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岭战斗有多惨烈? 10多位团级干部阵亡, 3个团能战斗的只剩600

在历史中遨游2024-11-06 04:20:49  84

1949年8月,解放军一野在兰州城外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攻坚战。作为"兰州锁钥"的沈家岭,其险要地形与马家军的顽强抵抗,让这场战斗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短短一天的战斗中,11师三个团伤亡惨重,能战斗的战士仅剩600余人,13名团级干部壮烈牺牲。然而,正是这场血战,不仅为解放军打开了兰州城的大门,更为13年前在河西走廊惨遭屠戮的2万多名西路军将士,讨还了血债。这是一段令人揪心的战争记忆,也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英雄故事。

血债血偿西北战

1949年7月,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取得了扶眉战役的胜利。这场胜利为解放军打开了西进的大门,也让他们与多年前的宿敌马家军再次正面相逢。

在国民党的军队序列中,马步芳的马家军装备虽然不算顶尖,但战斗力却出人意料地强悍。这支部队由同宗同族组成,大多是父子兵、兄弟兵,因而作战时不惜生命。

1936年冬到1937年春,马家军在河西走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两万余人的西路军在他们的围剿下几乎全军覆没,军长孙玉清被砍头示众,被俘的战士遭到残酷杀害。

这笔血债,解放军将士一直铭记于心。十三年后,他们终于等到了复仇的机会。

在胡宗南集团士气低落的情况下,蒋介石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马家军身上。他许诺马步芳"西北主席"的职位,要他守住大西北。

马步芳为了保住自己的独立王国,将主力部队部署在了兰州。这座城市北临黄河,三面环山,只有一座1906年修建的钢架桥作为唯一的陆地通道。

这个战略部署让彭德怀看到了一举歼灭马家军的机会。如果让马家军分散作战,以西北地域之广阔,没有三五年难以肃清。

然而,第一野战军的将士们对马家军的战斗力产生了严重的误判。他们认为马家军失去了骑兵优势,在城市中将不堪一击。

8月20日,解放军以9个团的兵力对兰州外围发起进攻。经过近10个小时的激战,解放军付出了2500多人的伤亡,却未能取得任何进展。

这次的失利让一野将领清醒地认识到:即使没有了骑兵优势,依托地形优势的马家军依然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经过认真总结,彭德怀决定将主攻方向转向沈家岭。

这个重要任务落在了第四军身上。这支部队成立于1949年2月,虽然年轻,但战斗力不容小觑。其中的11师师长郭炳坤更是一位能征善战的指挥官。

郭炳坤从1934年开始担任政委,但他并非只会做思想工作。1949年担任11师师长后,他屡建战功,在二轱辘一战中创下两小时全歼敌骑兵团的战绩。

兰州锁钥藏险阻命悬一线

沈家岭距离兰州城西南仅六公里,形状酷似一个正立的葫芦。马家军的兵力就部署在这个葫芦形山岭的细长顶部,占据了长约400米的制高点。

这座山岭三面是十多米高的峭壁,与狗牙山和皋兰山遥相呼应。马家军在山顶修建了十多个明碉和四十多个暗堡,堡垒之间还挖通了深达五米的环形堑壕。

马家军的工事设计堪称巧妙。即使在我军炮火覆盖下,他们依然能通过堑壕来回穿梭,实现各点之间的快速增援。堑壕外围还布设了铁丝网和地雷,让整个阵地形成了一个坚固的堡垒群。

我军能够发起进攻的通道不足百米宽,两侧都是深不见底的峡谷。这种地形条件下,即便投入重兵也难以展开,只能在极其狭窄的战场上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马步芳深知沈家岭的战略价值,把自己的精锐主力190师派驻此地。这里被称为"兰州锁钥",一旦被攻破,敌人的整个防御体系将土崩瓦解,退路也会被切断。

为了确保拿下这个关键据点,我军投入了三个师的兵力对沈家岭和狗牙山发起进攻。主攻任务交给了郭炳坤的11师。

11师31团团长王学礼是位久经沙场的悍将。他17岁参加革命,作战经验丰富,被誉为"攻坚大王"。上级原本准备让他升任副师长,但考虑到这次战役的重要性,决定让他继续率团冲锋陷阵。

王学礼接到任务后立即展开部署,将2营作为突击主力正面突破,1营从侧翼助攻。3营作为第二梯队,负责向敌人纵深发起进攻。

2营的将士们连夜行军,在24日午夜时分抵达距离敌阵地前沿仅200米的高地。他们默默挖掘工事,准备建立一个对峙阵地。

就在25日拂晓前,32团提前打响了第一枪,打乱了原定的进攻计划。这个意外不仅让敌人有了防备时间,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军的伤亡。

不过,这个意外也让原本按兵不动的各部队立即投入战斗。我军的炮火开始对敌阵地进行猛烈轰击,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一场惨烈的厮杀就此展开。

同胞相残悲壮烈军魂永存

炮火掩护下,31团的战士们冲上了敌军阵地。马家军的匪兵来不及开枪,抽出大刀与我军展开白刃战。

这些马家军虽然失去了马匪的优势,但他们的刀法依然娴熟。6连突击排长王立功和5连1排排长曹天和早有准备,他们在步枪前加装了30厘米长的铁棍,将锋利的刺刀固定在上面。

两位排长带领战士们连续突破两道防线。他们身后的战场上,躺满了马家军的尸体。在突进50米后,王立功身中数弹,耳朵、左腿、右臂、腹部多处负伤,被战友们抬到山洞里抢救。

2营尖刀5连的战士们采取了不同的战术,每人携带9枚手榴弹。面对敌军机枪火力,他们齐声呐喊,投出密集的手榴弹,将机枪手炸得支离破碎。

马家军眼见阵地接连失守,组织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反击。他们脱掉上衣,赤裸着上身,手持马刀和机枪。在数百人的怒吼声中,他们像潮水般涌向我军阵地。

2营在副营长杨福荣的指挥下,沉着应对这次反扑。我军将马家军打退后,乘胜追击,一举攻入第三道堑壕。敌军指挥官随即调整火力,集中炮火轰击2营阵地。

在师部的炮火支援下,4连、1连、3连顺利突进,占领第四道堑壕。就在这时,山峰西侧的一个地堡内突然射出密集的机枪火力,正在冲锋的战士一个接一个倒下。

李连长带领战士郝大保试图炸毁这个火力点。两名战士先后尝试爆破,都在冲锋途中中弹牺牲。李连长见状,抢过牺牲战友手中的炸药包,向敌堡冲去。

在距离地堡几米远时,李连长腰部和腿部中弹。他用尽最后的力气,滚向敌军地堡,用身体堵住了喷吐着火舌的枪眼。2连的战士们见状,发出震天的怒吼,一举占领了主峰阵地。

战斗暂告一段落,但31团的伤亡极其惨重,仅剩270多名战士还能继续作战。营长霍奎忠、副教导员马时友等多名指战员身负重伤。

马家军指挥官看准时机,发动了最后的反扑。在督战队的威逼下,大批马家军士兵从四面八方涌来,31团面临被全歼的危险。

危急时刻,11师30团及时赶到,在团长武志升、副团长李友益的带领下,从20里外驰援而来。马家军腹背受敌,阵型大乱,战斗意志开始崩溃。

就在这胜利在望的一刻,31团团长王学礼遭到敌军炮火轰击,倒在血泊中。王团长的牺牲激起了全团将士的怒火,他们向马家军发起了最后的冲锋。下午7时,随着最后一声枪响,沈家岭战斗落下帷幕。

悲壮捷报荡寇尘血祭英魂

沈家岭战斗的胜利标志着兰州战役进入最后阶段。这座被誉为"兰州锁钥"的战略要地落入解放军手中,不仅切断了马家军的退路,更打开了解放兰州的大门。

在这场战斗中,解放军不仅打退了马家军的80次反扑,还全歼敌军3800多人。这个战果彻底粉碎了马家军"固若金汤"的防线,为一野解放兰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这场胜利的代价令人心痛。26日凌晨1时,11师在沈家岭北坡集结时的场景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陷入悲痛。

曾经兵强马壮的11师,此时只剩下500余名能战斗的战士。其中33团还有300多人,31团仅存120人,32团的战斗力量更是不足百人。

这场战斗夺走了539名解放军将士的生命。在这些英烈中,包括了30团政委李锡贵、31团团长王学礼、32团副团长马克忠在内的13名团级干部。

师长郭炳坤、政委高维嵩、副师长刘懋功、参谋长张涛等首长在战后的集结点上脱帽致哀。沉重的气氛中,整个战场陷入了寂静。

这场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重大突破,更是一次历史的清算。13年前,在河西走廊惨遭马家军屠杀的两万多名西路军将士,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沈家岭的捷报传到兰州城内,马家军的士气彻底崩溃。他们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兰州的解放已经指日可待。

战后,11师的英雄事迹在全军广为传颂。李连长用血肉之躯堵住敌军机枪的壮举,王立功和曹天和率部连克两个阵地的英勇表现,都成为军史馆中永恒的篇章。

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他们的名字被刻在了纪念碑上。每年清明时节,当地群众都会自发来到这里,为这些英烈献上鲜花。

沈家岭战斗的胜利,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场民族大义的胜利。这些为了新中国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英雄们,用鲜血洗刷了西路军的冤屈。

如今的沈家岭已经成为一处重要的革命教育基地。那些血染的战场,那些悲壮的故事,那些不朽的英雄,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记忆中。

后人在战场遗址上建起了纪念馆,详细记录了这场战斗的全过程。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故事,让人们永远铭记这场改变西北格局的关键之战。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5357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