起巴巴罗萨行动苏德战争由此打响,此时希特勒的野心已经完全暴露,要的不仅仅是德国雄于欧洲,还要在全世界称王称霸。

纳粹德国计划摧毁苏联,邪恶轴心国瓜分世界

1941年6月22日德军在凌晨向苏联发起进攻,这次空袭行动取名为“巴巴罗萨”行动,苏德战争正式打响。

德军的目标非常简单,在“巴巴罗萨”作战行动开始就是要取得制空权,从而配合德国陆军装甲兵团对于苏联发起全方位进攻。

简单来说,“巴巴罗萨”行动就是希特勒为了入侵苏联而精心策划的一次战争行为,纳粹德国为此准备了很长时间,前后动员300多万军力奔赴前线。

当时,德国已经建立起非常具有优势的机械化部队,闪击波兰中装甲兵的快速突破更是让全世界认识到钢铁洪流的厉害。

纳粹看到闪电战屡试不爽,所以才将目标瞄准国土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公里的苏联。

基于之前的战争经验,希特勒认为空军配合陆军主力,就能以最快的速度突破一道道防线逼近莫斯科。

为了这场战争数百万德军走上战场,希特勒几乎掏空自己压箱底的宝贝,坦克、飞机、大炮、先进的机枪毫无保留的送上战场,希望一把梭哈取得胜利,

有一种说法,传闻希特勒在决定入侵苏联时遭到德军高层集体反对,实际上这种说法有误。

早在1941年初,德国军方高层就已经察觉到元首想要入侵希特勒的野心,陆军总司令、陆军总参谋长以及一众德国防部高官几乎都参与制定“巴巴罗萨”计划。

苏联由于仓促应战,被准备充分的德国在战场上打得节节败退,但在后期却发生很大的转折。

苏德战争持续4年多的时间,整体的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战争爆发开始直到1942年11月,这段时间德军一直处于战略进攻阶段,苏军处于战略防御和退却阶段。

德军仅用3个星期就将战线从苏联西北方向推进400公里,西南方向推进300公里,占领包括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全境以及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部分地区,苏联西部防线崩溃。

1942年11月至1943年12月战争进入第二阶段,苏军开展反攻、德军进入防御,长达199天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彻底扭转局势。

从1943年12月开始到1945年5月,这一阶段苏联全面开展进攻,德军全面溃败。

纳粹德国签订投降书前夕,二战头号战犯希特勒饮弹自尽,苏联取得苏德战争的最终胜利并对纳粹头目进行清算。

自古以来战争都是成王败寇,失败者就是要付出代价,希特勒自杀也是咎由自取。

苏德战争刚开始,希特勒根本没有想到最终会落得一个自杀的结局,那时候还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拥有整个欧洲大陆最强的装甲兵团和无数天才的将领。

据悉,纳粹德国与日本、意大利建立邪恶轴心国时期,就已经计划好如何瓜分世界。如果德国取得苏德战争的胜利,希特勒野心将进一步膨胀,势力范围也将不仅仅止步于欧洲。

干掉英国挑战美利坚,德国与日本划分势力范围

虽然说历史没有假设,苏联取得胜利也是事实,但希特勒的野心早已在一次次的战争中暴露无遗。1941年底,苏联战场上高歌猛进的希特勒得意洋洋,还与意大利、日本召开一次秘密会议。

轴心国会议中日本提出与德国瓜分世界,两国的势力范围以东经70度作为国界,包括中国、南亚以及东南亚在内的国家是日本的势力范围。

此外南太平洋的一些岛国直至澳大利亚以北的地方,日本也早已将其看作自己的囊中之物。德国除占领欧洲之外,与意大利平分非洲,包括美国也在德国的势力范围。

对于这个计划希特勒十分不满意,最后三个邪恶轴心国商量后才确定各自的势力范围,整个中国以及乌拉尔山脉以东的部分地区包括当时的唐努乌梁海(今俄联邦图瓦共和国)一带都属于日本的势力范围。

吞并波兰、奥地利这种小国对希特勒来说只不过是开胃菜除上述势力范围外,中东地区的部分国家也被纳入德国势力范围,终极目标则是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

德国为何要攻打苏联,许多人认为是在英吉利海峡受挫,其实不然,亦或者说苏德战争爆发的那一刻起,纳粹德国侵略的野心就已经完全浮现出来。

德国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和人口都不够,很显然苏联弥补缺点的最好选择。

那里不仅拥有广袤的土地,还是一个资源土豪型国家,化学元素周期表上所有的化学元素在苏联都能找到,还有源源不断的天然气、石油、黄金、钻石、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

同时苏联的地理位置也非常重要,向南可以挟制中国也可以作为跳板,通过北方四岛直取日本。

虽然德国与日本结成了法西斯同盟,但希特勒本人对于这个亚洲小国并不信任的,认为德日之间终会有一战。

苏联的白令海峡与美国最近的距离仅有4公里距离,一旦拿下苏就可以将陈兵在白令海峡附近,然后直接南下挥军美国,实现自己设定好的计划。

所以说希特勒制定“巴巴罗萨”计划攻打苏联,并非是头脑一热的决定,而是有着后续一系列的安排。

苏德战争中,苏联一旦失败并入纳粹德国的版图,德国所有地理上的限制和自然资源的短板将会被全部补齐。

二战时期全球公认的强国有7个,意大利、日本与德国结成同盟,法国已经举白旗投降,英国也被打得只能凭着英吉利海峡防守,剩下的只有苏联和美国。

只要拿下苏联就有了极强的战略纵深和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到时候就是与美国、英国两线开战,最终战胜这两个强国。

等日本拿下中国后,德国再与日本进行决战,最后建立起一个统治全世界的“日耳曼尼亚”。

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希特勒想要将苏联视做实现自己野心的一个跳板,结果苏联却用尸山血海堆起来自己的胜利,这场胜利不久挽救了自己的国家,甚至可以说挽救了全球。

如果没有苏联的胜利,或许今天世界格局会大不相同,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5475.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