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8月,毛主席在庐山开会,一次兴致所致,特意请兴国的厨师来做一道当地有名的菜——四星望月。
“四星望月”的名字颇为雅致,这里的“月”实际上指的就是蒸笼粉鱼,然后四周佐以四个小菜。当然,这道菜本来一开始是没有名字的,之所以得名“四星望月”,还和毛主席本人的一段经历有关。
一
1955年9月,我军举行第一次授衔仪式,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的陈奇涵被授予上将军衔。
值得一提的是,陈奇涵在授衔之前,给自己申报的军衔是中将。
以陈奇涵的情况,他完全符合授予上将军衔的,从后来授勋的情况也不难看出(陈奇涵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可陈奇涵自己并不在乎军衔的高低,他在军衔表上写的理由是:
“中国革命在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奋斗二十余年,今天已经胜利成功了。对我来说,个人的地位高低和得失是一个非常渺小的问题。”
陈奇涵将军高风亮节让人动容。
在开国上将中,陈奇涵的年龄是偏大的,他出生于1897年8月24日,要是按照今天的习惯,陈奇涵是属于“90后”而不是“00后”。
尽管是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但陈奇涵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自己不仅念过小学、中学,还在家乡兴国创办过“忧道小学”,免费招收工农子弟小学。
要是按照这样一个发展,陈奇涵未来至多是一个小学校长。
可就在1919年时,陈奇涵弃文从武,考上了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次年转入广州第二军讲武堂,也就此踏上了军旅生涯。
陈奇涵上军校这一年,恰好是五四运动爆发,各种革命思潮风起云涌,许多有志青年致力于寻找拯救中国之路,陈奇涵自己也不例外。
从军校毕业后,陈奇涵加入赣军,一直升任到代营长,但他不满军阀混战,于是南下投奔了广州革命政府。
1924年2月,陈奇涵出任桂军军官学校区队长。
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大革命运动如火如荼的进行,对陈奇涵影响最大的是,他从桂军辞职以后,加入了黄埔军校,任学生队上尉队长。
从这个经历也能看出,陈奇涵的革命资历,是要高于当时尚在黄埔军校求学的共产党员的,比如陈赓、徐向前等等。
也是在军校时期,陈奇涵结识了一大批共产党员,其中包括毛泽东、彭湃这样的共产党人,也是在同一年,陈奇涵在陈赓、许继慎的介绍下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尽管后来大革命失败,但陈奇涵始终坚定革命信念。
要知道以陈奇涵当时的情况,是可以谋一个好前程的,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曾亲自给他写信,要他担任自己的侍从室主任,这无疑是个很重要的任命,不是谁都能够在这个位置上的,可陈奇涵毫不为之所动,他以身体有病为由,婉言谢绝。
南昌起义失败以后,陈奇涵回到老家兴国,在江西省委的领导下,在老家从事革命活动,他收拢了一大批因大革命失败而失散的中共党员,恢复了兴国县在大革命后期遭到严重破坏的工会、农会、学生会和党组织,重振旗鼓。
在陈奇涵的带动下,赣南地区的革命形势有了一定的好转,为后来建立的中央苏区打下坚实基础。
1928年,陈奇涵任中共赣南特委委员、军事部长,他在当地积极建立小游击队,开展武装暴动。令国民党当局深恶痛绝。时任国民党军新七师师长刘士毅为此下令:
“兴国共匪首领陈奇涵密拿务获,毋庸审讯,着即就地枪决。”
敌人悬赏5000大洋捉拿陈奇涵,但陈奇涵却在人民群众掩护下脱逃,气急败坏的刘士毅把矛头对准了他的家人,不仅放火烧了陈奇涵家里的房屋,还杀了他两个胞弟。
陈奇涵并不畏惧,甚至还嗤之以鼻:
“敌人愚蠢得像猪猡,烧了我的窝,更会逼我上山为‘匪’。”
二
陈奇涵后来同毛主席结缘,也差不多是在这一时期。
1929年年初,毛主席、朱老总率领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当时毛主席以红四军前委的身份写信给赣南特委,提出要在赣南适当的地方建立根据地,要求赣南在适当的时候举行暴动响应,并安排好各种后勤事宜。
赣南特委将这项任务交给了时任江西省委军事部赣南办事处主任的陈奇涵。
陈奇涵后来也不负众望,顺利完成了这项任务。
1929年4月,毛主席率领红四军转战兴国,并在兴国干部大会上传达了中共“六大”指示,并且制定了党史上赫赫有名的《兴国土地法》。
毛主席来兴国停留了一段时间,但兴国的生活条件很差,这也一直让陈奇涵心中过意不去。
一日,兴国县革命委员会委员肖芳从河里捞上来一条鱼,陈奇涵主张把这条鱼做成兴国有名的菜——粉蒸鱼肉给毛主席吃,并且还准备了四碟小菜一盘花生米,一盘笋炒肉,一盘雪豆,一盘炒鸡蛋。
应该说这几样小吃,是兴国当地能拿得出手的吃食了。
陈奇涵命人请毛主席吃饭,毛主席落座后,先伸筷子加了一块鱼肉,觉得分外好吃。
毛主席是湖南人,喜欢吃辣椒,而江西人也习惯吃辣,兴国的粉蒸鱼肉也是一道辣菜,正好符合他的口味,吃了几口,毛主席便忍不住夸奖:
“粉蒸鱼好吃,好得很!”
陈奇涵见毛主席吃的很好,也十分开心。
一群人吃了半晌后,毛主席好奇地问了一句:
“这道菜叫什么名字?”
毛主席一个问题,把陈奇涵给问住了,这道菜原本就是兴国当地最普及的农家小菜,也从来就没什么名字,他也只好老实告诉毛主席:
“这米粉鱼是我们农村普普通通的一道菜,您看叫什么名字好?”
毛主席略一沉思,指着桌子上的蒸笼说:
“你们看,这是一个大的团圆月嘛,那四个小菜就和四个新星一样,四个小盘子转着大蒸笼,就像星星围着月亮。”
“不如就叫四星望月吧!”
陈奇涵觉得毛主席的比喻很恰当,所以兴国这道名菜从此就有了名字,后来建国后,毛主席又多次提及这道菜,并把它抬到了国宴菜单上,自此“四星望月”成为一道家喻户晓的名菜。
三
就像是朱老总所夸赞他的那样,纵观陈奇涵革命生涯,他有股子顽强劲儿。
土地革命时期,陈奇涵也曾深受左倾错误影响,尽管备受打击,但他始终也没有屈服,长征前夕,陈奇涵被降职到中央红军教导师担任参谋工作,后来又调到红一军团司令部任教育科长。
要知道很早之前,陈奇涵就已经出任红三军、红四军参谋长,1932年3月任红1军团参谋长。
一直到1942年延安整风期间,加在陈奇涵身上的罪名才被完全平反。
也因为这个缘故,间接影响了陈奇涵职务上的晋升。
可即便如此,陈奇涵始终兢兢业业,没有一丝一毫抱怨。
原军事科学院院长宋时轮后来如此评价陈奇涵:
“陈奇涵同志最可贵的地方有三点:第一,大革命失败后,坚持做党的工作。正如毛泽东说的,陈奇涵是一个地方领袖,是赣南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第二,他自始至终没有犯过方针、原则性的错误,在苏区反对立三路线、王明路线,没有搞盲动,没有搞烧杀政策,而是讲斗争艺术,实践证明,陈奇涵的做法是对的。第三,在党内斗争中,陈奇涵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不搞两面派,因此受到大家的尊重。”
1949年5月,陈奇涵出任江西军区司令员,不仅负责了当地剿匪作战,还联系到了当年红军长征以后,赣南许多与党失去联系的地方组织以及干部,并尽可能的给予这些人帮助。
1954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2月28日,根据毛主席的建议,任命陈奇涵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庭长,同年,军事法庭改称军事法院后,陈奇涵又出任了院长。
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陈奇涵便主持军法工作,并同时兼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1955年授衔时,陈奇涵给自己申报中将,但需要指出的是,以军事法院编制情况去看,院长本身就应该授予上将,副院长应授予中将。
可陈奇涵自始至终,从不主动争取他应有的荣誉,一心扑在工作上。
至1960年时,陈奇涵又觉得自己年事已高,要求退出领导岗位,并推荐钟汉华接替他的职务。
不仅如此,陈奇涵也从来不让家里人利用他职务之便去办事。
从建国初年,陈奇涵就给家里定下三条规矩:
一、公家有的东西而我家没有的,可以花钱买,没钱就不买,也不许借;
二、绝不允许贪污,否则不要说国家这一关过不去,我陈奇涵的脾气你们是知道的;
三、国家给我一定的级别待遇,是让我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你们服务的,如果谁想拿着我的名头搞特殊,就滚出这个家门!
三年困难时期,陈奇涵回了老家江西兴国一趟,当地县政府注意到了将军家里生活困难,特意送去了粮食。对老家的情况,陈奇涵其实心里很清楚,但他看到粮食的一刹那,却很不高兴:
“你们真是人民的好官,全县的人你们也都送粮食了?”
在场的众人均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什么好,陈奇涵把在场大小领导干部狠狠批评了一顿:
“我要不是干部,你们会给我送粮食吗?我要接受了这些粮食,就是在给党的形象抹黑,我们都是人民的罪人!连毛主席都带头节省粮食,我们有什么权力搞特殊!”
陈奇涵后来把县里送来的粮食,挨家挨户分给一些贫困户,自己家里丝毫不留。
毛主席始终记得陈奇涵以及“四星望月”的故事,还几次在公开场合提到他的名字。
1969年九大会议召开前,毛主席审阅名单后,发现没有陈奇涵的名字,立即吩咐填上,还特别批示:
“陈奇涵同志似宜考虑。”
后来选举中央委员时,毛主席还特意提到陈奇涵,还讲了当年在兴国时吃的“四星望月”,在之后会议上,陈奇涵果然当选中央委员,并连任了三届中央委员。
陈奇涵将军晚年喜爱养兰花,其实这也是受朱老总影响,将军晚年很享受这样宁静安详的生活环境,还常对身边的人说:
“像我们这样半辈子都是从枪林弹雨中钻过来的人,到晚年能够打拳养花,已经很知足了。”
1981年6月19日,陈奇涵将军在北京逝世,终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