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一天深夜,渣滓洞集中营里,一个女人偷偷地爬起来借着微弱的亮光写信。
她手中的笔是偷偷拿木筷磨成的,所蘸的墨由烧过的少许棉花和清水制成。
此人正是江姐,她被国民党特务抓到这里已经两个月,期间受到各种残酷的刑罚,仍不屈服。
也许是江姐预感到命不久矣,特地写了一封家书给照顾自己儿子的人。
信中充满了对幼子的挂念,也留下了江姐的遗愿:
“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拜托你们照顾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绝不要娇养,粗茶淡饭足矣……”
而这也成了一封收不到任何回信的遗书。
挂念幼子的江姐
1920年,江姐在四川省自贡市出生,本名为江竹筠,因为家乡大旱,她和母亲弟弟来到重庆舅舅家生活。
因为舅舅的关系,江竹筠在教会获得学习机会,并且成绩优异。1939年,江竹筠成功入党,为了掩人耳目,她和彭咏梧假扮夫妻。
彭咏梧向江姐坦诚自己有妻子和儿子,只不过因为战乱暂时断了联系,尽管两人情投意合,但是也始终保持同志友谊。
后来,在组织的撮合下,江姐和彭咏梧结婚生子,有了小彭云,孩子一岁多时,江姐夫妻俩前往大巴山执行任务。
1948年年初,江姐回到重庆抱着小云儿哭。
“你说一个两岁的小孩儿,能记得自己父母的长相吗?”江姐难过地问战友。
战友安慰道再过两年,我党肯定会取得胜利,到时就能一家团圆。
江姐听到这样的安慰,心里更是失落,因为她知道已经不可能了,孩子的爸爸前几天已经牺牲,还被敌人割下头颅,挂在城楼上示众,而自己也坚持再次去往丈夫牺牲的地方工作,这一去很可能就是永别。
可怜的云儿才那么小,只怕再也记不得自己的亲生父母了,临行前,寄了一封信给彭咏梧的原配谭正伦,拜托她照顾孩子。
谭正伦知道民族生存大于个人情感,接到信后立马来重庆接孩子,1948年6月,江竹筠被抓进渣滓洞集中营,那是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共产党员的监狱。
直到江姐牺牲,她也没能再见云儿,期间写了封家书,让一个成功策反的看守人寄了出去。
直到牺牲前夕,江竹筠也没收到回信,也不知道她心中所念的儿子彭云在哪里?到底安不安全?
低调努力的彭云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一个穿着质朴的妇人怀里抱着一个小孩子,手里又牵着一个大孩子,正焦急地在人群中穿梭。
俩人正是谭正伦和彭云,不幸的是,谭正伦得知江姐夫妇已经英勇牺牲,可怜的彭云从此成了一个烈士孤儿。
好在谭正伦视彭云为亲生儿子,遵照江姐是一员,把他抚养长大。
上学期间,彭云时常带着一副“缺腿”的眼镜,因综合成绩优异,时常担任班干部。在同学眼里,彭云是一个好学谦虚的人,从不声张和骄傲。
彭云淡然别人的关注,只想好好地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看小说和学习竞赛。
但彭云始终是烈士之子,肯定要重视起来,为此学校特地为他选派优秀教师进行教学,市里县里有重要活动也常会邀请他们班级。
最终,彭云不负众望,高考那年取得很好的成绩。如此优异的成绩,清华北大也争相要彭云,让人意外地是他都没选。
彭云要去哈工大,一开始因体检问题被刷,最后哈工大校长破格录取了,因为他是烈士之子。
1977年,彭云先是考取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的研究生,之后成为第一批公派留学,去往美国。
完成母亲一半的遗愿
彭云去美国留学后先后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还在马里兰大学工作了一年,1987年回国在中科院软件所工作,准备为祖国建设做奉献。
一年后,彭云被美国一家出版社邀请过去,最后成为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在美国定居,但他的国籍始终未变。
在美国的这些年,彭云想过回到祖国的回报,母亲的遗愿也是让他为祖国建设做奉献。
一时间,彭云也是很纠结,很想立刻回,手里又有研究工作,想完成它再回。
彭云要的结果还没出来,自己已然是个老人,错过了回国的好时机。
对于自己母亲江姐的遗愿,他直接说,他只完成了一半。
彭云一生为人低调,年轻的时候在沈阳的工厂和北京的两家研究所工作过,对祖国建设是有一定贡献的。
定居美国,长期未能回国发展,对彭云来说也是一种遗憾,好在彭云的儿子彭壮壮在美国毕业后,回到了祖国发展,也算是替彭云完成母亲另一半的遗愿。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