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改历史抹黑诸葛亮, 还能拥有200万粉丝? 快别误人子弟了!

胖典专栏2024-04-07 10:27:21  112

“历史对他(诸葛亮)的评价是为了夺兵权”

“诸葛亮不到一米七,嘿嘿的”

“他(诸葛亮)长得也不帅,黑黑得很猥琐”

00:05/00:13

如果不是这段视频被人拍下来发在网上,视频中的人还自称“杨老师”,可能很难想象这真的是一名教师在讲台上,对着渴求知识的学生说出来的话。

发布这个视频的老师账号,曾经还在某平台拥有超过200万的粉丝。

不出意外的是,绝大多数人对这名“杨老师”的话鄙薄非常。毕竟在晋人撰写的、以魏作为正面角色的《三国志》中,对诸葛武侯的描写都是“身长八尺”,全文更是无一字指摘批判。

文中提到的“容貌甚伟,时人异焉”——意思是此人长得高大伟岸,当时的人对他的评价非常与众不同。可以理解为出类拔萃,思想独特,应该不能联想到,容貌猥琐,跟当代的人长相差异很大吧!如果是这样,大可不必用“伟”,可以用“猥”。

要知道,西晋皇帝的祖宗司马懿一生中败得最惨的几仗都是被诸葛亮打的,哪怕是这样《三国志》都说不出诸葛亮的坏话。

更不要说,蜀中从两任蜀汉政权的皇帝,到后来的历代大臣都对诸葛亮敬佩非常,如今的四川仍有多座武侯祠享后人香火。

难不成今人比起两千多年前同时代的人,更知道诸葛亮的为人?

在课堂上信口开河,甚至丢脸丢到了网上的人,实在是不配“老师”二字。“杨老师”在该视频火遍全网后疑似已经被开除。但是,互联网上像她一样的“老师”,却始终存在着。

一、“戏说”与“胡说”的限度到底在哪儿?

数学、物理等理学科目多有标准答案,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但历史、政治等偏文学的科目,往往就有人打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旗号,肆意按照自己的理解“戏说”历史人物、时事政治。

有些影视剧作品对历史的解读,更是让人看出一股“随意”的味道。

你是懂流量,懂诸葛亮的

在从前,这些人最多也就在茶余饭后,同家人、朋友吹吹牛就罢了。

但是,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

任谁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言论,每一种言论实际上都能被别人看到、被别人讨论,这就给了这些“戏说”乃至“胡说”的言论发扬光大的土壤。

“戏说”并不是互联网时代才有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三国演义》也是对《三国志》的一种戏说。

这种“戏说”遵循历史脉络,遵循基本史实,可能杜撰了部分人物对话和经历,在大事上却并不出错,只是将历史以一种更加文学性的方式展现出来。

而且人家的名字已经写上了“演义”二字,声明了自己是在戏说。

后生可畏啊!

绝大多数“戏说”历史的人都没有罗贯中的文笔,这并不影响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按照自己的想象去解读历史人物彼时彼刻的心境。

可怕的是,他们没有罗贯中对历史的尊重,更没有扎实的历史基础作为自己“戏说”的依据,只凭着想象和对历史人物粗浅的一点了解就敢大放厥词。

这种人不是在“戏说”,而是在“胡说”。

就像那名说诸葛亮“为了夺兵权”的杨老师,没有任何一本正史著作对诸葛亮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却敢在课堂上公然造假,更像是诋毁。

如果学生们对老师保持了全然的信任,他们就会学到错误的历史,错过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蜀汉君臣赤诚相对的情景,从而错失这份对理想主义的感动。

“胡说”历史,可比“戏说”要轻松多了。

不需要考证的话,尽可以放飞想象力的翅膀,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放任这股风气蔓延的话,诸葛亮都会被批判成奸臣,说不准再过几年,岳飞会被污蔑成奸人,秦桧反倒成了良相;

李世民兴许成了昏君,朱祁镇反倒成了一代明君。

试想,历史若真的被如此“胡说”,是非黑白全部颠倒,史料古籍全都不遵守,那和忘了历史有什么区别?和没有历史有什么区别?泱泱华夏的五千年文脉,不久相当于断在今代了吗?

诸葛亮此时有点想哭

因此,无论如何解读历史,哪怕是为了将枯燥的历史说得有趣一些,也应当以尊重历史为基本前提。

诸葛亮面对刘禅时或许可以笑着摸摸他的头,刘备可以在白帝托孤时涕泪四流;

但诸葛亮绝不是有谋逆之心的奸相,刘备也绝不会在托孤之时还埋伏着刀斧手。这就是“戏说”与“胡说”的限度。

二、“网红”与“教学”之间可有平衡余地?

教书育人,在传统语境中一直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所谓“天地君亲师”,“师”在儒家礼教中有着很高的地位,是可以被祭祀的对象,也是学生一生都要尊重的对象。

而网红,这个在互联网时代才刚刚出现的职业,天然具有着娱乐属性。

人们绝不会在想要学点什么的时候去看网红,只会在想要笑一笑,想要放松一下的时候去看网红。

看起来,“网红”与“教学”之间有着天然的矛盾。但现实是,有许多教师也在网络上拥有不小的声量,也成了“网红”。

例如,讲法律的罗翔老师,在某视频平台上的粉丝量常年位居第一;讲历史的毛立平老师,全网同样拥有超过百万的粉丝,而她本人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教授。

这让我们不禁产生了思考:“网红”和“教学”之间,是否真的是冲突的,有没有可能找到一个平衡点呢?或许,我们要从各位“网红老师”的视频中寻找答案。

以最富盛名的罗翔老师为例,他最早出名是因为他的法律科普视频中有一个固定出场人物——张三。

张三时而无恶不作,知法犯法;时而“客串”尸体,以各种方式被“杀害”。与其说出名的是罗老师,不如说,更出名的是“张三”。

时至今日,罗老师的视频在某平台的播放量不过数十万,过百万视频多与热点时事相关,这与他三千多万的粉丝体量极其不符,粉丝数仅有他十分之一的创作者也能比较轻易地达到同等的播放量。

这也就说明了,盛名如罗老师,他的视频观看者也只是粉丝中的一小部分人。

再看弹幕,很多人看罗老师的视频是为了“法考”或者“下饭”。“法考”是功利性的目的,“下饭”则更出于娱乐性的目的。

那么,罗老师的视频到底是更偏重于“娱乐”还是更偏重于“教学”呢?相信每一位看客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互联网本身就是浮躁的。

哪怕是盛行一时的“直播自习室”中,都有很多人并没有办法“云学习”,将“直播自习室”当作“聊天室”来使用。

那么,无论视频本身的内容是比较“硬核”的知识,还是比较“软”的娱乐信息,既然观看者的目的是娱乐,它本身就已经没有什么“教学”意义了。

三、“好”与“坏”的评价标准到底是什么?

当“杨老师”的视频还没有被封禁的时候,还有人在评论区说“如果当时我有一个这样的老师就好了”

如今,在许多类似“杨老师”的“网红老师”的评论区,这种话同样屡见不鲜。

“网红老师”和课堂上的普通老师们的区别在哪儿呢?

最关键的点在于,大部分“网红老师”讲的是零碎的知识点,而且会以一种尽量简单、尽量娱乐的方式讲出来。可能会用到举例子,或者一些有趣的比喻等等。

那么这种方式,适用于真正的学习吗?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用举例子的方式讲知识点,并不能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这一知识点。因为无论是例子还是比喻,既有和知识点比较类似的地方,也有比较相悖的地方。

如果不是字斟句酌地讲清楚,而是用例子、比喻快速地过掉知识点,很容易造成理解的偏差。

而且,知识是一个很明确的图谱,无论理科文科都是如此。理科有基础公理和由此推导出的定理,文科有思想、理论的发展脉络。

从知识树上随便摘下一颗果子或许是甜的,但如果对整棵树没有了解,又如何知道自己摘下的究竟是哪个品种的果子,这棵树的生长年限是多少,这类树木的共同点又是什么呢?

在网上随便刷到一个视频、看到一段文字,发现其中有一个自己不知道的知识点,或者一个自己也有些了解的历史人物,对其评价一句“可叹”或者“可恶”,是看客的做法。

而真正的学子,应当秉持着追根溯源的态度,将与之相关的内容和历史尽可能地全部了解,再对其做出评判。

一名老师是“好”老师还是“坏”老师的评价是非常主观的,但是主观的评价却并不应当是随意的评价,正如每一个老师都不应当在讲台上信口开河一样。

老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他/她的责任是把知识点讲清楚,将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子,而不是把知识趣味化、轻松化,让学子们在哈哈一笑之后全无实际收获。

“网红老师”的出现,是互联网时代的特色产物。他们有他们的价值,毕竟有些知识点哪怕是以娱乐的方式告知大众,也有助于全社会对某一问题或现象认识能力的提升。

但是,将“网红老师”当作真正的老师,并认为所有的老师都应当如此教学的认知,无疑是不符合实际的。

毕竟,在“杨老师”大言不惭地抹黑诸葛亮之前,她的两百万粉丝中的绝大多数,可能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面容姣好,有“老师”之称的人,会如此不害臊地误人子弟。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414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