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一把手阿洪扎达开始尝试收回兵权,并通过完善塔利班内部制度建设的方式,来限制内部部分实权派人物的权柄。
而这招险棋的背后,反映了塔利班内部矛盾爆发,阿富汗重返内战的风险似乎依旧存在。而塔利班内部现在展现出来的不确定性,恰恰说明了在承认塔利班临时政府合法地位,以及重开瓦罕走廊等一系列问题上,中国始终保持谨慎甚至是“防一手”的态度,绝对是有先见之明的。
【阿洪扎达对塔利班的军事装备管理作出了规定】
阿洪扎达近日下达命令,对塔利班的军事装备管理作出了规定,明确除他本人,任何人都无权下令分发阿临时政府内政部、国防部与情报总局仓库内的武器装备,并要求这三个部门提交清单,说明本部门的武器装备储存情况。
如果塔利班相关部门需要领取武器装备,必须向设立在坎大哈的阿洪扎达办公室提交申请,在获得批准后才能前往仓库领取武器。在打开仓库领取武器与向基层人员分发武器的过程中,必须有相关核查、登记和监督办公室的人员在场。
塔利班发言人穆贾希德表示,阿洪扎达下达这一命令是为了“妥善管理和保护武器”,防止“滥用”军事装备的情况,同时强化塔利班军事力量之间的协调配合,减少内部分歧。
【外界普遍认为,阿洪扎达此举有特殊用意】
表面上看,阿洪扎达下达这一命令,属于是塔利班加强内部的制度建设,理清武器管理流程,避免库存装备外流的必要步骤。可有阿富汗消息人士透露称,在阿洪扎达下令前,临时政府内政部长西拉吉丁·哈卡尼向自己的支持者发放了大量军事装备,这种积蓄力量的做法,引起了阿洪扎达的不满。
因此,这道命令也反映出了,塔利班领导层之间的不信任与该组织内部的分裂。阿洪扎达此举的深层目的是要限制内政部长哈卡尼、国防部长雅库布以及情报局局长瓦西克的权力。
阿洪扎达现在尝试通过完善各类制度来限制哈卡尼等人的权力,主要是因为作为塔利班第三代领导人,阿洪扎达本人在塔利班内部的统治基础并不牢固。
阿洪扎达曾是塔利班创始人奥马尔的重要顾问,在奥马尔时代负责内部人员的思想教育、纪律管理等事务,被认为是塔利班的“教法权威”,没有实际负责过军事指挥工作。
【阿洪扎达没有实际负责过军事指挥工作】
在奥马尔去世,塔利班二代领导人曼苏尔上台后,阿洪扎达成为了曼苏尔的副手。当时,塔利班已经出现了分裂苗头,部分内部派系不愿听从曼苏尔的命令。
阿洪扎达恰好与部分反对曼苏尔的塔利班指挥官一样,出身普什图人中的努尔扎伊部落,与这些人保持着相对良好的关系。所以,曼苏尔当时给阿洪扎达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团结各派系,确保内部的稳定。
在此期间,阿洪扎达就曾制定过一整套规章制度,在各省的塔利班组织内设立委员会,督查滥用职权的塔利班指挥官。可以说,通过制度设计限制各级指挥官权力,本就是阿洪扎达的拿手戏。
2016年,曼苏尔在美军空袭中身亡后,塔利班最高权力机构“奎达舒拉”委员会召开会议,推选新领导人。德高望重可手中没有军权的阿洪扎达一开始并不在候选人名单中。
【最初有机会争夺第三代领导人是现任内政部长哈卡尼(左)与国防部长雅库布】
委员会最初讨论的热门人选有两人,一个是塔利班内部派系“哈卡尼网络”一把手、现在担任内政部长的哈卡尼,一个是奥马尔的长子、现任国防部长雅库布。
这两人都继承父辈的政治遗产,是塔利班内部重要的军事指挥官,只是分属不同派系,无论选谁上台,都有可能引起另一方的不满。在曼苏尔主政时期就闹分裂的一些派系,也未必会服从这二人的管理。
最终,“奎达舒拉”委员会决定推选一位大部分派系都可以接受,有可能保证内部团结的领导人。在塔利班内部声望较高,且在曼苏尔时代负责团结各派系的阿洪扎达借此上位,成为塔利班三代领导人。
在2021年塔利班重新掌控阿富汗全境之前,阿洪扎达确实较为有效地平衡了各派系矛盾,确保了塔利班力往一处使。可随着塔利班从反对派武装重新向着执政者转型,该组织内部各派系为了自身利益争权夺利的问题越发明显,阿洪扎达没有军事背景的劣势也进一步显现出来。
【缺乏兵权导致阿洪扎达很难彻底压制哈卡尼等军事指挥官】
而在塔利班的所有军事指挥官中,最令阿洪扎达头疼的,自然就是当初有望成为第三代领导人的哈卡尼与雅库布。之前就有消息称,这二人曾当面指责阿洪扎达越过自己,向下属下达命令。
目前,哈卡尼与雅库布还没有对阿洪扎达的新命令作出回应,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阿洪扎达故伎重施,加快塔利班的制度建设,限制各军头的实际权力,塔利班内部仍旧有可能爆发新的纷争,甚至将阿富汗再次拖入到内战的泥潭之中。
而塔利班内部矛盾浮出水面,证明了中国对阿战略的正确性。
正是由于在塔利班治下,阿富汗仍旧存在内战等隐患,中国才在与塔利班的合作交流中保持了谨慎,没有正式承认塔利班政府,更没有应塔利班要求开放瓦罕走廊,为日后应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保留了更多可选项。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55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