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胡静漪沈晏通讯员蒋永铭陈超赟蒋柯烨
2003年在浙江乡村启动的“千万工程”,正在向海延伸。
11月19-20日,全国推进渔业现代化部署会在浙江舟山召开。涌金君从现场了解到,2021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推出海上“千万工程”,三年来已累计完成2200艘引领船和1.1万余艘整治船建设,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近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8.5亿元。
和“千村整治,万村示范”相呼应,海上“千万工程”实施“千船引领,万船整治”,建设高标准渔船。今年5月,浙江又在全国首个将渔船设施设备更新纳入全省18个行业设备更新行动,打造海上“千万工程”2.0版。
在舟山市普陀区,涌金君跟随农业农村部和全国各省市的渔业领域干部,登渔船、进渔村,近距离观察渔民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
变化之一,渔船更舒适——
浙江是海洋渔业大省,但2021年11月摸排结果显示,浙江20年以上的老旧渔船占31%左右,10-20年的渔船占比在52%左右。
海上作业海况复杂,渔船设施设备极易生锈、腐蚀和老化;海上通信条件差,遇险很难有效获救,都是渔民群体的痛点。
在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渔港,涌金君登上“浙普渔68333”渔船,在驾驶舱见到了船老大张智善。
“以前天热的时候,船员只能去甲板上睡,既不舒服也不安全。”他已经掌舵十年,“回家住‘乡村别墅’,上船到处‘脏乱差’”,生活条件反差之大,让很多老渔民记忆犹新。
一个月前,“浙普渔68333”被列入“引领船”的建设名单,实现了全面翻新。
走在前甲板,鱼舱的外围挡板从木板换成了不锈钢。船舱内,地板墙面全部换新,船员铺位使用防火材质移门,每间都加装空调。厨房煤气罐储用分离,新增的盥洗室有洗衣机、热水器,公共区域还有电视、图书角和医疗箱。
二层的驾控台除了环境改善,还有数智设备加持。
仪表全部改成嵌入式,AI探头接通“浙渔安”系统,监管驾控台和甲板作业人员的安全;打开硫化氢监测装置,一旦鱼舱内有毒气体超标,就会自动启动抽排风;在船身加装的四个监控摄像头,帮助船长减少靠泊时的视野盲区……
普陀区是全省渔船数量第二的区县,按照33条渔船整治规范、24条引领渔船建设标准,已累计建设275艘这样的引领渔船,还完成了1083艘渔船整治。
渔船向“安全、环保、生态、智慧、美观、舒适”靠拢,2024年,全区渔业领域安全事故数较2021年下降50%。
今年5月启动的海上“千万工程”2.0版,还在资金补助上加力。
浙江对老旧渔船拆解新造的,符合条件的整船建设最高补助可达90万元;对设施设备按照示范性引领渔船建设标准改造的,最高补助40万元;对更换北斗三代设备的,每套补助4800元。
“这次自己的花费和补贴资金差不多,都在60-70万。”张智善说,省市区政策叠加,可以享受50%的补贴。
为了给渔船换新减负,浙江建立“省级补助、地方激励、社会参与”的保障机制,还探索海洋渔船“两新”融资租赁模式,全省渔民已累计融资租赁3.9亿元。
截至目前,浙江共完成2200艘引领船和1.1万余艘整治船建设,计划到2027年,推动全省老旧渔船占比下降到15.5%以内。
变化之二,渔业更兴旺——
多年来,我国实施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近岸海域养殖业也受到环保制约。随着传统渔业的空间逐渐缩小、收入稳定性下降,不少渔民选择洗脚上岸。
如何发展海洋经济、促进就业增收?海上“千万工程”正在推进产业兴旺、渔民共富的和美渔村建设。
走进舟山市普陀区樟州村,面朝大海是一排颇具网红气质的民宿。
沐海拾光老板李丹林告诉涌金君,村里原本家家户户都有渔船,但随着渔业衰退,父亲把渔船转售,替其他船主做船老大,小家庭搬到朱家尖镇上,老宅逐渐荒废了。
看到第一家民宿红火起来,她也动了心。2018年,李丹林投入270多万元改造宅基地,关掉多年的童装店回到村里。
这些年,全村近50家民宿陆续开办起来,有的由村民自营,有的外包给投资客,长三角游客络绎不绝,尤其是7-8月订单火爆,沐海拾光的年收入达到70-80万元。
“民宿带动餐饮业,年轻人愿意回来,人气更足了。”李丹林说,现在全村还留着四十多艘船,更多人做渔业观光、渔事体验、休闲海钓等新业态。
2022年,村集体规划建设了大草坪、停车场,今年还要拓宽门口的环岛公路,建设观景平台。到去年,全村人均收入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70余万元。
2021年以来,浙江推进海洋渔船减船转产,全省累计完成减船1944艘,压减渔船功率41.6万千瓦。
通过实施美丽渔村建设行动,各地打造海上花园示范村、渔旅休闲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已累计培育渔文旅主体5000余家,带动3万余名减船转产捕捞渔民就业,多渠道促进渔民创业增收。
除了减船转产,捕捞养殖业仍在转型升级。在舟山国际水产城,一批本土渔业企业集聚现场,它们通过“走出去”远洋捕捞、“生态化”绿色养殖,找出渔业现代化中的新增量。
眼下,浙江正在打造沿海“一带十四区”渔港经济产业带,在洞头、玉环、温岭等地建设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今年新增入选定海、龙港后,试点增至7个,为全国最多。
通过港、产、城、村融合,浙江加速水产加工业、渔文化和休闲渔旅产业发展,打造临港产业新平台,前5个试点已累计投入资金超过50亿元,带动地方各类投资200多亿元。
2023年,全省渔业一产、远洋渔业、渔民收入位居全国首位,其中,渔民人均纯收入较“十三五”期末增长15%,已连续3年全国第一。
“会议安排在浙江召开,主要是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感受‘千万工程’引领浙江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会议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治礼说,要在渔业领域更好地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渔区乡村全面振兴。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68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