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又出差去了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在和当地对接企业领导的聊天中得知该地部分国企和事业单位很困难,有的已经几个月没发薪水了。
原因在于地方企业债务压力巨大,从财政部公开的数据看,截至今年9月末,中国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增至约44.74万亿元。今年前9个月,地方政府债券支付利息约1.04万亿元。
对于到期的债务,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主要是通过向银行“借新还旧”来解决,地方其实在这方面压力不大。但地方政府债券利息却不允许“借新还旧”,所以利息支出现在成为地方主要的偿债压力。
由于和地方债打交道的多数是国企或国有背景的企业,大量的应收帐款已经引起部分企业的经营困难,所以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在10月12日曾表示国家已安排了1.2万亿元支持地方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
不过总的来看目前的问题在于债务并未真正解决,只是延期了。
这两天看了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写的一篇论文,在文中他指出目前的政策是为了达成5%的经济增长目标,只能对基建进行投资来推高GDP,但并未解决根本问题。他觉得政府经济刺激政策的投资应该改在医疗卫生、教育和社保等领域,减低普通民众的通货膨胀压力。否则还是靠发债来大水漫灌式的用于基建,只能导致经济萎缩和通货膨胀。
另外沟通中也发现这这几年中国许多工厂的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这在减低成本的同时也在加速淘汰密集劳动力,比如看到一个企业在宣传中就强调经过这两年的自动化改造,生产环节的工人总数已经有1000多人优化到不足400人。
我其实对自动化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就是中国人工基数巨大,没有那么多所谓的高端工作,需要保留大批人力密集型企业来解决所谓的低端人工就业问题。除非是竞争对手要开始大规模自动化,可能成本有极大优势情况下才需要改变。不然这么多人找不到工作是会引发社会问题的。
就像前两天美国东海岸码头工人大罢工,理由除了涨工资,还有就是码头资本方要引入自动化装卸和运输分拨技术。
虽然前面说到的企业已经大规模自动化,但利润并没有提高。因为国内其它竞争对手也在这么干,每一道环节企业间都是斤斤计较,把利润都算到死了,而且都投入这么多资金去升级设备,如果不生产那也是干赔钱,因为固定资本折旧是无法避免的。
还有一个问题在于这家企业以前是给海外欧美企业做配套的,相对来说利润比较高,一般来说这些欧美企业会给供应商留一定的利润,这么做一是为了以后再降价做缓冲,因为西方企业讲究每年都有余地做成本削减;另外也觉得价格太低有可能在服务和质量上有问题。所以西方企业招标有中标方是比价第二名的做法。
但现在崛起的这些中国企业可以说狼性十足,把成本计算的非常死,属于上来就压榨到底的那种;而且北方的企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利润再低也有人做,而不像南方企业有时候还会内部进行产业分配,某方面产品固定有几家在做,相对来说更抱团一起。
结果就是全面的价格战,那工厂为了生产只能压包括人工在内的一切成本,从而全方面缩减支出提升产能效率。按厂家的说法是目前多数中国的大型民营企业,只要技术上都已经掌握不涉及海外卡脖子项目的,效率已经极高了,从各方面看几乎是自由经济中最完美的类型,但相互间极度内卷,因为不内卷会死,内卷的最终结果也会死。
晚上吃饭时桌上有人讲了个笑话,说两个武林高手相互间武功差不多,谁也打不赢对方。其中一人找到了葵花宝典,于是引刀自宫觉得可以天下无敌了。但后来发现葵花宝典是公开售卖的,对手也自宫练习了。所以大家还是谁也打不赢谁,但都成了残疾,这就是内卷。
大家戏称现在中国的内卷经济可以说是自杀经济,大家的做法就是不赚钱也要玩命干、不把竞争对手卷死不罢休。恶性的内卷竞争导致大家都没钱赚,最终是和竞争对手一起陷入死亡螺旋。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44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