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季权力分野与政局纷争》,邱涛,出品方: 壹卷YeBook
-
晚清的权力格局,以及影响这一格局变化的内外因素,向来是学界对晚清研究的热门话题。该书对此进行了宏观的把控,考量了地方与朝廷之间的权力关系,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走向提出了新的见解。
-
晚清地方权力的崛起,要追溯到天平天国,这一运动,令清王朝的集权体制大受打击,只能将皇权下放给了地方,地方军政大员也因此获得了强大权力,先是湘军,继而淮军,再进而变为两洋新军、东南互保。清王朝一步步地失去了对军权和地方的控制力。
-
面对这一趋势,清王朝难道束手待毙,坐视自己从内部瓦解吗?这是不可能的。清廷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倒不如说是心照不宣的默契与调和。
-
这与传统的观点,是有所冲突的,传统认为,太平天国以来,晚清的权力分野呈现出“内轻外重”的格局,这一趋势直到晚清灭亡后的民初时代,依然维持着惯性。
-
但作者认为,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并未脱离清廷的控制。清廷对于这些地方势力,是既利用,又压制的。清廷利用地方势力派系之间的矛盾,拉一派打一派,努力保持势力之间的平衡。
-
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同光年间,清廷对“湘淮分立”格局形成的推动作用。
-
众所周知,李鸿章创立的淮军,脱胎于曾国藩的湘军,但在攻克天京一事上,清廷巧妙利用了曾国藩的争功心理来制造矛盾,通过扶持李鸿章的方式,“以淮制湘”,再进而发展成“湘淮互制”。清廷有意地在一些事务上不划清界限,以此挑拨矛盾,分化控制地方势力。
-
李鸿章的地位与身份,也反映了此时清廷对地方势力的看法与控制力。尽管李鸿章在地方上有着较大的权力,并得以参与对外交涉的重大决策,但却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他未能成为军机大臣,也无法进入实际的决策层。他所表现出的势力,实则是代表派系先背靠于恭亲王奕?,后为慈禧所拉拢的展现罢了。至于其本人,则“更多的是承担执行者的角色。”
-
透过该书,我们一窥君主统治的运行逻辑,而这一逻辑,可称之为权力的游戏,但发展至十九世纪,已经难保国族的安危兴亡。
-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50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