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宣布对中国加征重税,德国企业也将离华?中国反击已经启动,首个目标就是幕后推手。欧盟执意对华加税,他们是准备对华“脱钩”吗?幕后推手又是谁?中方启动了反制,具体采取了哪些手段?
经过数个月的谈判,中欧最后还是没谈妥,欧盟正式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而且税率最高达到了35.3%,非常地重。对此,中方迅速作出回应,表示欧盟的做法不合理、不合规,中国不认可、不接受。中方连喊4个“不”,释放的信号已经非常清晰了。中欧的“贸易战”,似乎就此拉开序幕。
不得不说,几百年过去了,欧洲人的作风没有丝毫改变,打得过就好处全拿,打不过就满地打滚。欧盟对中国的这轮加税,直接结果是中企卖给欧洲的电车价格提升,这个成本最后还是欧洲民众来承担。而且,即便加了重税,因为欧洲本土车企只卖高档车,而且产能提不上来,欧洲民众还是会买中国车。因此,欧盟要么学美国,彻底封锁中国电车进入的渠道,要么就开放合作。
而从欧盟国家的做法看,他们似乎还想借着对中国加税,实施“对华脱钩”。日前,正在访问印度的德国总理朔尔茨,公开鼓动德企离开中国,前往印度发展,还吹嘘“印度充满了各种机遇”。而且,朔尔茨这次访问印度,其内阁核心人员倾巢而出,副总理、外长、防长、劳工部长都随行,凸显了他对印度的重视。
讽刺地是,朔尔茨话刚说完,德企就给他当头泼了冷水。德国汽车巨头大众宣布,他们将关闭至少3家本土工厂,并裁掉数万名员工。作出这个决定,是因为大众的营收利润持续下滑,跌幅超过了40%,只有中国市场的电车销量提升了5%。这个情况,让大众下定决心,收缩德国本土的产能,将发展重心放在中国市场。大众已经告诉多名员工,要么去中国安徽的生产基地,要么直接走人。同时,大众还在加快推动子公司保时捷在中国的发展,已经与中方成立了合资公司。
事实上,如果不是德国政府全力阻止,大众恐怕要把本土所有工厂关闭,产能都迁移到中国。这种说法不是空穴来风,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已经这么干了,他们的核心基地路德维希港发生爆炸后,马上关停本土11家工厂,并宣布在中国广东建立生产基地。出现这种局面,根源是本土市场对德企根本不重要。比如汽车产业,德国76%的产品用于进口,中国仅为16%。从这个角度看,真正产能过剩的,不是中国,而是欧洲。现在,中国产品的性价比、技术提升,欧洲倒打一耙,说中国“产能过剩”、“有补贴”,不过是欲加之罪罢了。
从电动汽车的情况看,欧洲本身也不是中企的主要市场。去年对欧洲出口电车最多的,是特斯拉中国的33万辆,第二名是上汽的22万辆,第三名就只有2万辆了。而在亚非拉市场,有上百个国家几十亿人口,这是广阔的市场,还对中企非常欢迎。欧盟自作多情,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制裁。然而,欧洲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比中国对他们的依赖度高得多,用自己的主要市场,来制裁人家的次要市场,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主意,居然还通过了。
欧盟的“盘外招”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反而招致了中方强有力的反制。此前,中国已经对欧洲生产的白兰地加征关税,并启动欧盟猪肉、乳制品的反补贴调查,矛头直接指向法国。中方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欧盟对华加税一事上,法国其实就是幕后推手。在中欧谈判期间,法国就多次高调表示“支持欧盟加税”,还加紧推动自己的平价电动汽车。在最终投票中,法国作为欧盟两大龙头之一,带领多个国家投出赞成票,通过了对华加税决议。因此,中方对法国的反制,合情合理。
可以预见,随着欧盟对华加税的落实,中方后续还会有更多的反制。而从欧盟的情况看,从2020年全球疫情以来,他们的经济一直深陷低迷,再加上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民生危机,使得欧洲各国的经济压力更大。原本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想要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让自己获得提振经济的动力,但在全球供应链中,他们非常依赖中国的技术和市场。中方实施的反制,会让欧盟原有的部署崩盘,他们无法承受失去中国带来的长期损失。欧盟想要用“盘外招”实现所谓“竞争平衡”,但引发的后果远超他们的想象。
或许欧洲还觉得,自己依然是世界主流,全球发展不能缺少自己。然而,除了大飞机发动机、AI大模型、高制程光刻机等少数技术高点,中国基本没有什么地方会被卡脖子。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互联网程序、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中国更是超越西方。现在,中国需要做的,就是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国际经贸网络,发展更多的市场。除了美欧,世界还有数十亿人口,中国可以帮助他们发展,换取市场。届时,欧美将发现,自己已经不适应这个世界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35538.html