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 | 松栗
这几年,国剧消失了的王炸题材是什么?
答案:古装权谋。
这个类型,是出过经典的,比如《琅琊榜》,豆瓣评分9.4,可惜难有后来者。
《鹤唳华亭》《星汉灿烂》等剧都有着权谋元素,但主角们的主线任务是谈恋爱,观众想看一部“正宗”的权谋剧不太容易。
直到观众看见这个名字,心中才又燃起了希望——
郑晓龙。
飞天奖、金鹰奖、白玉兰奖等各大主流奖项拿到手软,知名度最高的作品,是被观众盘包浆的《甄嬛传》。
这次,他重回古装题材,亲自操刀《藏海传》。
但看到选角后,观众刚刚燃起的希望又被浇灭了。
陈妍希给肖战当妈?选角太让人吃惊
《藏海传》讲述了大雍国钦天监监正之子稚奴(肖战饰),一夜之间全家被灭门,背负血海深仇的他十年后化名藏海重回京城,一路智博奸佞,终于沉冤得雪的故事。
大男主的故事,肖战无疑是最佳人选。
他古装扮相俊美,在演技不成熟时,就能凭《陈情令》中的魏无羡一角跃升至顶流,俘获无数观众的心。
这两年来,肖战演技愈发沉稳,在《梦中的那片海》《骄阳伴我》等各类题材的剧中,都有不错的表现,藏海这一角色完全在他的演技射程范围之内。
从路透看,肖战侧脸极其优越,高耸的鼻梁撑起了面中的立体度,身穿粗布麻衣也洋溢着少年感。
穿上官服,眼神犀利,有搅动朝堂风云的藏海大人那味儿了,顺便说一句,这张脸无可挑剔。
两套装扮两种风格,诠释出了角色从书生到重臣的蜕变,迫不及待想要看正片了。
女主的选角也很妙,张婧仪长相大气,在同龄小花中演技和颜值都十分能打,一袭白衣活泼灵动,笑容甜美,特别养眼。
而且, 她和肖战意外的配,两人的同框照cp感满满。
但,看到男主母亲的选角,我脑袋里全是问号。
万万想不到,在剧里给肖战演妈的,竟然是——
陈妍希。
她虽然比肖战大八岁,但陈妍希的圆脸很显幼态,两人站在一起看不出年龄差。
要知道,陈妍希和肖战不是第一次合作了,之前两人搭配出演微电影,演得不是情侣就是前任,总之是同龄人。
没想到再次重逢,却差了辈分。
关键是陈妍希没有变老,演肖战母亲完全一点都没有说服力。
在去年五月播出的《温暖的甜蜜的》中,陈妍希的状态超好,脸上没有一点瑕疵和细纹,胶原蛋白满满,还是邻家女孩的模样。
而去年年底国剧盛典的红毯上,陈妍希在央视的镜头里,依旧美得发光,笑起来非常自然,轻轻松松秒杀全场。
在《藏海传》的路透中,她的脸部状态没得挑,古装造型也很适合她,有种王府千金的既视感。
说她和肖战演情侣都不为过,让这两人演母子,简直笑掉大牙,一时说不清到底是肖战扮嫩还是陈妍希扮老。
国剧选角太离谱,一眼弃剧
然而,这种“发疯式”选角,在国剧中屡见不鲜。
比如,《龙城》。
剧中的女主郑东霓是26岁的姑娘,可导演却让46岁的马伊琍来演这个角色。
即使磨皮滤镜拉满,也能看见马伊琍脸上的泪沟、法令纹和凹陷的眼窝,一笑起来鱼尾纹都能夹死路过的蚊子,妆造再年轻,也掩盖不了她人到中年的事实。
更过分的是,导演给46岁的马伊琍安排了45岁的爹。
没看错,剧中饰演女主爸爸的焦刚比她还要小一岁,虽然焦刚中年发福身材臃肿,但怎么看都是马伊琍的同龄人。
这两人互相喊爸叫女儿的,好像小孩玩过家家呢。
再比如,《大秦赋》。
张鲁一也是因“扮嫩”毁了好口碑的演员。
四十多岁的他在《大秦赋》中竟然演了13岁的少年,张鲁一这个年纪演少年的爹都绰绰有余,是怎么好意思接下这个角色的。
剧中的他满脸沧桑,眼眶深凹,一看就上了年纪。
辛柏青只大他7岁,却要演张鲁一的父亲,两人就像兄弟俩,甚至张鲁一还是年纪稍长的那一个。
而饰演张鲁一母亲的朱珠,比他还要小4岁,两人拥抱时更像一对喜极而泣的夫妻,导演把观众当傻子糊弄了。
还有,《转角之恋》。
雯丽丫头人到老年开始涉足偶像剧了,56岁的他与43岁的明道在剧中谈起了姐弟恋。
两人之间的各种暧昧不仅没有氛围感,倒是像妈妈在调侃儿子,蒋雯丽各种“搔首弄姿”看得观众直反胃,亲密戏份更是辣眼睛。
她是演开心了,观众也犯恶心了。
而且,蒋雯丽还与只大了八岁的朱茵演母女,两人加起来都一百多岁了,同框就像每天约着去广场跳舞的老闺蜜。
不得不佩服演员的信念感,这样离谱的戏还能继续演下去,钱难赚……
很难不怀疑,这些选角都是靠“猎奇”吸引眼球。
结语:
国剧的导演们能不能用心选角!
演员之间的年龄差距以及演员和角色之间的契合度非常重要,不要为了噱头和流量闭眼睛选角,一个角色不合适都会影响口碑。
导演敢选,演员也敢接。
现在明星不是扮嫩就是装老,演些与实际年龄不符合的角色,什么年纪演什么样角色不好吗?
演员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和剧本,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单纯为了戏份或班底混脸熟,反而会事与愿违,败坏路人缘。
眼下,《藏海传》正在拍摄中,不知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如何,郑晓龙这次会不会翻车,我们看完正片再说。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51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