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心飞扬
编辑|t
引言
1952年,16军接收了一批来自苏联的武器,其中包括了枪,战士们都期待“老大哥”半卖半送的这波装备能让他们在战场上更好地杀敌。
然而,一上手就纷纷开始皱眉头,“拉不开呀?还不如咱手里的老家伙们好使”。这些风言风语很快传到了驻军的苏联人耳朵里,当即气势汹汹地找上门来……
神兵“落地”,十六军初见“英雄枪”
1951年,中苏达成了一份有关军备采购的合同。它可不是随便签签的,因为当时我国要以一己之力跨越国境抵抗以美军为主的一支庞大又武器精良的混合部队。
要知道,那个时候,我们可是要什么没什么。武器?大多都是些又老又落后的家伙,火力不足,空军更是为零;条件?本身打了二十年仗就穷,一切补给又都要仰仗国内运输,更难了!
苏联这个带头大哥还不顶用,害怕对美作战,不肯为小弟出头,没办法,为了保护领土和人民,我们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但困难还是摆在那里,不会因为我们的指挥人员多么智慧、我们的战士多么勇敢而消失。此时,苏联再不表示点儿什么就要失去威信了,于是就提供了一批武器,部分全价部分半价。
如此一来,我军有接近60个师的装备都可以进行升级了。当时,大家都非常高兴,火炮威力大一些、枪准头好一点,就能多杀一些敌人少牺牲一些战友。
1952年,16军作为预备上战场的部队加入了换装行列,接受了一整套苏式武器,从步兵使用的冲锋枪到令人眼馋的坦克,可谓是大踏步前进了很多。
而且,部队还进行了调整,从原本的三团制扩展成了五团制,重炮和坦克团的加入让战斗力大为提升。
新的武器装备运抵之日,军营中一片热闹。那时的士兵们哪里见过这种气派的“洋枪洋炮”,尤其是那些冒着油光的T-34坦克,即便它们不如想象中那么崭新明亮也让年轻战士们激动不已。
装备有了,接下来就是热火朝天的训练了。新枪,得熟悉它的优缺点,要知道怎么使用效果才会好;坦克,得学会开,还得和步兵练好协同作战……
总之,任务可不轻,大家伙儿的情绪也很高涨。可谁知,等真正上手使用了几天,问题就开始浮现了,新鲜劲儿逐渐被一丝丝的疑惑和不满所取代,特别是关于这枪。
在一次例行训练后,一个战士和身边的战友抱怨道:“这枪打起来是真不好使,步枪是步枪,咋能没个防尘盖呢?弹簧也松,灰尘一进来就容易卡住,不是很靠谱!”
这话一下子点燃了许多战士的“共鸣”,有的说这苏枪太重、不好控制,有的觉得枪口上跳得厉害。战士们议论纷纷,说着说着,这个话题竟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焦点”之一。
然而,谁都没料到,这些悄悄话居然传到了谢明克的耳朵里。别看这是个中国名字,实际上是配备给16军的苏联军人,来当顾问的。
这位顾问不是花架子,而是个名不虚传的“老革命”,曾经作为前突击师长攻占过柏林!如今,听到年轻士兵们贬低“他的武器”,这可让老顾问的自尊心狠狠受了一击。
他暗自决定,他要亲自给这些小伙子们展示一下“战斗的力量”。
战场展示,“英雄”卡壳的尴尬瞬间
几天后的射击训练,谢明克亲自来到现场,决定以行动“驳斥”这些质疑。他站在队列前,朝战士们摆摆手,喊道:“今天,我亲自示范,让大家看看打垮德军的‘战斗神枪’!”
战士们安静下来,聚精会神地看着他。顾问接过一把闪亮的步枪,轻轻抚摸了一下枪身,高高举起,指着远方的靶子,朗声说道:“看看,这枪是我们曾经打下柏林时用的枪!”
然而,意外就在这时发生了:他拉了拉枪机,准备用一发漂亮的射击证明苏枪的威力,可没成想,这枪机居然纹丝不动,卡住了。
顾问一愣,顿了顿,再度用力拉动枪机,可是这枪机似乎故意与他作对,依然没有丝毫动静。原本静默的场面,逐渐有了些微小的骚动,战士们偷偷笑了几声,谢顾问脸上也微微泛红。
他定了定神,试图掩饰尴尬,“这……是你们平时没好好保养!”把枪放下,皱眉瞪了身旁的几名战士一眼,“要记住,武器就是战士的命,这枪怎么能不保养呢?”
不料,站在前排的战士低声嘟囔了一句:“顾问,这可是刚到手的枪呀,咱们都还没上手几次呢……”话一出,周围的战士们再也忍不住,低声笑了起来。
战士的疑惑——步枪究竟如何?
谢顾问的尴尬一幕,不仅让战士们的“苏枪质疑”更有了底气,还成了连里上下茶余饭后的谈资。小战士边擦着步枪边摇头叹道:“还不如汉阳造顺手,这到底是‘神枪’还是‘神器’?”
有人表示,这枪的设计太粗糙了,落尘问题很严重。而汉阳造却没有这个问题,尽管使用年限长了些,但在保养上实在方便多了。“
一位老兵甚至谈起了早年与日军作战的经历:“那汉阳造多结实,枪声震天响,扳机一按,准能打中五十米外的靶子!”
新兵们对老兵的说法半信半疑,但也越发坚定了自己的感觉——这苏枪在射击精准度、持久性上,似乎真的不比他们的老装备好多少。
为了平息这场“武器风波”,师长召集战士们开会,特意在会上提到步枪的保养和使用问题。他站在前面,双手负后,看了大家一眼。
语气平静地开口:“打仗这么多年了,好的、坏的装备都用过。同志们,这些年,你们最倚重的,真的是手里的枪吗?”
这话问得战士们愣住了,有人低声回答:“不全是,我们更倚重的是……我们的战斗经验和战斗精神。”
师长微微点头:“不错,一支好的步枪固然重要,但最终让枪有威力的,是你们的双手,是你们的信念。”如此,这场争议才真正平息了。
参考资料:
难忘的烽火岁月 十六军抗美援朝散记.白山出版社.1998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63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